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旅游合作路径

2021-12-07 01:57张晓阳徐晓肆
社会科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阿阿拉伯伊斯兰

张晓阳,温 科,徐晓肆

(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旅游业发展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旅游合作和交流,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往来、消除行政和文化壁垒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在2019年5月25日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中国愿同各国实施亚洲旅游促进计划,为促进亚洲经济发展、增进亚洲人民友谊贡献更大力量”[1]。近年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发紧密,但是在文化交流方面却并没有那么的紧密。可以说,文化交流是中阿经贸合作的“精神内涵”。

开展中阿旅游合作,可以借助于旅游业的“溢出效应”,增进双方的人文关系和文化交流。因此,本文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旅游合作路径展开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阿双方实现跨境旅游合作,提供一些理论层面的建议。

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旅游合作的动力

(一)旅游合作能够满足阿拉伯国家旅游发展的内在需求

从外部因素来看,西方社会受“9·11”事件的冲击和影响,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反恐意识。一些西方国家片面地宣传阿拉伯国家是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的滋生温床,在西方社会制造了非常严重的“伊斯兰恐惧症”[2]。在这种恐惧心理的影响下,欧洲和美国前往阿拉伯国家的游客锐减,导致阿拉伯国家的旅游收入出现断崖式下降。尤其是埃及、摩洛哥以及突尼斯等阿拉伯国家西方游客的减少最为明显(表1)。于是,一些阿拉伯国家只能靠精简旅游从业人员,降低旅游收费标准的方式,渡过眼前短期的经济难关。

表1 2001-2003年埃及等部分阿拉伯国家游客数量增幅

其次,由于受“9·11”事件的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渐收紧了本国公民前往阿拉伯国家旅游的签证政策,这也是导致阿拉伯国家西方游客大幅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埃及、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开始调整旅游政策,调整目标游客构成,将目标游客从西方国家转移到周边的阿拉伯国家[3]。经过短短两年时间,阿拉伯国家的旅游发展基本恢复到了2001年的水平。到了2003年,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游客增加了17.1%,旅游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0%。并且,到阿拉伯国家旅游的欧美游客增长率达到了40%。因此,西方一些学者将这一现象称为“中东旅游业发展的悖论”。

从内部因素来看,自“9·11”事件后阿拉伯国家所实行的经济多元化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阿拉伯国家旅游业的较快发展。其中,沙特阿拉伯正是通过构建多元化经济发展战略,使本国旅游业发展在阿拉伯地区独树一帜。2000年以前,沙特阿拉伯主要以朝觐类旅游为主,当地政府对于发展非朝觐类旅游持消极态度。因为当地政府担心那些非朝觐的西方游客的大量涌入,会对当地的伊斯兰社会文化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4]。2000年沙特阿拉伯最高旅游委员会成立,从此开始不再排斥非朝觐类旅游,使沙特阿拉伯的旅游业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加多元化。2010年爆发“阿拉伯之春”浪潮,周边国家旅游业都遭到重大打击。但是沙特阿拉伯当年的游客增幅创下历史最高,达到了61%。2018年,沙特阿拉伯的旅游业总收入达到了650亿美元,约占本国GDP的9%;旅游业解决就业11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8.5%。

尽管阿拉伯国家有着丰富且独特的旅游资源,但是叙利亚、突尼斯等阿拉伯国家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旅游资金投入也比较有限,这些已经成为制约阿拉伯国家旅游业向更高的维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借助“一带一路”的浪潮,积极开拓中国游客市场,吸引中国资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阿拉伯国家保持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

(二)旅游合作是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游客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很多阿拉伯国家纷纷瞄准了中国游客这一庞大的旅游消费群体,纷纷出台各种旅游优惠政策,以求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而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中,阿拉伯国家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利益诉求,可谓是不谋而合。这种利益诉求的趋同,在双方的经贸合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从2008年到2018年,中阿双边贸易额从1333亿美元增长到2443亿美元。十年时间中,中阿双边贸易额增长了将近一倍。截止到2019年,中国已经是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10个阿拉伯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一方面,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也显现出了深层次的结构问题。比如,能源进出口、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是中阿经贸合作最重要的三个领域。但是双方在这些领域中的合作项目,多是通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来推动和实行,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的引入,从而造成了合作效率不高、合作模式单一、双向投资乏力等突出问题[7]。在这种背景下,旅游合作就成为丰富中阿经贸合作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双方旅游合作,一方面,能够带动阿拉伯国家的航空运输、餐饮住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事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中国而言,阿拉伯国家的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阿拉伯国家出境游消费额超过了500亿美元[6]。而且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海湾地区的中东国家的平均收入水平很高,使得这些国家公民所展现出的旅游消费能力非常可观,进而成为世界各国瞄准的优质游客资源。通过中阿旅游合作,能够优化中国的入境游客结构,推动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发展[8]。

