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油价还要大涨?

2021-12-09 09:00苏佳纯
中国石油石化 2021年21期
关键词:布伦特油价石油

文/苏佳纯

辨识国际油价走势并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达成。

2 0 2 1 年1-10 月 中, 国际油价呈现震荡攀升走势,至10 月15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为84.86 美元/ 桶。预计四季度布伦特均价大概率会在73美 元~79 美 元/ 桶区间内。

高油价将对我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鉴于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承诺,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化石能源供应红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石油储备能力建设,审慎研判释放国家战略原油储备的有效性;统筹调控炼化产业,有效引导消费侧节流。

年内油价增幅66%

2021 年1-10 月中,国际油价在震荡中逐步攀升,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68.74美元/桶, WTI 原油期货均价65.81 美元/桶;至10 月15 日,原油价格比年初增幅66%,月均复合增长率4.0%,增速较快;尤其是上半年国际油价月均复合增长率6.6%,创2008 年金融危机后最快增速。

年初一系列利好消息和石油供需变化推高了石油市场的乐观情绪,特别是沙特石油设施遇袭等地缘政治事件助推油价走高,促使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3月8 日一度突破70 美元/桶的关口、触及71 美元/桶。受疫情反复影响,原油价格在3 月中旬至4 月中旬出现明显回调,此后一路波动上行。6 月底,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并维持在75 美元/桶。7 月、8 月油价两度下探分别源于OPEC+协议波折和德尔塔疫情加剧,又因供不应求而回升;9 月,受美国飓风重创墨西哥湾油气生产、美元走弱、全球通胀加剧等因素影响,油价持续震荡上升,9 月27 日结算价上探至79.53 美元/桶。进入10 月,油价在供需缺口较大、全球能源价格高企以及拉尼娜现象导致低温天气的情况下,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突破80 美元/桶,上探至84.86 美元/桶,为2018 年10 月以来的最高值。

明年油价略有回调

2021 年四季度,由于供需缺口大、通胀水平高,预计油价在10 月处于全年最高位;而因为疫苗有效期较短导致新一轮新冠疫情暴发、OPEC+逐步增加供应使得供需缺口逐步缩紧、欧美四季度缩减购债,12 月国际油价下行压力明显加大。

2021 年四季度,布伦特均价取值范围73 美元~79 美元/桶;全年布伦特均价取值范围68 美元~72 美元/桶。2022年受各国收紧宽松政策、OPEC+逐步放松减产、伊朗解除制裁、美国中期大选等因素影响,预计国际油价略有回调,全年布伦特均价取值范围63美元~69美元/桶。“十四五”期间,预计油价呈震荡下行走势,至2025 年降至约60 美元/桶。

油价支撑因素

欧美取消封锁出行增长,极寒天气进一步推高需求。基于10 月12 日IMF的预测,2021 年,世界经济预期整体向好,依靠中、美等少数经济体的强劲回弹及其产生的溢出效应,预计全球GDP 增速5.9%,将实现80 年来经济衰退后的最快增长。随着疫苗广泛接种,从6 月底开始的新一轮疫情感染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在较高的疫苗接种率以及较大的社会经济压力下,欧美国家逐步取消封锁措施,出行需求增长旺盛。拉尼娜现象导致极寒天气的可能性将使取暖用燃料需求上升,在煤炭、天然气供应偏紧且价格高昂的情况下,部分地区可能转向燃油取暖或发电,原油需求预计增加约0.5 百万桶/天。考虑到封锁措施取消、节日出行增加以及极寒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四季度需求料将进一步增长,约为98 百万桶~100 百万桶/天。2021 年,全球液体燃料需求有所恢复,预计达到96 百万桶~97百万桶/天,主要增长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

OPEC+与美国增产不及预期,市场供应不足。目前,OPEC+原油供应冗余产能约6.5 百万桶/天,对世界原油市场拥有较强控制力。2021 年,OPEC+严格执行限产协议,然而受政策限制、投资不足以及油田维护等因素影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安哥拉、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阿塞拜疆和马来西亚未达到承诺产量,进一步加大供需缺口。OPEC+前三季度超额减产,减产协议执行率均值约112%,市场对其四季度增产可否达到承诺产量存在担忧。限产协议将持续到2022 年,OPEC+总体倾向将产能释放滞后于需求增长,以掌握应对市场不利影响的主动权。

受极端天气、国内政策以及投资不足的影响,美国石油增产幅度较低。EIA于9 月22 日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尽管高油价改善了石油企业的现金流,但美国54 家上市石油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增长普遍较低,仅为2019 年水平的一半。截至10 月8 日,美国石油钻机达到433 部,为2020 年4 月以来的最高值,然而石油钻机数与2014 年峰值期的1609 部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预计美国原油2021 年四季度产量仅比三季度增长0.11百万桶~0.23百万桶/天;2021 年产量11.0 百万桶/天,比2020 年产量减少2.7%,比2019 年产量减少9.8%;其中,美国页岩油2021 年产量8.78 百万桶/天,比2020 年产量减少4.6%,比2019 年产量减少11%。

其他非OPEC+国家增产幅度也较为有限。预计四季度,加拿大环比增产0.18百万桶~0.3 百万桶/天,挪威0.12 百万桶~0.2 百万桶/天,英国0.03 百万桶~0.12百万桶/天,巴西0.03 百万桶~0.06 百万桶/天。2021 年,除美国外的其他非OPEC+国家产量比2020 年减少约0.3百万桶/天。

