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润泽生命·向美而生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办学主张的凝练与实施

2021-12-08 03:25曾国耕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晋江市泉州市教职工

曾国耕

(晋江市季延中学,福建 晋江 362200)

晋江市磁灶中学始创于1969 年春,坐落在泉州市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小镇、中国陶瓷重镇——磁灶镇,位于陶城西路北侧,学校占地131868 平方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绿化面积达50390.27 平方米。校园规划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是一所富有现代气息的园林式中学。学校现有42 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60 人,全校教职工180 人。其中初中部教学班20 个,学生873 人;高中部24 个教学班,高中生1187人。2010 年2 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福建省二级达标高中。

晋江市磁灶中学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发展目标:创一级、促发展、升内涵、办名校;校训:勤奋、朴实、友爱、进取;在这基础上,结合学校在教育教学、德育工作等多年的积淀,凝练出学校的办学主张:以人为本,润泽生命,向美而生。其中,润泽生命就是滋润身心,让身心不枯竭,即站位于身心视野对教育进行再次的认知和感悟。这个办学主张就是以学生的身心作为教育的初心,按照生命的特性循序渐进,持续为学生生命的成长提供条件,帮助学生逐渐完善生命,进而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一、以人为本、润泽生命、向美而生的办学主张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1]因此,我们认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师的劳动中,最核心的是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2]教育应当以引导学生成人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根本目的,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人性美好、人格健全、人生幸福。这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无论教育如何变化,有一点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必须以人为归依。[3]教育应建立在敬重生命、珍爱生命的基础之上,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生命宽度,从而使学生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从本质上看,教育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行为,而是一种深切的生命关怀,也就是对生命的润泽,拓展延伸生命的长度、宽度、厚度。同时,教育也是向美而生的事业。美,是根植于内在的光华,“美”的课程润泽生命,“美”的课堂唤醒生命,“美”的环境养育生命,“美”的言行启发生命。润泽生命,向美而生的教育能帮助挖掘学生心灵中美的源泉,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美好人生,引导学生向往与追求“美”的事物,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成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有研究者认为,学校发展整体上是“御物行知”的过程。办学主张的凝练是对学校和校长办学行为形成体系化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御物行知”的过程,梳理路径有五个环节:物的基础是梳理学校基本情况;从物到行是探寻学校核心经验;从行到知是办学主张内涵聚焦;从知到行是办学主张内涵扩散;行的创造是办学主张具物化。[4]学校的办学主张与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相契合,遵循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理论,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和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促进生命不断超越,真正达到让生命滋润、不干枯,为师生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以人为本、润泽生命、向美而生办学主张的实施策略

(一)加强人本管理,推进管理创新

1.抓好党建工作,政治引领有高度。学校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扎实开展学校党建工作。学校坚持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教育,两手抓,两手硬,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史学习系列活动,打造具有磁中特色的“543”党建项目,党组织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党支部连续5 年在晋江市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绩效考评中被评为“好”,参加2015 年度晋江市教育系统特色党建项目比赛获得三等奖,2019 年被评为“晋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20 年评晋江市教育系统五星支部。

2.加强干部培养,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有热度。学校制订并实施《晋江市磁灶中学中层干部竞聘实施方案》,举行中层干部竞岗活动,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加入学校管理团队,召开中层干部述职测评大会,创建一支具有奉献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的中层干部队伍。通过到苏州十中、福州一中等名校挂职锻炼等方式,学习名校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同时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扩大视野,开拓眼界,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3.实施民主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制度有厚度。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组织教职员工学习并了解学校的章程和各种制度。同时,以提升学校发展愿景为目标,让广大的教职员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全程参与制定或修改。通过教职工的参与达到凝聚学校发展的力量。近三年来,教代会审议制定或修订了《磁灶中学教职工奖金福利补贴分配方案》《磁灶中学教职工慰问暂行规定》《磁灶中学班主任绩效考评方案》《磁灶中学合同教师分级管理量化评级方案》《磁灶中学第三轮、第四轮岗位聘任实施方案》《磁灶中学教师职称工作实施方案》《磁灶中学名师评选方案及管理办法》等与全体教职工利益息息相关的规章制度,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同时坚持“及时、公开”的原则,积极落实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透明度,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日趋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