(三)旅游合作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旅游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借助于旅游业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加强沿线各国民心的了解和沟通。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旅游合作,同样也可以起到增强民众的双向了解和文化互信的作用,这也符合新时期中国政府所确定的“开拓旅游外交、构建旅游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目标。

在“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阿拉伯国家具有十分特殊的地缘作用。它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经之处,同时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全面开展中阿旅游合作,既可以拓展中国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同时也可以帮助阿拉伯国家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并促进本国的经贸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旅游合作现实基础

(一)中国—阿拉伯国家具有牢固的文化旅游枢纽—伊斯兰宗教情结

阿拉伯国家的人们普遍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穆斯林选择旅游目的地时,通常会选择那些与穆斯林的饮食习惯、宗教风俗、消费习惯以及审美情趣相同或类似的地方。中国要想吸引更多的阿拉伯国家的人们来中国旅游,必须考虑穆斯林游客的这种特殊的信仰。好在我国也有很多的穆斯林聚居区,如新疆、宁夏以及其他成规模的穆斯林聚居区。这些穆斯林聚居区不仅与阿拉伯国家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基础和生活习惯相同或类似,而且这些地方的自然风景也是得天独厚。因此,中国的穆斯林聚居区将会是吸引阿拉伯国家游客的重要因素,阿拉伯国家游客来到中国这些穆斯林聚居区,无论是旅游体验还是文化交流,都不会存在任何障碍。除此之外,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独特的伊斯兰清真寺与中国的传统建筑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特艺术风格的中国清真寺,例如北京牛街清真寺、杭州凤凰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真寺[9]等。这些融合了中阿艺术风格的历史悠久的清真寺,也是阿拉伯国家游客开展中国清真寺古迹游的重要资源。

(二)中国—阿拉伯国家旅游合作机制

早在2010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就建立了政府层面的旅游合作机制。2010年9月27日,中阿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对接会在宁夏银川举行。随后这一对接会更名为“中阿旅行商大会”。宁夏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从本地区丰富的伊斯兰旅游资源出发,努力将宁夏打造成汇聚全球穆斯林游客的旅游目的地[10]。2019年9月4-7日,由文化旅游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阿旅行商大会在银川召开。此次大会以“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共享成果”为主题,以“传承友谊、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为倡导,探讨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倡议,在旅游资源推介、旅游航空线路开辟、旅游人才培养以及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的旅游合作。

(三)中国—阿拉伯国家互为旅游客源国

1.阿拉伯国家游客来华旅游情况

根据《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19》数据显示,在不考虑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情况下,2018年中国入境客源国前四位分别是缅甸、越南、韩国和日本,前十位中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其余皆是亚洲国家,这表明近程客源仍是中国入境客源的主要构成[11]。而来自阿拉伯国家的游客,却只占非常小的比例。据数据统计,2018年阿拉伯国家公民来华旅游共33.8万人次,占中国全年接待入境游客总人次的不到百分之一。

2.中国游客赴阿拉伯国家旅游情况

随着中国社会大众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生活娱乐和旅游休闲的需要也不断增多。因此,近年来中国出国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特别是赴阿拉伯国家旅游的中国游客人数增长速度是越来越快。以阿联酋为例,2008年到2018年间,中国赴阿联酋旅游的游客总数,从过去的12.8万人次增加到76.4万人次,10年内增长了496%。而且据《2019中国高端人群旅游意向报告》结果显示,阿联酋的迪拜是中国富豪和高端人群最青睐的旅游目的地之一[12]。除了阿联酋之外,像阿曼和埃及也是中国游客常选择的旅游目的地。自从2006年与中国签订旅游谅解备忘录后,到阿曼旅游的中国游客,其数量保持着平均每年30%的增长率。埃及的旅游业则在2010年爆发的“阿拉伯之春”浪潮中遭遇不小的冲击,因此2010-2014年中国赴埃及的游客数量也出现下降的情况(从10万人次下降为8万人次),但是下降幅度并不是很大。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埃及方面从2015年开始对中国游客简化签证手续,并且加强与中国旅行社的合作,大大拓展了中国旅游客源市场,2015年全年中国赴埃及旅游的游客总数就恢复到了10万以上。

三、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旅游合作的制约因素

(一)阿拉伯国家局势长期动荡

阿拉伯地区目前是全球局势较为动荡的地区之一,叙利亚内战、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伊斯兰极端恐怖主义肆虐等所带来的局势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内国家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经贸发展。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席卷整个中东地区,给中东国家旅游业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中东国家2011年的游客人次比2010年下降了8.4%。其中,埃及、突尼斯和黎巴嫩的游客损失最为严重。埃及2010年的入境游客达到了1400万人次,2011年的入境游客人次只有350万。同年,黎巴嫩入境游客人次下降了27%,突尼斯入境游客人次下降了将近三分之一,另外巴林、约旦的旅游业收入也缩减了超过20%[13]。

