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11 09:53姚延芹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30期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职业学校

姚延芹

摘 要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了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首批名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进入新阶段。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特征是:顶层政策及时、影响力大;优质企业领头,行业企业热情高;职业学校积极响应,校企合作壁垒逐渐打破。针对建设现状,提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尽快研究和公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认证标准、评价办法和资助细则;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要尽快统一认识,为办好职业教育做好全方面改革的准备;合作职业学校要努力提高内涵建设,以匹配优质企业的合作需求。

关键词 治理现代化;产教融合型企业;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5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30-0033-04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首次提出了“产教融合型企业”[1]。同年,国家出台产教融合系列政策,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地建设。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了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首批名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进入新阶段。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路径更加明朗。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3]。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指出职业教育要“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4]。

在国家的强力推动下,我国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办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辉煌成就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但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加速,科技工艺发展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对建设现代化经济的贡献程度来看,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力度仍显不足。

2019年“职教20条”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将用5~10年左右时间实现“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路径。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明确将优质企业作为办教育、参与教育的主体,并通过产教融合系列政策逐步明确了参与企业的资格、任务以及政府给予的配套政策,一方面提高参与企业的门槛,一方面提高参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激发了优质企业参与教育的内生动力,开启提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质量和水平的全新局面。企业不再是受邀参与教育的客体,而是从申报、规划到实施都是由企业自主选择、自主参与,主體性更加明确。建设好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以企业为主导、以学校为支撑、以市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机制,将有助于我国职业教育真正走向“三个转变”,有助于解决传统产业人才供给过剩而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准入要求和认证步骤

(一)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准入要求

从《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中可知,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行为规范、成效显著,创造较大社会价值,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产教融合型企业首先要有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成为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主体”;其次要有相当规模和实力,必须在行业内具备“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最后还要有一定情怀,与过去企业专注逐利相比,产教融合型企业需要关注“创造较大社会价值”,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准入条件也在不断完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必须符合六大条件之一,到《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准入条件的实际要求由原来“六条中至少满足一条”提高到“七条中至少满足两条”,全方位提高产教融合型企业准入门槛,见表1。

新《方案》对拟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近3年接收的实习实训学生人数从原要求的“60人以上”增加到“3000人以上”,近3年对教育的累计投入从原要求的“100万元以上”提高到“1亿元以上”等。此外,还对企业规模、资产总额、新增就业人数、上一年度职工教育经费等基本条件给予量化指标,对培育企业的挑选可谓进一步“优中选优”,十分明确地表明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定位就是重点企业、龙头企业。

(二)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步骤

按照产教融合系列政策,符合《方案》条件的拟参评企业需在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信息服务平台上完成注册、信息填报、主管部门认定、提交资料、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审核五个步骤。其中信息填报除了填写申报表外,还要提交企业3年建设规划方案。最终由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后,面向社会公示、确认并建设。

政府授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资格不是终身制的,而是每年需通过国家发改委的一次年报检查,每3年需通过地方发改委、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一次资格复核。资格复核重点考核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的规划、投入和运行以及成效,不合格的不再保留产教融合型企业资格,也不再享受相应资助和优惠政策。另外“在申请认证、年度报告或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在资格期内发生重大环保、安全、质量事故的,侵犯学生人身权利或其他合法权利的,或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的,即取消其资格,且5年内不得再行申报”[5]。

通过以上程序入选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在近3年企业运行时和今后3年规划中都高度重视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将育人责任放到企业的发展规划中,久而久之就可能内化为企业文化、企业形象,成为现代企业中的标杆。通过一批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示范,市场上的众多企业也将逐渐自觉承担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同时培养出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现状与特征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公布了《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认定了首批63家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其中北京、上海、广东地区的企业入选比例最高,仅此3个地区就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30家,占到总数的近一半,见表2。以这3个地区为例,从企业性质和规模来看,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均为中央企业和特大型民营企业;从企业主要业务来看,也均属于《方案》中提到的13个重点领域。其建设体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顶层政策及时、影响力大。国家、省市级政府在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上高度重视,步调一致。国家半年出台了3个相关政策,明确相关企业的建设培育条件、认证标准、评价办法,并负责指导地方开展相关工作。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发挥主动性,迅速反应,探索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组织申报、复核确认、建设培育、认证评价和日常管理工作,并发布实施办法,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山东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等。

