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本土生态视域的幼儿园环保教育实践研究

2021-12-08 03:25吴柳菁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视域幼儿园环境

吴柳菁

(宁德市机关幼儿园,福建 宁德 352100)

在21 世纪,科技进步与发展为人类带来了无数便利,但科技的泛化也衍生了不少环境问题。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态教育也由此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作为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在幼儿环保教育中渗透和融入生态教育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和模仿是个体一切认知和行为的来源。在生活教育中开展幼儿环保教育,是生态教育实践的重要且有效的模式。

一、本土生态视域的内涵及特征

作为现代汉语的“生态”,一方面始终保持着与生存、生命、生产的密切关联,另一方面,又具有总体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指称。[1]生态学的兴起引起了学者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生态民族学研究表明,人类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复合体,即一方面受自身生物性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2]这里的社会环境是一个普适性的概念,具体到个体身上指的是个体所在的生活环境,即本土环境。因此,本土生态视域关注个体所在的本土环境的生态性、完整性和和谐性,在本土生态的研究视野下开展环保教育是生态学引入教育的适切性所在。

本土生态视域强调在个体自身所在的生长环境下关注环境与生存、生命和生产的联系,因此本土生态视域首先具有本土性的特质,这是研究视域的聚焦点;其次本土生态视域具有生态性的特征,强调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这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依据;最后,本土生态视域具有系统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个体与本土环境是一个系统,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任何一方不得以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为前提,否则系统就会瘫痪。根据本土生态视域的特征,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实施不仅要引导幼儿关注本土环境,更要把个体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纳入到课程的实践中,这样才能使环保教育落到实处。

二、本土生态视域下环保教育课程的构建

(一)基于本土生态特色,构建自然环保主题教育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3]结合当地发展特点,在充分分析幼儿生活经验的同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环保教育主题课程,通过三个单元的主题课程:1.宁德大变样;2.爱宁德之我行动;3.爱宁德之我畅想,让幼儿去深入了解宁德城市的美化、亮化、绿化工作,发现城区的外在“颜值”和内在“气质”的明显提升。面貌的改变和城市品质的提升,关注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产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使幼儿将爱家乡的情感转化为真正的保护性行为。教师通过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可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行动中,增强环保教育的效果。

例如,中班的主题活动“我是空间规划师”,通过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收集周围的浪费现象,让幼儿明白资源的有限性,通过重新规划和设计,既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又可以节省空间。在调查和讨论中,许多幼儿对这个生活空间浪费现象表示好奇并产生了兴趣,于是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开展了集中教育活动“我身边的浪费现象”和区域活动“美工区大变身”。在收纳与整理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了身边存在许多不合理利用空间的现象,在生活空间日趋紧张的未来,如何合理利用空间,让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也是现代人获得成功需要具备的素质,只有懂得利用空间的人才是真正的“环保达人”。

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实现领域之间的整合理念得到贯彻。在幼儿的探究和操作中,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如美工区的许多材料吸管、扭扭棒等就有许多的颜色,幼儿需要按颜色进行分类,另外根据吸管和扭扭棒的外形特性,幼儿选择用塑料瓶子进行收纳。各种高矮不同的颜料,也需要幼儿们进行观察和对比,然后装进不同高度的盒子。另外在分不同材质的夹子中,幼儿还懂得了充分利用空间,将鞋盒隔成四个部分,这些活动都发展了幼儿的观察与对比能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条理性和逻辑思维。

(二)基于本土生态特色,生成环保人文故事课程

生成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生成课程是基于对幼儿活动和行为的观察,因此课程内容是来源于幼儿、来源于生活的。在幼儿园每天的生活中,生成课程随处可见。这就意味着教师可以将环保教育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以幼儿的视角为主,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和他们一起了解有关环保的常识,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幼儿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中提升幼儿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4]幼儿环保教育也要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例如,《绿牌和蓝牌》是基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生成的故事课程,结合宁德新能源汽车的例子,把环保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使环保教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讲述环保故事,使环保教育成为幼儿喜爱的形式。故事课程的生成经历以下六个阶段:1.蓝牌和绿牌的区别——搜集资料,我参与、主动分享人人行;2.绿牌汽车有多少——创意设计调查表,访谈了解更深入;3.寻找绿色小汽车——激活经验,解决问题;4.使用绿牌车的好处——自主学习,提升了解;5.家乡的绿牌车生产基地——实地参观大工厂,环保理念润童心;6.我会设计环保车——环创无声寓教育,区域活动助延伸。每一阶段都是在幼儿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是课程故事生成的准则,因为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应最大化地把活动、课程还给幼儿。