(二)双边旅游合作机制尚不完善

当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旅游合作,仍然主要以政府行政手段来主导和推动,市场机制在人文融合、协商解决以及法律规范等旅游合作领域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一些旅游企业和协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久而久之,中阿旅游合作呈现出合作形式简单化,缺少次区域旅游合作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模式的状况。因此,在未来的旅游合作中,双方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和完善合作的机制:

1.厘清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职责

厘清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职责,有利于协调中阿旅游合作的发展机制。国家的职责是合作制定宏观层面的旅游合作协议框架,并且制定旅游合作的实施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本地区的旅游合作政策执行到位,并且监督和引导政策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旅游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实施。

2.发挥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旅游组织的作用

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旅游合作的现状来看,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等非政府旅游组织,在合作相关事宜中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阿拉伯国家中有很多跨国旅游企业,这些跨国旅游企业通常都能高度参与和影响本国的旅游政策和旅游规划的制定,在本国旅游业发展中享有很大的话语权。而由于成立时间较晚、发展规模有限,使得中国的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无法全方位参与到旅游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中来。中国穆斯林旅游协会、穆斯林旅游社协会、伊斯兰旅游饭店协会、伊斯兰航空运输协会等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在开拓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等多个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提升旅游企业和行业协会在中阿旅游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促进中阿旅游合作的有效举措。

3.加强次区域旅游合作

从国际上旅游合作实践来看,次区域旅游合作是实现跨境旅游合作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模式。例如,中俄边境次区域旅游合作、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图们江次区域旅游合作,都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因此,鉴于中阿双方都是幅员辽阔、旅游资源多样、经济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在中阿旅游合作的初期,可以采取次区域旅游的合作模式。双方政府在旅游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根据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层次,分批次地构建“一对一”模式的次区域旅游圈。待区域内旅游资源都发展到一定层次以后,再进行全面一体化的旅游合作。

中国的旅游区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旅游合作圈和五大旅游合作板块。前者包括长三角旅游合作圈、珠三角旅游合作圈和环渤海旅游合作圈;后者分为中原、华中、西南、西北和东北旅游合作区。阿拉伯国家旅游区域也可以分为四个旅游合作区,分别是尼罗河流域旅游合作区、海湾地区旅游合作区、沙姆地区合作旅游区和北非马格里布旅游合作区。从旅游资源发展层次和旅游传统来看,在中阿旅游合作的早期,可以重点开展中国长三角、珠三角、西北区与阿拉伯地区海湾地区与尼罗河流域区的次区域旅游合作,这样可以发挥出“强强联合”的旅游合作优势。中国的西北区有大量的穆斯林聚居区和历史悠久的清真寺,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历史文化,都与阿拉伯国家十分接近,因此西北区在次区域旅游合作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方面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与海湾地区国家比较相近,因此具备了开展次区域旅游合作的经济基础。

(三)中国伊斯兰旅游相关产业基础薄弱

旅游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开展伊斯兰旅游的一个重要障碍。以中国西北区的宁夏为例,近年来宁夏搭载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快车,努力将本地区打造成中国穆斯林旅游的“窗口阵地”[14]。但是本地区的伊斯兰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导致旅游设施薄弱的问题长期存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旅游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缺乏开展伊斯兰旅游的意识,很少开设专门针对伊斯兰游客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因此,中国有意向开展穆斯林旅游的地区,应该客观认识自身的不足,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科学规划伊斯兰旅游业的发展。宁夏等西北地区,应该着重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尤其是注重对旅游基础设施资金的引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可以吸取东南亚、日韩等国家发展伊斯兰旅游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开展伊斯兰旅游的意识,积极开拓穆斯林旅游客源市场,推进中国“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

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旅游合作路径

(一)旅游客源市场领域的合作

旅游客源市场合作,是国际上通用的旅游合作模式之一。具体细分的话,旅游客源市场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力开拓旅游市场,鉴于阿拉伯国家与中国并非近邻,因此合力开拓旅游市场在实现难度上比较大。另一种是互为旅游目的地(也叫互为旅游客源地),这种合作方式是目前中阿双方最容易达成的合作形式。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都具有强大的旅游发展潜力。加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用双方的旅游客源市场合作更加充满活力。据中国旅游局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的中国游客以及超过2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试想如此庞大的中国游客消费投入到阿拉伯国家旅游市场,将会给阿拉伯国家旅游业带来多么大的获益。因此,现在很多阿拉伯国家已经意识到“一带一路”蕴藏的巨大历史机遇,“一带一路”将会为阿拉伯国家包括旅游业在内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同时,加强中阿旅游客源市场的合作,也能够大大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全球穆斯林游客总数达到1.37亿人次,穆斯林旅游消费规模达到了180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市场消费总额的10%左右。由此可见,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旅游客源市场上合作的空间巨大。

