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刻”“版”:小学版画教学“三步曲”

2021-12-08 03:25吴运远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媒材拓印课例

吴运远

(龙岩市新罗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龙岩 364000)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开设版画教学不是培养版画家,而是以版画为载体,以教学为手段,在制版中体验以刀代笔的造型表现艺术;在处理版画黑、白、灰色的相互关系中学会构思、分析、概括的能力;在印制作品中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坚持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学的基础,遵循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充分挖掘学习内容的乐趣是教学的原则。要提升版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研究教学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朱小林认为:“良好的教学策略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实施教学理念。”[1]

实施引导小学版画教学“三步曲”是以版画艺术为主题,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不同学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方式,分层教学。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版画教学“三步曲”。

一、从“印”字引导——打开小学版画课堂教学的“金钥匙”

版画制作包含制版和印刷两部分,版画以木刻版画为主,由于木质材料硬,用刀刻制底版,需有较大的指力和腕力,小学生指力、腕力都较小,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难以企及,不易大面积铺开。因此本阶段的版画学习主要以线条,形状、色彩进行表现,认识简单的媒材,使用简单的工具尝试实物拓印、体验拓印活动的乐趣;以兴趣引导为主,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2]因此,通过介绍版画艺术家的故事,欣赏作品版画等教学活动对学生渗透版画知识,认识版画。如课例《美丽的印纹》(一年级),本课学习简单的拓印方法,拓印出美丽的印纹。通过引导学生感知纹理(看一看、摸一摸、认识其它物品的纹理)、拓印纹理(试印、比对、分享)、欣赏纹理(作品欣赏、分析)、创作纹理(联想、添画)等环节学习拓印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最后进行作品欣赏,看谁拓印的印纹清晰、整洁!这使得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根据印纹进行联想、添画成新形象。学生们想象力丰富,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美丽印纹”尽显童真。又如课例《对印图形》(二年级),教师从生活中对称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对称图形,认识对称的美。教学“对印蝴蝶”时,对印版画从“构思—对折—上色—对印—添画”,以小组合作方式学习对印图形。整个课堂俨然是一个“动手试验”的课堂,通过微课欣赏对印版画《秋天的树和冬天的树》作品,极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美妙的歌曲中,学生陶醉在对印版画的制作中;作业价评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达到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教学目标。

本阶段主要在“印”字做文章,以简单的媒材通过制作、拓印和体验,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寓教于乐。既拓展版画教学在媒材使用、技法和教法的发展空间,又为破解版画教学高起点、高难度、高要求而“畏难”开展的局面。

二、从“刻”字引导——实现小学版画课堂教学的“直通车”

版画以刀代笔,学习握刀、运刀、练习控制力度、速度等,用刀法表现各式各样的点、线、面、肌理,从“刻”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把美术课堂中学习到的线条、形状、色彩和肌理的知识用于版画中描绘事物,表达情感。

本阶段以中年级(3-4 年级)学生为主,初步尝试吹塑纸、橡皮章、纸板等媒材的版画制作,学习用描绘、剪刻和印制方法,进行简易版画练习和创作,重在突破绘画语言向版画语言的转换。以强化刻功、夯实基础为主。通过大量“刻”的练习,实现以刀代笔的造型表现力。并初步探索各种媒材对版画创作题材的表现手法、特点、要求,探索版画教学的新模式。

版画因其不能直接呈现在画者面前。从构思、制版到印刷是一个在“静”中等待、在“慢”中出彩的过程,给学习增添几分神秘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就是恰当运用版画艺术的特点和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的心理进行积极引导,有效促成学生积极投入到版画学习中去。如课例《吹塑纸版画》(四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已对造型元素点、线、面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运用。教学通过欣赏“图案同相,颜色不同”的绘画作品与吹塑纸版画作品的比较,在师生互动中归纳出吹塑纸版画的特点,顺而介绍版画的起源、版画的分类。教师引导学生在版画作品中寻找“黑、白、灰”色块,得出“灰色”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继而分析画面背景的处理方法。在观察欣赏中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制好的版,用手触摸、理解感受制版过程中刻制的深度和力度。在教师示范印刷过程时,提示水分的掌握和选色,通过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自能完成从“制版—固定—上色—印刷”的全过程。在作业评价中,学生分享创作意图,在师生互评中增强自豪感和学习版画的乐趣。这个阶段的版画教学,探索各种媒材对版画创作题材的表现,除吹塑纸版画外,还有利用橡皮章、纸板等多种媒材制作版画,为高年级学习木版画积累经验和方法。

三、从“版”字引导——推进小学版画课堂教学的“助推剂”

版画艺术的独特性,版画制作的复杂性和版画创作的多样性,让学生对版画学习充满期待,同时极具挑战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版画的积极性,让学生爱上版画?李镇西说:“想方设法让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上不断有成就感。”[3]教学中,教师抓住时机,介绍版画艺术的特点、地方雕版印刷的历史与文化、版画家的故事;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版画作品等;讲如何刻写反字、一版多印、一版多画,如人民币中的版画等,这些既有趣又神奇的新鲜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版画的兴趣和动力。

本阶段以高年级(5-6 年级)学生为主。高年段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一定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制作能力,喜欢表现自己。教学上引导学生欣赏版画、分析优秀版画作品,探索版画的创作形式和用版画形式创作美术作品。如课例《雕与刻的乐趣》,让学生初步尝试木质媒材的简易造型与表现,学习木刻版画的制作特点和方法。学习设计与造型、木刻刀法与表现、阴刻与阳刻、单色印刷;课例《胶版版画》中学习构图、造型,胶版制作、印刷;课例《黑白木刻版画》学习木刻版画:刀法,图案黑、白、灰归纳处理,作品单色、套色印刷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鼓励学生用版画记录和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版画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个阶段主要是以刻版画理论学习与实践操练相结合,探索版画的创作形式,加强刀法练习与表现,指导学生分析和概括形象,处理好黑、白、灰的相互关系,特别关注灰部处理(如运用点、线、面进行疏密、大小、粗细、轻重等处理方法)。通过有主题的表现美术作品,丰富创作经验。引导学生自觉用版画形式表现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把版画艺术植入学生心中。

小学版画教学是美术教学园中的一朵小花,通过引导版画教学“三步曲”的探索和实践,小学版画教学由小组转向班级,由部分转向全体。这种由“冷”转“暖”改变是一次“破冰”行动,是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它对指导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一个成功的范式,为提升学校美育工作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猜你喜欢
媒材拓印课例
让“拓印”走进美术课堂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魅力拓印,拓印美丽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课例
混凝土媒材在城市雕塑中的潜在特性
例谈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媒材的选择
《第六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评比——课例选编》(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