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2-10 02:48陈建生
职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建设路径技工院校课程思政

陈建生

摘 要: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能否全面有效推进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甚至决定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质量。当前技工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教师教学只注重知识本身、学生兴趣不足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针对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与实现路径,希望通过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    建设路径    技工院校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技能人才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技工院校在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如此才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指出: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可见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对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顺应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二、研究的意义

课程思政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协同育人的必经之路

从本质上看,课程思政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以此达到综合育人的目的。从实际来看,课程思政注重学生思想方面的综合素养,突破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的界限。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育学生的社会价值观,达到多学科协同育人的效果。

(二)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其中,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教师通过将思政元素和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的价值观,以此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

学校想要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进行课程思政是非常必要的。

(三)学生成长的真实需要

技工院校学生多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思维和情感比较单一,很多学生逻辑思维较强,但是人文素养水平不高,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尚未确立,对于社会整体的分辨能力较低,因此需要通过德育与智育互相滲透的方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技工院校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培养,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的“两手抓”,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

三、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只注重知识本身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直接责任人,同时也是推进技工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很多专业教师存在教学局限于知识本身,并未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问题。

首先,部分专业教师尚未树立全面育人观念,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的工作,对立德树人的责任缺乏充分认识,导致其授课时从不考虑课程思政建设。

其次,部分专业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只侧重于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

再次,部分教师担心思政元素的融入会影响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汲取,刻意忽略思政教育。

最后,当前很多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尚未被充分培养和发掘。一方面,教师缺乏思政教育培训,自身思政理论知识不足,无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另一方面,许多技工院校以学生就业为考核点,导致专业教师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二)思政元素难以融入专业知识

由于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教学过程侧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存在一定难度。加上专业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存在着“为思政而思政”的现象,挫伤了教师与学生的授课与听课积极性,导致课程思政有名无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当前人们对于科学发明的崇尚要高于其他方面,导致技工院校往往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因此很多教师专注于塑造专业技能人才,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深入研究。

二是不同课程的功能地位不同,其蕴含的价值理念也不同,因此各个专业的教师提炼课程的思政元素普遍比较困难,难以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

(三)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学习兴趣不足

学生对“思政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兴趣不足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缺少衡量课程思政学习程度的标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实操性强,思政课偏向理论和内在的思想教育,教学目标较为模糊,难以通过日常考试体现出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模糊和衡量标准缺失使得思政教育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同时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想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导致学生更愿意把重心放在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上。

二是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本质认识不够。很多技工院校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停留在“讲大道理”“纸上谈兵”和“空理论”的层面,认为思政教育并不重要。且受到技工院校只注重技能传授的影响,学生对社会价值观的感性思维不断弱化,更加忽略课程思政的学习。

三是西方舶来文化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代社会已经向多元文化社会发展,西方舶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定冲击。西方的文娱节目、节日和礼仪都在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技工院校学生绝大部分刚刚成年,容易受到西方舶来文化的影响。

(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思政课建设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评价和支持体系有待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当前技工院校忽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建设的差异,很少针对课程思政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常常简单沿用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导致课程思政讲好讲坏一个样,影响了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削弱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四、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与路径

技工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完善的评价体系建设,是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推广普及的保障。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应以加强顶层设计、立足专业特性,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思政意识和不断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等四项工作来强化课程思政效果,其具体路径和各实现步骤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加强顶层设计

首先,课程思政的开展必须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技工院校需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全局的角度对思政教育进行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形成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

其次,技工院校需要把课程思政落实到各个组织,不仅是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术导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也要负起责任,层层落实,做到课程思政的全面执行无死角。同时,从思想上提升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树立思政元素和专业元素同等重要的观念。不能因为要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就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

最后,技工院校需要强化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充分发掘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强化“全面育人”思想观念,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全面培育。

(二)立足专业特性,融入思政元素

思政教育属于人文社科领域,而技工院校的专业课程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因此,课程思政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专业学科的特性,深入挖掘二者的内在联系,将思政元素和专业元素有机结合。如此可以有效避免课程思政变得枯燥无味,提升课程思政的趣味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例如,在介绍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可以同时介绍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以及从落后到先进所体现的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既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厚植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三)提升学生的思政意识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错综复杂,当代技工院校学生不仅需要拥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培养,不但需要强化应用技能的传授,亦需强化思想政治方面的引导。

树立正确的思政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偏向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思政课程的学习目的常常停留在单纯为了获取学分、成功毕业的阶段。技工院校应该进一步优化“全面育人”教学策略,培育学生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政教育本质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思政教育不过是“讲大道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技工院校教师不应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应该理论结合实际,联系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中华崛起之路、伟大祖国建设等实际情况,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本质的认知,增强学生对于西方舶来文化引诱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实现其社会责任感的进一步升华。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事新闻相结合。学生对思政教育“纸上谈兵”的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授课方式不当。因此,教师需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本原则,要紧跟时事,通过剖析实际问题和现场交流互动,来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同时,思政教育的讲授还应该与学科知识有效结合,不应割裂硬嵌,要让学生意识到,思政教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密不可分的,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技工院校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可以结合传统节日或者习俗文化开展相关活动,唤醒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同时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技术宣扬中国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兴趣,以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塑造技工院校学生的价值观。

(四)不断完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首先,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并非不可衡量。因此可以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尺度进行衡量,将课堂思政的教学效果纳入教师日常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书和育人两项任务的有效结合。

其次,技工院校可以成立若干个思政小组,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旁听,相互评价,充分交流课堂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相互学习,形成良性竞争。

再次,定期组织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开展座谈,针对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交流,并相互配合予以解决,鼓励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挖掘思政元素。

最后,加大对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估力度。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需要从对单一的专业知识评估转向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精神风貌、言行举止、理想信念、课堂参与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获取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从而不断优化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和内容组织,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五、结语

课程思政是技工院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成长的真实需要。课程思政建设是技工院校实现协同育人的必经之路,是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文化内涵、思政因素、人文精神,促使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互相配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重要举措。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樊新梅.浅谈职业院校的课程思政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

[2]李乐,朱倩谊.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0(6).

[3]郭龙华.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18).

[4]刘秀伦,李珍. 理工科院校“课程思政”推行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思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

[5]张禹石,孙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现存问题及三维突破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16).

(作者单位 : 龙岩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设路径技工院校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