货币政策助推大宗商品涨价。为了将经济从新冠大流行的泥潭中拯救出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实施了大尺度的宽松政策,美国更是推出了史诗级的经济刺激手段,刺激力度远超2008 年的次贷危机时期。美国实施超量宽松货币政策,过去18 个月的印钞量已超越过去上百年的总和,美联储资产由疫情前的3.95 万亿美元涨至8.45 万亿美元,推升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普遍暴涨。

全球原油冗余产能多,导致OPEC+和美国之间的政治博弈决定了市场的再平衡。分析过往博弈过程可见:美国对原油价格期望的上限是70 美元/桶;OPEC+对原油价格容忍的底线是60 美元/桶;OPEC+对原油价格期望的下限是65 美元/桶;OPEC+出现利益纷争难以统一步调的原油价格下限是75 美元/桶。因此,2021 年四季度及2022 年全年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大概率不低于65 美元/桶(表1)。

表1 美国与OPEC+主要博弈过程回顾

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市场震荡,尤其是上半年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对油价产生较大影响。沙特石油设施遭受袭击、苏伊士运河航道阻塞、美国科洛尼尔管道运输公司输油管道被黑客袭击并关闭等一系列事件均导致油价短期内快速上涨。三季度,尽管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但油价受供需基本面、货币政策控制,并未产生预期的明显波动。

能源转型导致油气上游投资加速流失。2014 年开始,受低油价影响,全球油气产业上游投资锐减。随着世界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在经历了2020 年低油价之后,各大石油公司对市场未来前景的判断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回应投资者关于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关切,各大石油公司纷纷承诺制定向零排放过渡的战略,加快公司能源转型步伐。其中,欧洲石油公司开始全面转型,陆续提出碳减排及碳中和目标,设定了能源转型路径,缩减上游油气产业,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以BP 和Shell 最为激进;美国石油公司则表现出注重提升碳处理能力的特点,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步伐相对滞后。

2021~2022 年,预计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将逐步增长,但仍难以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由于油气上游投资持续在低位徘徊,而石油产业能源转型加速了上游投资的流失,石油产能增速明显减慢,预计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引起全球原油供应的不足。

油价下行因素

变异新冠肺炎病毒依然肆虐,疫苗有效期存在隐忧。病毒正朝着对抗疫苗的方向进化,疫情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疫苗分配不均、接种速度较慢、有效期较短等因素又给抗疫工作带来了更多隐忧。展望四季度,新冠变异病毒极有可能在冬季引发全球新一轮疫情,并在12 月达到新的高峰。研究表明,控制疫情所需的疫苗接种率临界点从70%提高到了90%,进一步加大了接种疫苗形成保护屏障的难度。

全球能源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展望四季度,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拉动力淡出、原材料价格高昂导致生产成本上升、供应链断裂导致部分生产中断、运输价格陡增冲击利润率以及人员流动减少导致劳动力短缺,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美国实施超量宽松货币政策,推升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引起全球出现能源价格暴涨及供应短缺,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运行。

OPEC+后续会议对释放原油产能的决定。在前期增产不利的情况下,需要目前冗余产能的主要保有者沙特阿拉伯(冗余产能约2.8 百万桶/天)、阿联酋(1 百万桶/天)、科威特(0.8 百万桶/天)来决定是否额外增产以达到承诺产量。而在高油价的利益诱惑下,OPEC+组织内可能暴发新的矛盾,减产协议的执行存在不确定性。

美国外交、货币政策对油价走势产生较大影响。值此原油供应不足、油价走高之际,伊朗正在积极谋求解除制裁;然而美伊谈判以及伊朗增产不可能一蹴而就,伊朗原油出口在年内对市场的扰动较小,但不妨碍美国以此为砝码施压OPEC+进一步增产。美国若继续加剧与中国、俄罗斯的对抗,则可能使得世界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导致油价下降。同时,年底美联储缩减购债(Taper)的可能性增加,通胀预期可能降温,从而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打压。

相关政策建议

尽快研究制定化石能源供应红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近期的能源价格飙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更需坚定能源转型的决心,不断加大资本投入,加快技术研发,优化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和发展,助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然而,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储能技术的局限性决定化石能源在未来二十年仍居于能源主导地位且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安全。建议尽快研究制定化石能源供应红线,切忌“一刀切”停产限产或“运动式”减碳,要有效运用市场化手段,发挥好煤电油气运保障机制作用,不断开发国内外资源,持续推进化石能源供应能力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加快石油储备能力建设,审慎研判释放国家战略原油储备的有效性。目前,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距离国际通行90 天标准仍有较大差距,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积极推动石油储备能力建设。从三季度中美两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情况来看,在供应缺口较大的情况下,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对补充市场供应、平抑油价的作用较为有限。2021 年四季度至2022年,在OPEC+的调控下,国际原油市场将有较长时间处于供应偏紧的状态,油价大概率仍将高位运行,不利于补仓,应审慎决策释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

统筹调控炼化产业,有效引导消费侧节流。为了缓解国内成品油供应过剩的局面,近年我国成品油出口量不断增长。2021 年我国成品油已下发出口配额3700 万吨,比2020 年减少37.3%。在油价居于高位的情况下,宜统筹炼化产能,调控成品油出口,优先满足国内需求。对于不涉及国计民生的下游炼化企业,可鼓励部分企业或生产装置安排短期检修,发挥短期调峰,平抑供需矛盾,抑制价格上涨;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化工品如化肥等,应列出保供清单,坚决保障国内基本需求。

●民生需求依然紧迫,能源保供至关重要。 供图/视觉中国

猜你喜欢
布伦特油价石油
石油石化展会
油价下半年还得涨
下半年油价还涨吗
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特逝世,享年95岁
奇妙的石油
自由的想象——布伦特·布朗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2019年上半年豆油价低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