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制约因素研究

2021-12-11 11:03杜立国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制约因素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创建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受资源匮乏、管理体系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影响,其实施效果不尽如意。本文详细分析了现阶段制约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加以改善。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制约因素

引言

高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以来实施的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贯彻落实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而言,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体育兴趣为导向,以更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理论特点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主动性。但是,纵观大多数高校体育实际教学情况,并没有充分发挥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种种优势,形同虚设的状态也就无法获得理想的体育教育教学效果。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概述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也在不断寻找更加适应当前体育教学指导大纲具体要求的教育模式。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经过了长时间探索和发展,并且依托自身良好的教学特点与优势,这种新型体育教育模式已充分得到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它参照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模式进行,在体育教学核心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部动机为突破口,逐步提高学生体育能力。该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活动,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活动的个性化与趣味性,所以得到了大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和喜爱。与此同时,也促使高校体育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有效提升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此外,在学生努力锻炼的基础上再结合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不仅能够灵活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也为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的相关因素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俱乐部式教学的落实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具体而言,主要在于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制约着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教育理念转变不彻底

虽然大多数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到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也发现了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种种优势。但现阶段体育教学仍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这需要相关教育者彻底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作为主导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然而,事实上大多数高校虽然采用了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这种模式,但依据教师特长以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情况开展,难免会造成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大多数高校体育俱乐部中仅设置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内容,而深受学生喜爱的游泳、健美操等项目缺乏。这一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体育俱乐部成员的吸纳。

(二)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建立体育俱乐部的高校数量逐渐增多,但俱乐部式教学这种新兴的体育教学往往只是作为体育教学的辅助形式。正是由于体育俱乐部式教学尚未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所以其管理并不严格。在体育俱乐部运行管理过程中,组织机构不健全、人员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不够成熟等多种管理问题的凸显极大程度影响了体育俱乐部的教育作用。如此一来,不仅影响俱乐部未来的发展,也阻碍了体育活动参与者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器材场地不完备

现阶段,全国范围内逐渐普及了素质教育。基于此,高校也更加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撑,在体育改革方面高校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对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尽管高校体育教学设备数量和种类有所增加,但仍然存在相关体育器材不完备、教学场地受限等多种因素的困扰,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活动需求。有限的体育项目,一方面限制了体育俱乐部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制约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师资队伍构成不科学

师资队伍是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要力量,也是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快速、稳健发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高校还存在体育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的情况。体育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于重视体育技能,忽视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显然,这与现代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存在偏差。而且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建立时间尚短,发展还不够成熟,也没有组建科学的体育师资队伍。此外,一些新引入的专业体育项目没有及时扩充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師资源。

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对策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取得了新的突破。进行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改变传统忽视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教育改革。良好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建立在相应的体育兴趣基础上,教师应尽快梳理体育教学思路,充分挖掘一些与学生个性特点相适应、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此外,教师还需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养成以及参与运动过程中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避免由于运动不足或过度运动影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等问题的出现。

(二)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管理体系

在体育俱乐部管理方面,高校应加快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系。可以借鉴国内外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革成功的案例,再结合自身实际发展进行管理目标的确立以及运行机制的构建。为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俱乐部还需加强各种类型体育项目之间的协调。同时,科学划分俱乐部权力、监督、决策等各个机构的职责,完成管理章程、教学考核评价等各项制度的制定,由此为俱乐部式教学改革提供保证。

(三)加强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建设

鉴于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积极作用,高校应加快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优质的教学性能必然会带来更大资金和教学资源的投入。为促进这种新兴教学模式的顺利落实,高校有必要投入资金进行教学场地与体育设施的建设。相应的,高校应在进行体育设施更新换代的同时加大其管理力度。做好日常保存、定期维护与检修等工作,降低体育器材的故障率,确保体育俱乐部式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四)高水平师资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改善了传统体育教育过于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体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针对性。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也需要体育教师队伍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建设助力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通过体育教学传授学生相应的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体育思维,引导学生养成拼搏、团结的体育精神。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下,体育项目种类越来越丰富,学校还需及时扩充教师队伍,引进一批相应项目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都过硬的体育教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

结语

现今,我国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很有必要进行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优势,高校应努力克服教学模式改革路上种种制约因素的阻碍,大胆尝试、勇于突破,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他们成长与发展的体育运动平台。

参考文献:

[1]陶宏军.建设体育强国战略下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视界,2020(29):58-60.

[2]赵云鹏.高校课外体育锻炼实施俱乐部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8):208-209,212.

作者简介:杜立国(1980.12-),男,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北京师范大学毕业专业:体育教育本科,运动训练硕士,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制约因素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