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

2021-12-07 04:13毛雅琪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

毛雅琪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之一,是此课程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文章结合初中历史课堂的实践,尝试通过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以期能为初中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解释素养;兴趣

在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可通过情境创设以及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的习惯和方法,让学生形成对历史知识的主观认知,能够辩证分析历史事件,从而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一、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课堂形式,首先,历史解释素养可以使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学习兴趣。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很多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常常使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只关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接受能力,这种方式往往事倍功半。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相对平等,可以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相较于成人更加丰富,而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利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为历史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通过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通过思考来进行自我学习。

(二)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

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历史解释素养的教学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中,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探索,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从而营造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更好地掌握到学生现在的学习情况,并且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给予指导、纠正。通过教师与学生更多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有利于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发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

二、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对史料进行甄选,落实历史解释的基础

史料是历史解释的基础。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人文社会学科,历史解释必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而历史事实又受到历史环境和历史背景所制约,要想做到对历史的正确解释,历史研究者就必须深入到原生态的环境中加以解释。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去体会历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解释。关于对史料的选择,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史料。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减少材料数量,降低材料难度,有些文言文还要帮助他们适当做一些解读;八年级之后的学生,积淀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经验基础,因而在史料的选择上可以适当加量,或适当加大材料的难度。

在学习“虎门销烟”时,笔者会呈现一幅图片:道光帝在林则徐收缴鸦片的奏折中的批示:“可称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学生可通过这份史料直观地理解政府对虎门销烟的态度。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朝的对外关系》这一课时,笔者会提供一些史料:视频节选、图片材料、文字材料。在分析郑和七下西洋具备的物质条件时,笔者会播放《海上丝绸之路》第2集中的一段视频节选,这段视频主要介绍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宝船规模、船队人员,尤其是宝船厂遗址的开发,可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郑和七下西洋能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武备志》的《郑和航海图》,以及辨别方向的指南针和判断远近的过洋牵星术等,这些图片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明朝时期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中的有关郑和下西洋目的的文字记载:“恒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藩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概括其是为了宣教化于海外。

(二)借助情境教学,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对初中生而言,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第一步应是帮助其形成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的习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习惯于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和学习历史,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和事件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借助于情景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引导学生转换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角度,在客观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适当地从主观的角度来学习和看待历史事件,从而逐步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看法,为历史解释素养的强化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可将历史教学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即学生完全自主的学习环节和在教师引导下的学习环节。而情景教学主要就是应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中。一般地,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部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到的文字、视频等比较真实的史料记载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在围绕主题内容创设情景之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参与情境来体会所展现的真实的历史故事,从而形成初步的自主认知和思考。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尽可能选择真实的史料照片、视频记载,减少人为情感以及思维上的引导,避免对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过程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学生在经过这一环节的体会和学习之后,才能够在后续的学习环节中产生对比和辩证的想法,从而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形成历史解释的意识。

(三)转变角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较于老师为主体,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内容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上不占据主体地位,相反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要角色,这一举措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符合目前教学大纲的要求下,让学生自主进行有趣的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发准备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以及历史歌曲,然后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准备的历史歌曲以及历史影视作品,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在课前自行准备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影视作品,在播放完毕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对相关影视作品中的对话片段以及相关情节进行模仿,在学生模仿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纠正。这样一种方式可以大大加深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也增加了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机会,同时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喜好等等。教师在几次互动环节之后,由于了解了学生的喜好,可以依据学生的喜好来提前安排相关的影视作品或者音乐,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今后的歷史教学安排。

总而言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被明确提出,而“历史解释”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历史教学创新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机会,使得教师可以通过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目标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黄侃.例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解释”的模型构建[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0(08):65-68.

[2]刘琛.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2019(20):89-90.

[3]李寅滢.基于历史解释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以“法国大革命”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5):55-58.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兴趣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