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的具体体现是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课程生活化不是将课程等同于生活,其本质在于通过课程,使幼儿在真实的、可感知的、属于自己的、能够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使幼儿的需要、兴趣、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地成长。[5]

生活中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本次活动将环保教育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幼儿园环保教育活动更加因地制宜、多姿多彩。在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指导者,需要具有发现课程的意识和组织课程活动的能力,将幼儿的需要、兴趣与课程资源及相应的课程活动有效关联起来,并进行系统化。在活动中积极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并深化幼儿的学习,丰富其经验,让其感受自身的创造美,促进幼儿的德智全面发展。

三、本土生态视域下环保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基于本土生态特色,进行社会化环保教育

幼儿教育生活化是幼儿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幼儿的重要途径。环保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与幼儿们息息相关,因此结合幼儿的生活开展环保教育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生活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师引导和引领作用必不可少。“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做‘有心人’”[6]。在幼儿园的环保教育实践中,开展了一系列“节约资源”的活动。

例如,小班的小朋友非常注意回收生活用水,用水桶盛接洗手的水、保育员教师清洗水果的水、搜集屋檐上流泻下来的雨水,冲马桶、浇花。中班的小朋友每个班级设置积分榜,每天光盘的小朋友将会得到一次亮灯的机会,然后换取相应的奖励。大班的小朋友还发现在用饮水机接水时,总是会有水流到外面,原来是因为水龙头里有余水,只要接到一半的时候就关上水龙头,就不会有水流到外面了。在参与值日生工作中还增加了关闭开关,提醒教师及时断电的小任务。由此可见,幼儿一日生活的处处时时渗透着环保教育,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就能从无到有,从被动到主动,践行低碳节能的生活理念。

(二)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出发,挖掘环保教育的素材

幼儿教育生活化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也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基于本土特色的幼儿园环保教育首先要从幼儿生活的本土环境出发,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生活,把保护环境引入幼儿的生活中,使幼儿产生研究的兴趣和欲望;其次要把环保教育落地,就要关注幼儿所关注的,而不是抽象地进行环保教育。结合幼儿自身对环境保护的了解程度以及兴趣点,挖掘环保教育的素材,并生成环保教育课程,这样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流于形式。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重视和利用生活带来的独特价值,将环保教育与活动课程有机结合,以学生的视角为主,通过项目小组活动的形式,契合幼儿的兴趣点,和他们一起进一步了解有关环保的常识,让幼儿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鼓励其积极主动地去进行实践并积累经验。

课程故事《绿牌和蓝牌》就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充分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生成的环保教育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幼儿创造的惊喜也随处可见。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不仅使环保教育效果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幼儿真正认识到了自己在环保教育中的重要性,这应该是本课题研究的最根本目标。

(三)注重家园合作,实现环保教育双赢

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中,家庭教育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它能更好地帮助环保教育主题活动顺利开展。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鼓励家长参与到课程学习活动,让家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影响。父母的以身作则给幼儿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让幼儿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在家园合作中,教师还常在微信群里向家长发送环境教育方面相关宣传资料,组织家长共同探讨进行环境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方法,家长们畅所欲言,有问有答。

中班主题活动“童心爱宁德”中,爸爸妈妈们带领幼儿参与社区“创城我们在行动”的活动,支持、配合创城有关工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既学习到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又逐步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在家园共育活动中,幼儿园与家长、幼儿、教师、社区间互动产生教育效果,从而形成幼儿带动家庭,幼儿园影响社区的环境保护氛围。

四、结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人尽皆知的话要落到实处,必须从幼儿做起,幼儿教育责无旁贷。基于幼儿学习方式的特殊性,环保教育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这也给本土生态视域的环保教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幼儿生活的本土环境出发,挖掘环保教育的素材,引导幼儿关注生活、关注环境保护现象,从心灵和行动两个方面树立主人翁意识,真正地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因此,结合本土、本园特点实施环保教育是幼儿园环保教育的重要开展方式,也是提升幼儿环保意识,产生环保行为的重要方法,是把环保教育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视域幼儿园环境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我爱幼儿园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欢乐的幼儿园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