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改善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分析

2021-12-10 05:53侯洪梅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0期
关键词:骨折疼痛评分

侯洪梅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3)

近些年我国各行各业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为首的交通、建筑业更为迅速,但随之因外力、交通意外等发生的骨折事件也随之增加。手术是治疗骨折的首要选择方式,但术后因患者各自耐受力、年龄等因素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1]。强烈疼痛感易在术后引发一系列应激反应,不仅影响术后康复进程,还会给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为此,为进一步探究疼痛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临床效果,给予2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次共纳入108例骨折患者,病例起始选取时间为2017年7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9月。纳入标准:(1)可独立思考,沟通顺畅者;(2)于本院接受相关诊断、检查和治疗均符合骨折诊断标准[3];(3)患者(家属)知晓研究内容且签定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2)不配合治疗、护理与调查者;(3)精神意识和认知方面存在障碍者;(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疾病;(5)中途退出者。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采取住院序号分组,每组54例,单数住院号为对照组,本组中男女比例为31:23,年龄区间在31-74岁,平均年龄区间在(52.5±8.0)岁;双数住院号为观察组,本组中男女比例为32:22,年龄区间在32-75岁,平均年龄区间在(53.5±8.5)岁,2组从一般资料等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监测生命体征,有异常及时上报,与医生协同处理,完成基础护理后,叮嘱患者每天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病房温度适宜,清洁整齐,光线充足,有状况及时与家属进行交流,坚持少量多餐。观察组采取疼痛护理管理:以上述护理内容为基础,选取科室高年资医护人员建立疼痛护理小组,针对既往常规护理中的问题、隐患等,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并突出护理重点环节,制定疼痛护理管理方案,依照方案严格执行:(1)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轻易不要下床走动,以防伤口牵拉引发疼痛。指导患者家属帮其翻身,注意皮肤清洁,避免出现压疮。术后对患者切口及周围皮肤、颜色进行观察,如有异常需及时处理。(2)健康宣教。多数状况下,患者对自身骨折部分、类型、危害并不清晰,从而需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普及与讲解,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护理技巧、注意事项等内容。此外,针对术后出现的疼痛,简单向患者进行讲解,令患者存在心理准备,调整心态。(3)心理护理。多数骨折事件发生较为偶然,疼痛又为主要特征,因此患者易在术前出现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故而护理人员向其讲解术中注意事项、手术必要性,并告知术中主治医师经验丰富,缓解患者术前不安情绪。(4)疼痛护理。①自我控制:引导患者进行简单地疼痛自我控制,即利用呼吸调节、变换体位方式、放松身体方式等;②药物止痛:向患者说明肌肉松弛能缓解疼痛,同时疼痛耐受力较低患者,协助主治医师给予止痛药,但要告知止痛药可对肠胃蠕动抑制,所以尽量控制服用止痛药物剂量;③音乐疗法,依据患者年龄、性别等实际情况,选择喜欢的音乐类型,利用音乐的旋律与曲调缓解患者情绪,令其精神放松,缓解疼痛,降低患者疼痛感;④物理镇痛:术前可用冰袋对患肢肿胀部位进行冰敷以减轻水肿,术后将患肢抬高,并加以按摩,力度要适度,利于改善患者患肢的血液循环。(5)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高蛋白、高钙、高铁等食物,利于骨折后期修复与自身机体消耗的补充。同时,还可同期口服壮筋骨、补肝肾等中药,加快骨折愈合。(6)康复训练。术后当天引导患者活动患肢。当术后患者去除内固定后,指导患者利用双拐进行负重行走,并全面对患肢进行锻炼。依据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指导患者半负重、全负重功能锻炼。训练过程中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坚持运动并将活动范围扩大。

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指标;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记录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数评分;观察记录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焦虑)、SDS(抑郁)评分。

4 统计学分析:将患者信息输入Excel表格后进行分组。分组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术后指标、生活质量、VAS疼痛指数、SAS与SDS评分以t分析,α=0.05为分界值,低于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术后指标对比:观察组术后指标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术后指标对比

5.2 2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躯体功能为(22.41±1.26)分、心理状态为(23.01±0.78)分、社会交往为(23.78±0.58)分、自护能力为(23.87±0.61),总分为(92.74±6.11)分;对照组分别为(19.11±2.12)(18.78±2.74)(19.18±2.14)(19.45±2.23)(84.12±10.25)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t=9.833,P=0.000,t=10.911,P=0.000,t=15.246,P=0.000,t=14.049,P=0.000,t=5.308、P=0.000)。

