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教育观念下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2021-12-11 11:03柳文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劳动教育

摘要:学校教育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作为教育核心,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大思政教育观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新模式。在大思政教育观念下,劳动教育能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方法,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简单分析了大思政教育观念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大思政观念下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进行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大思政教育观念;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引言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必须要具备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才能促进企业稳定发展。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劳动教育中合理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创新育人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目标。因此,学校应积极探索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劳动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劳动精神的优秀人才。

一、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高等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创新型人才。学校要想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必须要将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劳动水平。对高等院校来说,劳动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學校应创新教学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劳动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责任心,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劳动的价值,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校内劳动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有序组织,做好学生劳动管理工作,仔细记录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劳动教育理论和劳动实践表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均衡发展,深入贯彻“以劳健体、以劳树德、以劳益智”这一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管理人员应更加重视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之间的融合,并实现精细化育人目标。学校教师也应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强化学生的劳动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劳动教育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途径

劳动者素质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良好发展。在新时代教育发展过程中,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较强专业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有助于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中国速度转变为中国质量、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新时代青年将全程参与见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伟大历史进程,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对这个伟大的时代进行见证。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的劳动教育,能引导学生认可要想实现百年目标需要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这个道理,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让学生通过劳动激励自己将青春融入“大梦想”,将个人理想与人生价值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青春与家国情怀的融合。

二、大思政教育观念下的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全面贯彻相关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劳动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三全育人。学校利用科学、系统、全面的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要结合劳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优化,紧抓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学生产生职业荣誉感,体会到平凡劳动中的伟大之处。[1]学校劳动教育应围绕着劳动育人来开展,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充分挖掘校园内外的劳动育人元素,让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在劳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学校要注重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品德、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等多方面的培养,让劳动教育充分发挥出立德、强体、增智等方面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新劳动育人模式

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样的培养目标与劳动教育目标十分符合。在大思政教育观念下,学校应在劳动教育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元素,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在各专业课程中找到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开拓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2]在劳动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实施与评价必不可少。与此同时,大思政教育观念具有系统性、一致性、统领性等特点,将大思政教育观念融入到劳动教育过程和考核中,让劳动课程在实施与劳动评价中保持思想上的一致性。

(三)拓宽劳动教育类型

学生能以劳动课为载体,实现自我教育,这也是劳动育人的最高目标。为了确保劳动内容多样化、多元化,让劳动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学校应拓宽劳动教育类型。比如,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分为聆听劳动讲座、参与公益劳动、实践专业劳动、劳动后述说体验等多种类型。学生可以利用劳动讲座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认知,进而积极参与到公益劳动中。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参与一些有着较强劳动技能知识的专业劳动活动,并在劳动之后去整理总结自身感受,激发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珍惜劳动成果,完成自我教育。

(四)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在劳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重要的引路人,对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学校要想做好大思政教育观念下的劳动教育,必须要加强劳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用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学会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3]学校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打造一支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给教师提供更多提升自己思政知识、劳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机会。比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育培训、课程进修等活动,帮助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学校还可以邀请劳动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校开展知识讲座活动、研讨会等,提升教师劳动教育知识储备。

总结

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对新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劳动教育、劳动育人这一重要责任,必须要在大思政教育观念下,明确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劳动育人模式,开拓更多的劳动教育类型,努力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凌新文.“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实施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02):96-100.

[2]董杰.“大思政”观下应用型学校“劳动教育”中的内生逻辑及实践路径研究[J].职教发展研究,2021(01):97-101.

[3]黄春,刘爱华.论劳动教育与学校思政教育的内在契合性及其有机结合[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11):8-14.

作者简介:

柳文杰,1971年6月18日,女,汉族,山东烟台人,历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