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前调查效果的方法探析

2021-12-07 16:39陈云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物产资料道德与法治

陈云芳

(建阳区西门小学,福建 南平 354200)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符合本学科的性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9 年版2021 年修)》指出:“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建构起来的”。一个人需要劳动就像需要食物一样,劳动是经常的、不间断的事情。[1]根据学科属性,课前调查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让学生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劳动,也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体,这是与外部环境积极互动而逐步实现的。

一、课前调查遇到的“瓶颈”

随着课程新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课前调查备受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垂青。他(她)们常常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调查、访问,通过查找、收集资料,做好知识累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劳作”使我们与环境相连,劳作促使我们与他人沟通,其实劳作就是行动,行动即是生活,生活就是行动。[2]目前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前调查的研究不多,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课前调查的策略》《在〈道德与法治〉中用好课前调查》。尽管在上述的文章中也有对调查内容的设计、调查活动和汇报成果等方面的研究,但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瓶颈。

瓶颈一:课前调查学生无动于衷

关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显得无动于衷,并不上心,家长也不支持。仅有少数学生会去执行,得到的资料也显得过于单薄,有些还有重复。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兴趣不浓厚。因为没有用心去劳动,所准备的课前调查的资料有限,课堂上冷场,交流、讨论难以顺利进行。

瓶颈二:课前调查后学生不会提炼汇报

在课堂上,学生经过教师耐心的课前调查教学,但在后期展示汇报时,效果依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是照着资料读一遍,其他学生听得不耐烦;有些学生提供的资料是重复的,达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能力去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提炼。

瓶颈三:课前调查任务范围大、内容广

《道德与法治》课前调查任务通常范围大、内容广,超出学生个人能力范围。但他们既不敢找教师帮忙,又没有很好的同伴合作能力,更没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学生无法单独完成课前调查任务,又无法合作完成,严重影响调查结果。

二、课前调查的方法

(一)巧妙包装,激发兴趣

对一部分对课前调查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椰壳效应”教学法。何为椰壳效应?就是用椰壳盛饭给不喜吃饭的孩子,结果孩子吃得不亦乐乎。同样是课前调查活动,如果教师加以巧妙的包装,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出现,也就是“投其所好”,这样学生更乐于接受,调查的兴趣增强了。

以统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游戏我会玩》为例。在网络时代,学生大多是玩电子游戏,对传统游戏相对陌生。本课中,笔者遇到的教学瓶颈是:二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游戏的玩法是空白的。假如教师直接教学生怎样玩,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笔者布置给学生的课前调查是:让学生采访长辈,了解他们那个年代的游戏都有什么,怎么玩;然后到班级中展示,大家一起投票:谁玩得有趣,谁就是“超级小玩家”“小小摄影师”和“小小采访者”。在采访长辈过程中,学生了解一段历史,增强了社会交往技能和生活智慧。

教师对调查活动进行巧妙地包装,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椰壳”,让学生欣然地接受这个“椰壳”里的想法,效果事半功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黑猫警长、小律师、家务小能手等角色,道理是一样的。

(二)围绕主题,筛选提炼

某些课前调查的内容遍及全世界,学生通过上网、阅读书籍等渠道收集的资料类型各异,既多且杂,没有足够时间全在课堂进行交流。此时,教师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引导学生对收集的资料围绕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并筛选,出有代表性的资料,提炼核心特点,挖掘它的深度,最大限度发挥它的价值。

如教学《多彩的世界文化》一课时,学生要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世界各地不同风格的舞蹈。学生收集的中国民族舞有:傣族孔雀舞、藏族踢踏舞、新疆麦西莱甫舞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傣族孔雀舞:表演者化装为孔雀,其舞蹈动作多为孔雀动作的模拟和美化,动作矫健、形象优美;通过膝部柔美的起伏,身体和手臂丰富多彩的三道弯造型、柔中带刚的动作韵律、小腿的敏捷运用,加上肢体和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姿更为优美。通过归纳总结,学生提炼出“姿态优美,似孔雀起舞”的核心特点。这样用一个典型案例来代表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舞蹈,并用提炼的核心词汇表示,交流既有主次,又有深度。

(三)合作共享,提高时效

当今社会,合作在人与人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各种合作的达成,关系人们是否能顺利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中。学生的合作主要分师生之间的合作、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与家长的合作。

1.师生之间的合作

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例如,《各不相同的生活环境》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了解地球不同的自然环境特点,二是感受各种自然环境的美。课前调查内容为:我感兴趣的世界自然景观?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用自己的喜欢方式介绍这一景观的奇特之处?教师在调查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研究,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调查。

2.同学之间的合作

同学之间的合作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中“合作交往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与同学的合作能够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包容力及服从整体利益的利他价值观。《多彩的世界文化》这一课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礼仪,以见面礼仪为支点感知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但全世界礼仪文化种类太多,一个人去找工作量太大,必须依靠团队力量去完成任务。教师把学生分为六人一组,选定一人为组长。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明确组员分工,确定资料搜集方式,如上网、翻阅书籍、询问家人等,确定资料类型,如可以是视频、图片、文字介绍等。确定组合的依据可以是住得较近的,也可以是前后桌的,形式上较灵活。

3.与家长的合作

除了与同学间的合作,学生与家长的合作也不可或缺。家庭环境是品德课程重要的课外资源,家长的紧密配合对课程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在课前调查中学生与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例如,《家乡物产养育我》一课中,因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家乡的物产知识缺乏体验,由家长带领,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开展“寻访本地物产”的课前调查活动。在班级组织的“建阳物产博览会”上,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家乡物产呈现出来,对家乡的物产如数家珍,还带来当季水果、建盏和建本等。

学生能够对家乡的物产这么了解,与家长的支持分不开。家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建立学生对学校的正面态度及良好行为习惯,而正面态度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3]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与自尊心。

猜你喜欢
物产资料道德与法治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列
东北地域物产及其词语缘由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风险警示:香溢融通、物产中拓、申达股份
因小失大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