5.3 2组VAS疼痛指数评分对比:护理前,观察组评分(8.14±0.78)分、对照组评分(8.17±0.81)分,护理前,2组VAS疼痛指数经统计分析提示无优越性(t=0.196,、P=0.422);护理后,观察组术后2天(6.11±0.71)分、6天(5.54±0.62)分、12天(3.71±0.51)分、24天(2.41±0.32)分;对照组术后2天(7.15±1.01)分、6天(6.24±0.72)分、12天(4.58±0.62)分、24天(3.65±0.51)分,经统计提示观察组所得数据结果具有优越性(t=6.190,P=0.000,t=5.414,P=0.000,t=7.964,P=0.000,t=15.134,P=0.000)。

5.4 2组SAS、SDS评分对比:护理前,观察组SAS(62.04±9.12)分、SDS(63.45±10.01)分;对照组评分(62.07±9.15)分、评分(63.48±10.03)分,护理前,2组SAS、SDS经统计分析提示无优越性(t=0.017,、P=0.493,t=0.016、P=0.494);护理后,观察组SAS(27.12±4.01)分、SDS(26.48±3.68)分,对照组分别为(38.17±5.08)分、(34.78±5.02)分,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经统计分析提示具有优越性(t=12.545、P=0.000;t=9.799、P=0.000)

讨 论

所谓骨折是指机体某部位骨骼结构受到外力因素发生断裂,断裂存在部分或是完全断裂,因此患者骨折后,会存在身体某一部位或多个部位存在骨折。临床中骨科手术创伤性较大,且根据患者骨折部位、程度的不同,手术过程也会较为繁琐复杂。骨折术后患者易会发生频率较高的疼痛现象,疼痛会对患者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方面加重患者痛苦,另一方面疼痛若无法有效缓解,会延缓住院时间,影响治疗效果[4]。在现代医学中,针对疼痛无法给予一个准确肯定的描述,加之根据患者耐受力各自的不同,无法针对患者疼痛做出客观评定。无论是那种类型手术,都存在一定未知与风险,疼痛是骨折患者手术中无法忽视的一点。对于疼痛感,每位患者所感知的疼痛需从多个方面感知,即有些来自于自身,有些来自于因对手术恐惧、害怕的心理因素而加重患者对痛感的感知,因此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相关医护人员应结合专业的护理知识为患者做疼痛管理干预[5]。基础疼痛护理缺乏一定针对性,且临床经验并不充足,此外,基础护理习惯性将疾病作为护理核心,护理服务较为被动,因此易出现患者处于疼痛状况而发生不良反应。例如不良情绪、躯体、自护能力、沟通交往等各个方面出现状况。加之,多数情况下,护理人员只在术后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查看,忽视术后疼痛监护,对于术后疼痛为“第五生命体征”了解不清晰、不透彻。且患者对自身疼痛感知过于自信,忽视疼痛对自身造成的危害,看重手术效果,忍受疼痛。

疼痛护理是以患者疼痛为护理核心,术前向患者耐心介绍手术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手术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同时在术前,对患者在痛感方面的表现进行判定,并监测生命体征,确认无误再进行手术。术后,针对存在的疼痛感知,从4个方面对应患者不同疼痛反应给予护理措施,同时结合饮食、康复锻炼等各方面,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此外,因剧烈疼痛感,易令患者术前术后出现消极情绪,无法令身心处于最佳状况,无法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基础护理对于患者心理状况研究较少,而疼痛护理会从观察患者内心真实情感出发,感同身受,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积极面对治疗,缓解不安情绪。结合本次研究数据,给予该护理模式的观察组,结果显示:(1)术后恢复的过程中,观察组下床、骨折愈合、负重、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在该护理模式的指导下,通过康复锻炼等辅助可有效协助患者尽早康复,促进骨骼尽早愈合,缩短预后时间;(2)生活质量分别从4个方面进行统计,统计方式是以我院自制量表评分进行,总分100分,每项25分,统一向108例患者发放,收回108份,资料真实有效,而根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该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该护理模式下,可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躯体功能,提高自护能力。(3)疼痛指数评分,是根据VAS疼痛量表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轻度感知疼痛为1-4分,其余为中度与重度,根据术后2组结果对比,可得知疼痛护理干预后,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有效缓解了患者痛苦;(4)焦虑、抑郁评分是依据2组量表,总分同样为100分,分界线在50分以上,根据结果对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有效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疼痛易令患者焦躁、不安,但在全方面护理下,可有效缓解并消除不良情绪。

综合以上信息,疼痛护理在骨折术后患者疼痛改善中效果显著,同时可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心态,积极面对预后治疗。

猜你喜欢
骨折疼痛评分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怎么给疼痛分类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