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21-12-09 09:00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21期
关键词:氢能天然气

工程建设的劲旅 攻坚克难的先锋

中石化四建公司 付 强

看了贵刊2021 年第18 期封面故事《十建 “创”出一片天》,我立即产生诸多感想。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十建公司是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战线上一支响当当的队伍,成立68 年为祖国石油石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累计2000 多套装置全部一次开车成功,承建的160 多项工程获国家、省部级荣誉,获鲁班奖5 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5 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0 项……闪光的业绩,昭示着这是一支工程建设的劲旅、攻坚克难的先锋。

工程建设企业的管理重点是项目部。为了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十建公司在施工组织上创新,将诸多“首次”完美转化为“开局良好”,树立了市场信誉;在技术装备上创新,助推工程建设步伐,提质增效;在精益管理上创新,工程建设高质量、高标准,赢得了各方口碑;在党建引领上创新,施工现场党旗飘扬,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的牌子熠熠闪光。

十建公司虽然本部在青岛,但是建设者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大江南北。为了工程建设,职工撇小家顾大家,奋战在一处处工地上,战高温斗酷暑,风里来雨里去,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展现了一流管理队伍的风采;科学组织施工,严格安全管理,质量创优,进度保证,现场的每一处都留下了建设者的身影和足迹。交付业主满意工程,赢得市场和赞誉,十建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心”“手”相融 “福”爱至家

齐鲁石化 刘芳芳

读了贵刊2021 年第19 期刊发的《福建炼化:创“心”创同心》文章后,我一股暖流悄然涌上心头,幸福感亦油然而生。福建炼化EAP 创“心”团队借助心理助手工具,关爱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单位,倾听员工心声,缓解员工压力,释放员工情绪,助推员工健康生活、高效工作,把幸福和关爱送至每一个小家,受到了员工们的热烈欢迎。

幸福其实很简单,是我们内心对于生命当中那些温暖的瞬间、那些美好的时刻、那些让人铭记在心、回味深长的一份份真情。福建炼化EAP 创“心”工作室借助心理助手工具组织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团建活动、线上线下专题讲座等,为员工及外来施工人员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平台。在倾诉交流过程中,他们增进了彼此了解,倾听了彼此心声,压力得到了释放,心头的困惑得到了有效缓解。参与员工找到了属于自己喜欢的解压方式,乐在其中。

“心”与心相融,让爱随行,让温暖走进心灵。从文章中可以看到,每一次活动前,他们会了解员工心理需求和最需解决的困惑,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题,让员工在轻松、快乐的团建活动中,激发自身潜能,调节心理状态,增强抗压能力,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在提升员工凝聚力、向心力的同时,营造了互爱互助的企业文化,助力打造了健康型企业。

“心”“手”相融,“福”爱至家。借此,也祝福每位读者健康生活,快乐工作,幸福满满!

本栏目信箱:zgsysh@21cn.com(请注明投稿)

《哈特能源要闻》美国能否躲过全球能源危机?2021年10月16日刊

美国天然气价格10 月16 日达到13 年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欧洲和亚洲的能源危机把这两个地区的天然气价格推高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冬季的天气情况,美国天然气价格还有更大的上涨空间。但分析师表示,美国天然气价格不会随欧洲和英国天然气价格和亚洲液化天然气(LNG)现货价格飙升。冬季到来之前,美国有相当充足的天然气储备。这与欧洲不同。在欧洲,库存枯竭和需求反弹导致人们争相为一年中最寒冷的几个月备货,反过来又导致了供应紧张和创纪录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

(于 洋)

油价网国家油价持续上涨2021年10月17日

国际油价连续第八周收涨,布伦特原油时隔3 年后再次触及85 美元/桶,WTI 原油触及七年来高位。全球范围内天然气和煤炭的短缺提振了对石油的需求,原油价格正在攀升至多年高位。国际能源署10 月16 日表示,持续的能源危机预计石油需求增加50 万桶/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并减缓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国际能源署在其月度报告中,将2021 年和2022 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估分别上调了17 万桶/日和21 万桶/日。目前预计,2022 年全球石油总需求达到9960 万桶/日,略高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这也让油价保持了持续的强势格局。

(于 洋)

EI智慧能源埃及加速可再生能源发展2021年10月18日

埃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管理局主席哈亚特10月18 日表示,以风力发电场为主体的苏伊士湾新能源基地预计2023 年投入使用,发电量可达2500兆瓦,进一步助力埃及实现能源转型目标。目前,埃及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6000兆瓦,占全部能源发电量的18%。根据埃及《2035 年综合可持续能源战略》,2022年埃及20%的电力供应将来自可再生能源,2035 年提高至42%。为实现这一目标,埃及政府在苏伊士湾和尼罗河沿岸划定了约7800 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风电项目发展。预计全部投入使用后,该国每年可再生能源电力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于 洋)

《亚洲油气》北极——能源上的新冲突点2021年10月20日刊

继天然气危机之后,欧盟和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的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出现新的冷锋。这次是在北极。10 月20 日,欧盟提出建议,可能会推动禁止在北极开采新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矿藏,目的是为了保护该地区免受进一步的破坏性气候变化。而俄罗斯恰巧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持有者。目前,俄罗斯和欧盟在能源方面关系十分紧张,有言论认为俄方正利用天然气出口达到政治目的。

(于 洋)

《油气投资》壳牌首次进入英国开发太阳能领域2021年10月19日刊

荷兰皇家壳牌公司(RDS.A)10 月18 日宣布首次进入英国的太阳能开发领域,建立了两项超过 800 兆瓦(MW)电力的合作项目。英荷超级巨头与开发商Island Green Power 签署了一项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光伏项目,并配备电池储能系统。双方将首先合作开发超过 700兆瓦的总发电量。第二项合作是与英国的 Clearstone Energy 合作。该项目将包括总容量为 100 兆瓦并具同地储能潜力的项目。两项交易均取决于未来的最终投资决策。