第二,优质企业领头,行业企业热情高。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需遵循的原则是:企业自愿、平等择优、先建后认、动态实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完全由行业、企业自主自愿参加。从《办法》到具体实施的《方案》,对拟申报企业资格一再调高,比如对国家出资企业需明确责任归属,对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需明确为行业内龙头企业,比如要求建筑业、房地产业企业的资产总额应大于1500亿元,营业收入大于300亿元等,到最后公布的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数量是《方案》中计划数的3倍,可以看出首批参与的行业企业的热情和实力。

第三,职业学校积极响应,校企合作壁垒逐渐打破。在产教融合型企业系列政策推动下,行业企业参与教育的意愿大大提高,职业学校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阻力明显减少,积极响应政策的落实。只是由于首批试点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真正得到此次改革试点红利的职业学校还不多,但随着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推广实施,职业学校一定会从当初的“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

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相关建议

第一,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尽快研究和公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认证标准、评价办法和资助细则。随着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的公布,以及地区产教融合型企业普遍完成认证,后续的培育过程将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产教融合系列政策,这些企业即使目前取得了认证资格,每过3年还需由发改委、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一次资格复核,因此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需尽快研究和公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认证标准和评价办法,既要考虑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養规律,还要考虑企业招工的特殊性、企业生产的逐利性、企业学徒培养方式的灵活性等,加大研究和探索的力度。此外,按照产教融合系列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将对认证的相应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为兑现以上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应联合制定配套政策实施细则,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良性运行。

第二,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要尽快统一认识,为办好职业教育做好全方面改革的准备。按照产教融合型企业系列政策,相关企业改革需要从顶层设计、目标设定、条件设置、任务安排、政策支持、组织实施等进行详尽规划和部署,积极参与到职业学校办学的全过程。要有专门的人力、财力投入,研究和指导企业资源如何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教师配备、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探索和指导如何用好职业教育资源找到企业发展所需的项目、场地、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支持,为今后更多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示范。

第三,合作职业学校要努力提高内涵建设,以匹配优质企业的合作需求。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国家、地方层面多次调高标准,从严从优、层层筛选出来的优质企业。从首批公布的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来看,全部为中央企业和特大型民营企业,代表着我国高端市场生产水平及行业最新技术研发能力。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对职业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在参与产教融合项目时,合作职业院校要努力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管理体系、考核机制等内涵建设上不断提升,以适应与产教融合型企业合作的深度与高度。合作职业院校要在开设和调整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方案时,主动加强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互动与合作,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努力按照新时代、新技术要求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Z].国办发[2017]95号,2017-12-05.

[4]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Z].教职成[2018]1号,2018-02-05.

[5]陆娅楠.企校大合唱创新动力强[N].人民日报,2019-04-04(2).

Practice and Thoughts on Constructing Enterprises wi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Yao Yanqin

Abstract  In July 2021, NDRC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MO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leased the first batch of domestic education integration enterprises and pilot citi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ed enterprises is: top-level policies are timely and influential;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take the lead, and industry and enterprises are highly enthusiastic; vocational schools actively respond, and barriers to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gradually broken.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status,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ed enterprises are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research and publish the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funding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ed enterprises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industry-education-integrated enterprises recognize should be unifi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prepare for all aspects of reform in order to ru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operative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to match the cooperation needs of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Key words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enterprise with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Author  Yao Yanqin,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Jiangsu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zhou 213147)

猜你喜欢
治理现代化职业学校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档案管理在职业学校评估中的作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改革及教学方法探讨
谈职高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内涵及趋势
让管理更有效
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中的疏与堵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