4.关心关爱教职工,教工生活有温度。学校不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完善教师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和待遇保障机制,关心教工生活,温暖教工心灵;重视教师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学校党支部、工会认真做好“送温暖”“十必访”工作,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节日慰问活动,为教职工生日送祝福;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课余生活。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组织教职工体检、女教师妇检活动,为全体教职工购买“泉州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险”,切实让教职感受到学校的人性关怀与温暖。

(二)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优化课程设计,打造生命化的课堂。以学校课程设计为统领,课程设计方面:结合学校福建省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十个一基本动作”示范校、泉州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的作用,着眼于在课程设计上符合农村学校的体验式生命教育的系列课程,在设计上使活动具体实在、鲜活灵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体验,感受生命之美,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2.整合课程资源,助力生命教育。整合课程资源,把生命教育与学校德育、教学、教研工作相互渗透,寻求学校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打造符合生命教育的校园人文环境,为学生创造舒心的成长气氛;主动与家长、社区沟通,善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服务生命教育,通过课程整合,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如针对2020 年的疫情,学校就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手抄报、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系列珍爱生命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可贵和美好,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学科渗透,提升生命教育实效。为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探索设计生命教育与常规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把健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培养作为重点,让学生的心理特征呈现出积极、阳光、包容的一面。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设置符合年龄特点的主题教育活动,并营造自由、开放以及人性化的气氛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也让学生在安全或者自然的环境中去领悟和反思。学生有了亲身的实践,也在能更真实的分享和讨论有关生命的不同课题。

4.开发校本选修课程,提升生命教育针对性。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分别在不同年段开设一系列有关润泽生命、向美而生的主题选修课程。如初一年开设“生命的起源——认识生命之美”课程;初二年开设“生命的脆弱——尊重、珍爱生命”课程;高一年主要开设“生命理想教育——生涯规划”课程;高二年段开设“奋斗吧、青春——让生命在奋斗中闪光”课程;在初三、高三毕业年段,组织设计一系列生命教育体验式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升学和人生职业,尝试运用生命彩虹图引导学生认识生命中不同阶段各个角色,引导他们融合现实,建构理想,找到积极的人生追求,明确奋斗方向等。通过系列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潜意识中将逐步形成个人内心的理念,即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形成为生命奋斗的内驱力,从而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努力拼搏,提升生命质量。

5.改进完善评价体系,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学校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下生命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身心健康评价方面,将生命教育内容适当加入其中,积极探索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主的评价机制,结合体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体育赛事等相关的体育活动以及心理测试等评价机制。在课堂评价体系方面:学校把体验式生教育内容纳入教师课堂质量评估体系,成为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将生命教育内容真正落到实处。

6.加强校园软硬件更新换代,把校园文化设置构造成具有生命情怀的特征。对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生命价值观的选择和坚守是整个生命教育的核心环节。学校通过建设泉州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等硬件、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打造生命化教育系列活动等软件,让生命化教育的核心价值融入校园文化中,全体师生不自觉地形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成全生命”的意识,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7.策划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生活本领。学校重视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如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卫生保洁劳动、植树活动,每学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研学旅行或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等,通过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

作为“泉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学校成立学校、年段、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定《磁灶中学家委会章程》。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家长开放日,创新家校互动模式;通过落实责任督学挂牌制度,引导责任督学与社区代表更深入参与学校管理;通过建立教师全员导师制,定期组织教师进村居、社区开展全员家访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联动网络。学校建立顺丰产业园、磁灶古窑址、晋江市应急管理局等6 个教育实践基地;与延泽社区结对共建,党史宣讲活动走进社区,组织教师参与社区“四点钟”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受到晋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专题报道。

三、“以人为本、润泽生命、向美而生”的实践成效

2013 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示范学校”“福建省红十字体验式生命教育示范校”“泉州市文明校园”“泉州市示范性绿色学校”“泉州市安全发展学校”“泉州市示范家长学校”“泉州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泉州市体育传统项目(田径)学校”“泉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晋江市文明学校”“晋江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晋江市德育先进校”“晋江市健康学校”“晋江市书香校园示范校”“晋江市水土保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晋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磁灶中学师生在校园里工作、学习、生活,幸福感满满,学校各项成绩逐年提升,学校美誉度逐年提升。

猜你喜欢
晋江市泉州市教职工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