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校本作业开发研究

2021-12-08 03:25陈婷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校本题目核心

陈婷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福清德旺中学,福建 福清 350300)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高中生物课程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校本作业是学校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着手开发的一类作业,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教师可以借助校本作业的优势,灵活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校本作业开发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科教学效果

一方面,校本作业是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其能够符合学校的教学需要,同时校本作业的设计符合本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教学中应用校本作业可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校本作业也可以实现针对性的练习,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从而稳步提升学习成绩,增强学科学习自信和兴趣。另一方面,设计开发校本作业的时候,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其中,教师的理论知识能够得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提升。核心素养提升之后,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会增强,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能体现学科本质的,具有一般发展属性的品质和能力[1]。近年生物课程改革强调生物教学必须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位,这对生物学科作业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要在学习必备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一定的学科核心素养[2]。生物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生命观念,主要指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其二是理性思维,主要指通过学习使学生拥有科学思维的习惯,并能够在理性思维中探索生命规律;其三是科学探究,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科学分析课程内容,探究生物学问题,并拥有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其四是社会责任,主要指学生可以理性判断事物,辨别伪科学,关注课程相关的社会问题,积极向他人科普课程相关的知识,避免更多的人受伪科学欺骗。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科学设计校本作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拥有学习生物课程的能力,同时拥有分析事物的科学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中生物校本作业开发中的问题

(一)校本作业设计缺乏差异性

教师开发校本作业的时候没有表现出差异性,无论学生知识储备如何,也无论学生理解能力如何,教师都会设计相同的作业,这些作业只能够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若题目较难,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会更加困难,学生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若作业过于简单,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又得不到提升,因而不能更好地服务全体学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形成的学习习惯就会不同,学习能力也可能不同,学习的基础也会有所差异。对此,设计校本作业的时候,教师应把学生的差异性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校本作业设计缺乏实践性

当前校本作业的设计缺乏实践性,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多停留于理论分析层面,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解答理论作业,从这些作业中,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自然也少了许多探究学习的机会。许多教师设计的作业多服务于考试,考试的重点在哪部分知识,教师便会将作业的重点放在那一部分,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实际需要,教师考虑得较少,这样的作业中必然会缺少实践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

(三)校本作业设计缺乏探究性

当前许多教师开发校本作业的时候对作业的探究性重视不足,其所设计的作业通常都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论应用,让学生严格按照课本所学的理论解题,并且许多题目都有标准的答案,多数也都是单一的思路,学生的作业不可以导出其他答案,也不能有其他的思路,这严重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升。教师设计校本作业的时候需要融入探究性思维培养的内容,适当设计开放性或者具有探究性思维的作业,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成长。

三、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校本作业开发的策略

(一)注重作业开发的差异性,关注不同层级学生发展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基础,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成长,切勿在学生基础不牢的情况下揠苗助长,也不能在学生学习能力突出的情况下抑制学生的成长。因而在设计校本作业的时候,教师应先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有的放矢。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中《伴性遗传》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对遗传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将作业中的题目分为三类,分别在题目之前标注A、B、C,A 类题目是基础的题目,其主要涉及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伴性遗传的基本应用,B 类题目难度高于A 类题目,其主要考察遗传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伴性遗传的拓展应用,C 类题目具有一定探索性,要求学生在学会应用的同时探究更多相关内容。作业设计完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尽自己所能去做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评价完成效果[4]。

(二)注重作业开发的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生物学不仅包含理论知识,还有许多实践内容,并且生物核心素养也要求学生具备实践探究的能力,教师设计校本作业的时候应重视作业的实践性,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实践,通过实践理解生物学知识的原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中《DNA 的结构》一课的作业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课后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材料自己选择,模型也要自己设计,学生完成之后带到课上展示,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最后总结。

(三)注重作业开发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习不只是理解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方式,提升各项能力的过程。教师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本现有的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例如,在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人类遗传病》一课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调查8 个左右家庭遗传病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总结遗传病的显隐性,计算发病概率。这样的校本作业设计可以提供给学生探究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

四、结语

校本作业的开发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的长足发展都有促进作用。虽然当前的校本作业设计中还存在不足,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当前的问题,并针对性采取措施,便可以有效解决问题,提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校本题目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