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治疗一例报告及简要文献回顾*

2021-12-07 20:30孙雅迪周秋露黄金莎
精神医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激动剂入院受体

孙雅迪 周秋露 黄金莎 王 涛

作者单位:430022 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障碍之外,非运动症状也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非运动症状中,又以失眠、快速动眼(REM)期睡眠行为障碍(RBD)、昼夜节律障碍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幻觉等神经精神障碍最为常见。阿戈美拉汀作为MT1和MT2受体激动剂及5-羟色胺2C(5-HT2c)受体拮抗剂,具有治疗抑郁和调整昼夜节律的双重作用,且与PD相关用药的相互作用少,在PD的治疗中有独特优势。现报告一例PD睡眠障碍患者阿戈美拉汀治疗的经过并通过简要文献回顾进行分析。

1 病历资料

患者女,65岁,已婚。因“右上肢抖动7年,行动迟缓2年,加重伴失眠6个月”入院。患者于2013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震颤,伴坐立不安,未就诊。2015年,症状加重,出现右下肢震颤,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PD)”,给予多巴丝肼片、卡左双多巴缓释片、金刚烷胺后病情缓解。2017年出现尿频、说梦话等夜间症状,加用盐酸普拉克索片后症状缓解。2019年出现运动迟缓、前冲步态等症状但未予处理。近6个月来,夜间症状加重,表现为频繁起夜、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门诊调整药物:多巴丝肼片125 毫克/次,每日4次;卡左双多巴控释片50 毫克/次,每晚1次;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0.75 毫克/次,每日1次;司来吉兰5 毫克/次,每日1次;富马酸喹硫平6.25 毫克/次,每晚1次;在调整上述治疗后,患者的幻觉、妄想、尿频等症状改善不明显,仍夜间频繁起夜,常整夜无法入睡,且出现日间紧张、周身不适、坐卧不安等,于2020年6月24日门诊以“PD”收入。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子宫切除史,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及钙拮抗剂类降压药;否认药物、毒物及特殊职业环境暴露史,否认PD家族史及精神病史。入院查体:内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卧位血压:132/79 mm Hg(1 mm Hg=0.133 kPa),立位即刻:127/70 mm Hg,立位3 min:123/69 mm Hg。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焦虑面容,坐卧不安,沟通交流差,慌张步态,颈部张力高,面具脸,语音减低,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明显增高,腱反射对称存在,颅神经、感觉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

入院后查血常规、大生化、甲状腺功能、铜蓝蛋白、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尿常规及残余尿示:尿白细胞(3+),残余尿78 ml;头颅MRI示少许腔梗。入院当晚患者入睡前反复腿部不适,需不停下床走动,考虑不安腿综合征可能,试用普瑞巴林胶囊75毫克/次,每晚1次,夜间睡眠及腿部不适无改善。入院后停用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3 d行左旋多巴负荷试验。负荷试验结果,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运动部分(UPDRSIII):关期评分35分,开期评分25分,左旋多巴负荷试验最大改善率28.6%;认知功能评分显示,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19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11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评分3分,焦虑评分2.6分;睡眠监测: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REM期肢体动作及阵发肌电活动增高,未见周期性腿动。结合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诊断为:PD,焦虑抑郁状态,RBD,泌尿系统感染,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根据上述检查情况,给予以下处理:(1)考虑患者合并存在焦虑、抑郁、RBD等睡眠障碍,给予阿戈美拉汀片(25 毫克/次,每晚1次)改善情绪及睡眠;(2)患者反复尿频、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且尿白细胞3+,清洁中段尿培养后给予头孢米诺钠针治疗泌尿系感染;(3)根据患者入院后的表现及医生的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尿频、坐立难安、烦躁等症状与震颤、步态障碍的高峰同步出现,当运动症状好转时尿频及上述精神症状亦有好转,考虑为PD的非运动症状波动,故治疗上给予加强运动症状的控制,如调整多巴丝肼片为187.5 毫克/次,每日4次,加用恩他卡朋片100 毫克/次,每日4次(与多巴丝肼片同服),盐酸普拉克索缓释片调整为0.75 毫克/次,每日2次;(4)患者存在睡前幻觉等表现,考虑为PD晚期的神经精神症状,睡前加用富马酸喹硫平6.25 毫克/次,每晚1次。经上述调整后,患者夜尿次数逐渐减少至1~2次,复查尿常规正常,残余尿量减少至4 ml;夜间睡眠情况较前好转,睡眠时间逐渐延长,夜间喊叫等RBD现象减少;日间可在运动症状控制好的时段下床活动,焦虑、紧张、坐卧不安等情况明显好转。经上述治疗患者情况逐步好转,入院3周后出院。出院后继续维持上述治疗方案。出院后1个月,由于夜间幻觉等基本消失,停用富马酸喹硫平,夜间睡眠无明显波动,日间情况好,生活可自理还可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目前继续维持使用阿戈美拉汀及PD相关用药。

