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前期护理效果分析

2021-12-10 05:53孙润芳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周径创伤性血流

孙润芳

(辽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病房 , 辽宁 辽阳 111000)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折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更高,严重下肢深静脉血栓时可因栓子脱落进入肺部引起肺栓塞[1]。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患者DVT发生率[2],笔者以本科室收治的68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术前前期护理在预防DVT发生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骨科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62-83岁,平均(69.65±5.20)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1例、粗隆间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6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62-84岁,平均(69.98±5.53)岁;骨折类型:股骨干骨折13例、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进行。纳入标准:(1)创伤性骨折围术期患者;(2)≥60岁;(3)纳入本次研究前未接受其他手术治疗;(4)认知功能正常、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5)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排除标准:(1)既往有DVT;(2)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凝血障碍等疾病者。

2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完善术前检查、心理疏导、注意事项讲解、手术器械准备、术后病情观察、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前进行前期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入院检查结果、原发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凝血功能、血脂等)以及DVT危险因素等情况,采用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评分表将患者发生DVT的风险分为低危、中危、高危、超高危,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2)健康指导。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手术方案、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嘱患者戒烟戒酒,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食物,保证充足饮水,避免因大便干燥引起便秘,进而造成腹压增加;(3)术后护理。术后协助患者抬高下肢,略高于心脏,以保证静脉血回流顺畅;麻醉清醒后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按摩、扣背并进行适量被动活动,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学习并掌握正确的护理技术;可采用间歇式气压血栓预防系统对患者下肢肌肉组织进行深度按摩。

3 观察指标:(1)记录2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率;(2)测量2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7天大腿和小腿周径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3)检测2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7天时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4)采用《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该量表包括健康教育及指导、个人特质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入院接待、出院指导等5个因子,每条目1-5分,总分14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越高。

5 结果

5.1 2组患者DVT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分别发生2例(5.88%)和8例(23.53%)DVT,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1,P=0.040)。

5.2 2组患者不同时间腿部周径和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2组患者术前1天时大腿和小腿周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天时,2组患者大腿和小腿周径明显增加,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时大腿和小腿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腿部周径和股静脉及腘静脉血流速度比较

5.3 2组患者不同时间实验室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前1天时D-D、APTT、FiB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天时,2组患者D-D水平明显增加,FiB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APTT水平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时D-D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间内D-D、APTT、FiB水平比较

5.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为(106.27±17.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92±14.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7,P=0.000)。

讨 论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群发生率更高。临床上治疗创伤性骨折多采用手术方法,但由于术后需长期卧床、应激、手术创伤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以及慢性疾病造成DVT发生风险增加[3]。有研究表明,创伤性骨折后前1周是DVT发生的关键时期,近70%的患者在这一时间发病[4],而手术创伤造成的应激、凝血功能异常和术后长期卧床又进一步增加了DVT发生风险,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发生成为骨科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比较了常规护理和前期护理对围术期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DVT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术后7天时的大腿和小腿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D-D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提示前期护理能够加快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血液流动速度,减轻血液高凝程度,进而降低DVT发生率,直观表现为腿部周径增加幅度显著小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入院各项资料,包括查体、实验室指标、合并原发病综合考虑,并采用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评分表[5]将患者DVT风险进行分层,制定了个体化的护理措施和计划,针对性更强;另一方面,通过术后饮食指导、体位护理、康复锻炼、按摩等措施确保下肢血液回流,同时要求在护士指导上述操作时教导患者家属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使各种护理手段得到更好的运用[6]。

综上,前期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围术期内凝血功能、血液循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周径创伤性血流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超早期微创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龄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综合消肿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膝关节容积率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研究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