焦点

供图/中国海油

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项目建成投用

10 月15 日,我国首个海上智能油田建设项目——秦皇岛32-6 智能油田(一期)项目全面建成投用。该项目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北斗等信息技术为传统油田赋能,实现流程再造,在渤海湾打造了一个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油田。中海油相关负责人表示,秦皇岛32-6 这个20 年的老油田,生产效率将提升30%、用工减少20%。

增供

俄罗斯拟向欧洲增供天然气

在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气荒”席卷欧洲的大环境下,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俄罗斯愿意在稳定天然气市场方面发挥作用,计划增加对欧洲的管道供气量。国际能源署(IEA)署长表示,俄罗斯有很大的空间增加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不过,高盛则认为,俄气在西北欧的天然气储存量比一年前减少了近70%。鉴于该公司在西北欧的库存水平极低,且俄罗斯的冬季需求也迫在眉睫,存在无法于冬季履行合同义务的风险。

细则

全国碳市场交易细则将持续细化

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目前纳入的电力行业企业2162 家。市场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和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当前阶段只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后续会继续扩大行业范围和主体。整个交易体系规则方面,后续交易所还将推出一系列的交易细则,最终实现全国市场平稳运行。

考核

国资委部署油气增产增储,实行“一票否决”考核

10 月18 日,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对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好今冬明春能源电力保供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安排。会议指出,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要调动一切资源扩产增销保供,并把保供作为今年企业考核的主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会议强调,石油石化和管网企业要积极发展页岩气、煤层气,提高管网的运行效率,不断提升保供能力。

投产

中国华北最大地下储气库群建成投产

10 月18 日,中石化在中原油田地区新建的卫11 储气库建成注气,标志着华北地区最大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群——中原储气库群建成投产。至此中原储气库群的库容气量达到100.3 亿立方米,将为华北地区及黄河流域今冬明春储气调峰、稳定供气提供资源保障。中原储气库群,目前包括文23、文96、卫11 三座储气库。此次投运的卫11储气库,是华北地区“百亿方”级天然气储气库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批

中国石化获批新项目,总投资83 亿元

10 月1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了关于中国石化龙口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核准的批复。该项目单位为中石化烟台龙口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投资达830402 万元。据了解,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26.6 万立方米LNG 泊位1 座(改造散货码头),建设22 万立方米LNG 储罐4座。在码头达到设计通过能力的前提下,该接收站最大能力为650 万吨/年。

本刊速递

数字

中国石化举办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

10 月19 日,中国石化在上海举办“双碳”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发展高端论坛。此次论坛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主办,主题为“‘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氢能产业、科技与生活”,旨在凝聚发展氢能产业共识,促进氢能领域合作,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氢能产业链和经济生态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赵东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黄震、曹湘洪、涂善东,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张久俊分别以《碳中和大背景下我国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变革》《积极发展氢能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贡献》《氢能的本质安全利用》《碳中和下氢能的发展与电解水制氢》为题发表演讲。

赵东表示,氢能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近年来中国石化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积极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努力争当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排头兵。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国内最大的制氢能力,年产量390 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11%,“十四五”期间计划建成1000座加氢站,让加氢像加油一样方便。正积极布局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光电、风电制氢项目,建成后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同类绿氢生产项目。同时,作为2022 年北京冬奥会战略合作伙伴,中国石化将为北京和张家口冬奥会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氢气供应、车辆加氢和加氢站运营保障,为“绿色冬奥”赋能助力。

(本刊记者/曲绍楠)

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我国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

10 月19 日至20 日,2021 中国智慧石油化工论坛暨石化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峰会在宁波顺利召开。本次论坛由智慧石油石化峰会与数字化转型峰会两部分组成,以推进石化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为背景,探讨企业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升级等问题,同时展示了石油化工企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与装备。

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副总工程师宫向阳等专家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石油工业将进入转型重构时代。在当前的大势下,石化工业淘汰落后产能,构建清洁化、绿色化、大型化、一体化、智能化的行业模式是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

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必须抓住机会,促进自身升级进步,将产业发展由快转变为强,建设制造强国、数字强国。推动用智能化支撑代替以经验积累为主的工作状态,打造高端化、高质量产业链,在安全环保、行业转型等诸多压力下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构建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此外,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化工处处长白雪松指出,目前经济恢复优于预期,我国炼化产业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即将面临炼油—乙烯—芳烃的产业发展主流方向。为更好顺应趋势,我国石化行业务必要解决炼油规模化不足且产能结构性矛盾、乙烯产业链高端化不足、芳烃产业压力增大这三个“十四五”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三个关键问题。加快小规模耗能装置淘汰进程,优化产业布局,存进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技术创新驱动炼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本刊记者/付嘉欣)

215.7 万辆

近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1至9月,我国生产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销量215.7万辆,同比增长1.9倍,较2019年同期增长1.4倍,占生产企业新车销量的11.6%。

3.4 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10月20日透露,截至当日,西南油气田金秋气田致密气今年产量近2亿立方米,是去年致密气年产量的4倍,预计全年产量将达3.4亿立方米,为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助力。

1300 万桶

沙特阿美首席执行官纳赛尔近日表示,沙特石油产能扩张将在5年后全面投产,2027年沙特石油产能将从目前的1200万桶/日提高到1300万桶/日。

猜你喜欢
氢能天然气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氢能“竞速”
第十三章 惊险的车祸——氢能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各地积极出台政策,多举措支持氢能发展
中美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