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手术治疗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12-10 05:53黄日通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腓骨肱骨四肢

黄日通

(广东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广东 惠州 516005)

骨折是一种骨科高发病,是由于骨结构直接或间接受到外力作用出现连续性的完全或部分断裂的病症。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发生率逐步增高,病情也愈发严重。其中,四肢骨折为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疾病,涉及:锁骨骨折、肱骨干骨折、尺骨干骨折以及股骨颈骨折等[1]。临床上治疗四肢骨折,常用方式为外科手术,可促使骨折端复位,恢复骨连接,促进受损骨骼功能的康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四肢骨折术式种类增加,锁定加压钢板术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2-3]。鉴于此,此次试验将我院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纳入的62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锁定加压钢板术在其中的医治疗效,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62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均在知情的条件下签署相关手术治疗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存在手术相关禁忌证者。进一步基于平行、单盲、随机对照设计原则,将其分为2组,每组31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分布在19-65岁,平均为(42.6±1.3)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压砸伤10例、高空坠落伤6例;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肱骨骨折8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分布在20-66岁,平均为(42.8±1.1)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伤16例、重物压砸伤10例、高空坠落伤5例;骨折类型:股骨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10例,肱骨骨折9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上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满足对比研究的条件。

2 治疗方法:(1)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基于硬膜外麻醉的条件下,基于骨折部位作1个2-3 cm 长的切口,对骨膜外深筋膜及软组织进行分离之后,对骨折端是否闭合进行检查,将骨折端完全暴露,利用C型臂 X 线机对骨折位置进行定位,予以复位,根据创伤面积选择合适尺寸的钢板,剥离骨折处骨膜,固定钢板后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对骨孔深度进行测量,拧紧双皮质螺钉后,逐层缝合切口。(2)观察组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术前进行X线检查,确定骨折位置,对症实施手术治疗,具体方案为:①股骨骨折。取平卧位,行连续硬脊膜外阻滞或腰麻,然后基于C型臂 X 线机下对胫腓骨干骨折进行观察,选择大小适宜的钢板,以骨折部位为中心点,切开阔肌膜及股外侧肌,充分暴露骨折部位,牵引复位,植入钛合金接骨钢板,钻孔,拧入螺钉之后,锁定固定,冲洗伤口,并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常规放置引流;②胫腓骨骨折。行平卧位,基于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辅助下,利用C型臂 X 线机下确定骨折部位,胫骨嵴外侧行作一15-20 cm长的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最大限度保持骨膜附着,牵引小腿前肌群至外侧,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充分暴露骨折部位,沿清除血肿,牵引复位,固定住,在骨折中间位置安装钢板,钢板可安装在胫骨干内侧或小腿外侧,钻孔,拧上螺丝钉,冲洗创面,缝合切口,尽量让软组织覆盖住接骨板,常规放置引流;③肱骨骨折。行仰卧位,基于硬膜外麻醉条件下,根据具体的骨折位置作一切口,若为中下段骨折,作一背侧切口,若为上段骨折,作一前外侧切口,根据损伤面积确定切口长度,逐层切开至滑膜,剥离骨膜,对合2个骨折端,骨折碎片清理干净,保护好游离神经,若患者合并桡神经损伤,需进行神经探查,获得满意复位效果后,安装加压钢板,在骨折远端、近端钻孔拧上螺钉,进行松质骨植骨,缝合切面。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拆线后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定期复查,但X 线影像显示骨愈合阴影,即可提升训练强度。

3 判定标准: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2组骨骼愈合时间,计算平均值,评估骨骼愈合、关节活动度、肢体外形变化合格例数,计算百分比[4-5]。依照Johner-Wruh标准,评估其治疗效果,具体标准为:(1)优,步态及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骨骼复位状况良好;(2)良,步态及关节活动均明显改善,骨骼基本复位;(3)可,步态及关节活动获得一定程度改善,骨骼复位效果一般;(4)差,不符合上述指征者[6-7]。其中,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患者总人数×100%。

5 结果

5.1 2组临床指标对比:在观察组中,股骨骨折患者骨骼愈合时间为(4.21±0.82)个月,胫腓骨骨折患者骨骼愈合时间为(3.24±0.63)个月,肱骨骨折患者骨骼愈合时间为(2.72±0.50)个月;股骨骨折患者骨骼愈合合格12例(占比100.00%),胫腓骨骨折患者骨骼愈合合格9例(占比90.00%),肱骨骨折骨骼愈合合格9例(占比100.00%);股骨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良好合格12例(占比100.00%),胫腓骨骨折患者关节活动度合格9例(占比90.00%),肱骨骨折关节活动度合格8例(占比88.89%);股骨骨折患者肢体外形变化合格12例(占比100.00%),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外形变化合格10例(占比100.00%),肱骨骨折肢体外形变化合格9例(占比100.00%)。整体而言,在骨骼愈合时间上,观察组为(3.31±0.72)个月,短于对照组的(5.84±1.03)个月,2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5.278,P<0.05)。在骨骼愈合合格占比上,观察组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80.65%;关节活动度合格占比上,观察组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77.42%;肢体外形变化合格占比上,观察组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87%;2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x2=10.283、11.265、11.289,P<0.05),有统计学意义。

5.2 2组临床疗效对比: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70.98%,2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n=31)

讨 论

四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四肢骨折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并使患者活动严重受限。考虑到四肢骨折患者病情的改善,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肢骨折手术治疗中,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为常用的术式之一,因骨折复位后需要长期采取塑型石膏外固定,骨折周围压力比较大,在供血不足的影响下,不利骨骼的愈合,且治疗时间比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8-9]。为了促进患者康复,人们研究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方案,锁定加压钢板的稳定性强,抗扭转、抗弯折性能优良,且接骨板无需与骨折断端连接,固定强度高,采用双皮质螺钉固定,松动风险小,术前实施断骨复位,确保了骨折区域血流的通畅性,降低了并发症,且手术借鉴微创手术标准,创伤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于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钢板对于骨折部位血运无明显影响,避免了供血不足所致的肌肉组织坏死情况,为骨骼愈合创造了良好条件[10]。初步得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方法值得借鉴及应用。此次试验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研究显示:观察组骨骼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骨骼愈合、关节活动度、肢体外形变化合格占比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98%;从中可知,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治疗方法具备可行性及有效性;这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相似,近年来国内有学者表示针对四肢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医治具备明显的效果,手术优良率可达到90.00%以上,此次观察组的90.32%>90.00%,说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手术的应用价值颇高[11-12]。

综上所述,针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手术的效果显著,骨骼复位良好,功能康复快,所以,值得采纳及使用。

猜你喜欢
腓骨肱骨四肢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钢板内固定与半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右肱骨巨大骨囊肿1例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第3腓骨肌缺如并第3跖伸肌变异1例
崴脚千万莫忽视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