(二)文化旅游相关产业的合作

如前文所述,阿拉伯国家的人们受伊斯兰教特殊的宗教文化影响和熏陶,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风俗、消费模式以及审美情趣都有着特殊的要求。信奉伊斯兰教的很多阿拉伯国家,依据伊斯兰教的教义对本国人们的旅游活动行为的“合法性”做出了特殊的规定。因此阿拉伯国家人们的旅游行为与西方国家人们的休闲旅游,在道德内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学者认为,伊斯兰人的旅游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充满了独特的礼仪价值观和文化诉求。正是为了满足伊斯兰游客这种特殊的旅游文化诉求,世界上很多旅游目的地大国,建设了一大批有着伊斯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如伊斯兰航空业、伊斯兰酒店业、伊斯兰餐饮业、伊斯兰旅游信息产业,等等。这些旅游产业极具伊斯兰文化气息,能够为全球的伊斯兰游客提供符合其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高品质旅游服务。而且,如今世界各国所建设的伊斯兰旅游产业项目,逐渐向着更加标准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塑造。以伊斯兰酒店业为例,阿联酋的阿姆拉酒店集团于2007年打造了三大伊斯兰餐饮著名品牌。随后几年间,阿姆拉酒店集团在阿联酋、埃及、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投资建设了100多家伊斯兰酒店,并且还在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开设了30多家分店。除此之外,如今一些非阿拉伯国家也开始大力建设发展品牌化的伊斯兰酒店业。例如,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已经为500多家酒店和旅游度假村,颁发了伊斯兰酒店营业执照。亚洲的泰国和新加坡,近年来也建设了一大批专门服务于伊斯兰游客的伊斯兰酒店。因此,中国可以与阿姆拉等阿拉伯国家的知名跨国旅游集团合作,促进国内伊斯兰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尤其是着重发展中国的穆斯林聚居区和有着悠久历史的清真寺古迹旅游,将这些旅游项目打造成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旅游项目。

(三)旅游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旅游信息技术领域的合作,可以从互联网旅游产业合作以及旅游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两个方面入手。

在互联网旅游产业合作方面,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旅游信息服务,已经成为各国开展旅游业务不可缺少的工具。2014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正式提出了“智慧旅游”的概念。随后围绕着“智慧旅游”的内涵,国内陆续建设了携程旅行网、飞猪旅行网、去哪儿网等一大批智慧旅游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这些旅游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为入境游客提供旅游在线服务,如网上预定、网上支付、旅游景点查询等多种服务,为中国的境外游客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不过,由于中国智慧旅游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起步较晚,因此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在旅游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新加坡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做法,可以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领英公司(Crescent Rating)是新加坡知名的伊斯兰旅游专营企业之一。早在2013年,这家企业就推出了名为“伊斯兰旅游”的在线旅游预订网站。该网站根据伊斯兰游客的网络使用和检索习惯,对各个旅游景点、旅游度假村和旅游酒店进行标准排序,为伊斯兰游客提供旅行社、清真饭馆、伊斯兰酒店等旅游信息的预订服务,大大方便了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游客。

在旅游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方面,阿拉伯国家在21世纪初,就开始了有关电子旅游的构建尝试,并且推出了电子旅游领域的发展规划。这一规划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目标,短期目标是打破各个阿拉伯国家间的旅游信息壁垒,首先实现旅游信息的共享。中期目标是构建一个统一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有了这个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无论是去往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游客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进行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的网络预订和网络支付。长期目标是最终实现整个阿拉伯地区的旅游产业信息一体化建设。

因此,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可以在双方政府的牵头下,共同建设基于旅游信息共享的旅游数据信息统计体系,以及基于互为游客服务的旅游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要实现中阿双方的旅游合作,旅游信息的共享共用是必不可少的。而旅游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则有利于双方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在旅游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模式的改进和互补等多个方面形成合力,促进双方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四)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

实现旅游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是保证中阿双方旅游合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旅游是一个涉及范围非常广的行业,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是非常的高。另一方面,中阿双方在文化、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因此,中阿双方的旅游合作,急需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中阿双语、能够熟练地与穆斯林人和非穆斯林人沟通交流的旅游专业人才。因此,中阿双方可以采取共建旅游专科学校的方式,进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合作。在生源方面,可以在中国和阿拉伯地区共同进行招生。专业设置上,则可以根据中阿旅游发展规划的市场需求进行开设。在培养内容上,着重加强对外语翻译人才、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信息服务技术人才以及旅游营销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中阿阿拉伯伊斯兰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车 站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2015中阿博览会——中国(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举办
中阿再携手 硕果满枝头
伊斯兰刀剑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