2 讨论

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超过600万PD患者[1]。有研究表明,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出现时间明显早于运动症状[2],而且40%~98%的PD患者合并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包括失眠、RBD、不安腿综合征、昼夜节律紊乱和过度嗜睡,而这些睡眠问题常归因于夜尿症、睡眠呼吸障碍、神经精神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出现情绪受损,认知能力下降以及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3,4]。PD患者可罹患多种睡眠障碍,其处理原则与常见睡眠障碍的处理原则类似,但在诊断、药物相互作用、依从性等方面还需考虑PD患者的特殊性[5]。

伴有睡眠障碍的PD患者,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丘脑皮质通路变性和神经递质系统的改变,主要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等,这些递质系统在PD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睡眠障碍的病因也是多因素的,涉及调节睡眠区域的退化,药物影响了睡眠结构及多因素导致的睡眠片段化[6,7],而且PD患者可能存在的焦虑、抑郁、运动症状控制不佳等并发症也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在制定失眠的治疗方案时,需要充分兼顾患者的特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选择药物。比如患者年事已高,步态障碍和跌倒等风险明显增加,且PD患者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发病率也较常人高,故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在PD人群中受到限制。此外,PD患者常常合并焦虑抑郁,但由于PD患者常用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限制了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及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药物的使用,所以须将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至少洗脱2周之后才可使用SSRI或SNRI类药物,否则会存在5-羟色胺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此患者在入院前即开始使用B型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入院后虽有严重的焦虑抑郁情况,但无法立即使用SSRI及SNRI类药物治疗,这也影响了患者的症状控制。

阿戈美拉汀作为5-HT2c受体拮抗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8,9],一方面可以通过激活褪黑素受体来调节昼夜节律,改善睡眠;另一方面通过5-HT2c受体拮抗作用,改善情绪,用于抑郁症的治疗[10,11]。由于其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以及调整昼夜节律的特点,阿戈美拉汀在老年睡眠障碍,尤其是合并有昼夜节律失调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优势。此外,其与PD患者使用的MAO-B抑制剂不存在明显相互作用,故可在使用上述抗PD药物的患者中使用,不增加5-羟色胺综合征的风险[12,13]。此例患者由于已经处于PD中晚期,已在规律使用MAO-B,如撤药则会导致患者的运动症状控制困难,而不撤药,又无法使用SSRI等药物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在此情况下,可与MAO-B联用的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便成为患者缓解症状的希望。

此外,有文献报道,阿戈美拉汀可以治疗RBD[14,15]。在临床工作中,会选择褪黑素及氯硝西泮作为RBD的治疗药物,但由于氯硝西泮的嗜睡、行走不稳、加重睡眠呼吸暂停和跌倒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而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则是另一个较优的选择。此例患者中,在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阿戈美拉汀治疗后,患者的夜间喊叫、噩梦等症状也有明显好转,提示阿戈美拉汀也有可能改善PD患者的RBD症状,当然,其长期疗效还需继续观察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

综上,阿戈美拉汀作为一种新型的5-HT2c受体拮抗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不仅可以治疗抑郁症,在PD患者中,由于其具有的多巴胺能药物相互作用少、同时可减轻RBD等睡眠障碍的特点,使之在PD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猜你喜欢
激动剂入院受体
Oct4B1基因沉默通过调控AKT/GSK-3β/β-catenin通路对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快速测定猪肝中4种 β 2-受体激动剂残留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P2X3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具有减肥作用的降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