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音乐之弦,舞动旋律之韵

2021-12-11 11:03刘欲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刘欲

摘要:音乐是培养小学生美学意识、审美素养的学科,能让学生在聆听音乐和感知节奏的同时,体会到乐律的魅力,以及生活的温暖。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局限性强,难以达到预期的授课效果。将肢体律动融入到课堂之中,为学生波动音乐的琴弦,引领学生舞动旋律的韵味,能让课堂变得更丰富、更有趣。下面,我将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肢体律动;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对音乐知识的认知还停留在启蒙阶段。通常来讲,他们在评论或欣赏一首歌曲的时候,都是从好不好听出发。至于作品的旋律、节拍、曲调格式等特点,他们几乎很少去思考。当然,这一方面与学生自身能力水平有关,一方面也和传统教学理念有关。以往,更多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懂得了如何唱,就算完成了教学。然而,这种表面文章的教学形式并不能真正地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更不能增强学生的声乐体会。所以,将肢体律动和音乐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节拍、节奏的感知能力,这无疑是取得高效教学成效的关鍵。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围绕肢体律动展开不同的活动,以此引导学生感知音乐。在丰富的乐律体验中,学生既能获得动一动的愉悦体验,又能深切地感受到音乐的神奇与唯美。

一、构建趣味平台,感知曲乐律动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那些学习能力差,知识掌握薄弱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爱学习。相反,如果这些学生都热衷于音乐,那么学习的时候便会格外认真,而取得的成果也会格外显著。所以,利用肢体律动构建趣味平台,引领学生感知曲乐律动,这无疑是增强课堂前期的趣味性,铺垫教学基础的关键所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为学生演示肢体律动情境,以此点燃学生的学习意识。

以人音版小学音乐《嘀哩嘀哩》为例:在聆听音乐期间,教师给学生呈现了有趣的视频画面。画面中有一群小朋友正在跟随音乐舞动,他们的每个动作都贴合了作品的歌词。比如“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这一句,小朋友在跳的过程中做出了正在寻找春天的动作。表情、动作都无比的有趣,这一幕瞬间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甚至有的学生直言“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做……”,随后又有几名学生开始做出各样的动作。由此可见,这种有趣耳朵律动平台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造欲望。而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节奏和节拍是什么样的?同学们能否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特点,利用肢体律动的方式将它的节奏变化表现出来?”由此鼓励学生进一步创造,而随着他们不断深入地体验和感知,他们对作品节奏的理解也会越深刻。当然,由于小学生综合能力薄弱,且初次接触肢体律动。所以在设问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抛砖引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艺术细胞。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构建有趣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也要严格把握激趣和学习之间的度。假如学生过分地融入在愉悦的情境之中,反而容易忽略知识重点。因此如何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他们注意到知识重难点,这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二、提供技术支持,形成乐理意识

在构建有趣的学习情境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从技术层面出发,进一步采用肢体律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乐理意识。由此,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从而全面强化他们的核心素养。当然,考虑到小学生能力水平有限的现状,教师应该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技术支持,比如师生互动。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贯彻肢体律动机制,而且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譬如有的学术在接受肢体律动指导后依然表示不晓得如何利用律动来表示音乐的节奏和节拍,教师不妨将肢体律动编撰成有趣的顺口溜,以此加强幼儿的技艺。

如这段顺口溜:“遇到高音手上扬,遇到低音手放下,遇到强音拍拍手,遇到低音跺跺脚,遇到长音张开手,遇到短音手抱抱。”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顺口溜,朗朗上口,通俗易记。学生可以跟随顺口溜描述的内容展开律动,以此感受长短音、高低音和强弱音等知识的特征。当然,顺口溜的内容也并非不变的,学生可以跟随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其中的动作进行改变。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本性。例如有的学生习惯在高音处将上臂打开,在低音处将双臂收起。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创新进行夸赞。另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更娴熟地掌握顺口溜,可以熟练运用肢体律动表现乐理知识,我们还要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练习契机。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劳动最光荣》,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一边唱一边跳。而在跳的过程中,应该围绕歌词、长短音和高低音等模块做出相应的动作。由此一来,整个场面看上去就犹如一场精彩的舞蹈,让课堂氛围变得无比地高涨、喜悦。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采用肢体律动来辅助,盲目的运用反而会影响课堂的进程。并且,有些活动持续一久,学生便会逐渐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所以,及时变动教学手段,将其它的教学手法与肢体律动进行巧妙地结合,为学生塑造出不一样的学习情境。这样可以让课堂更加灵性、多变,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获得更多的审美感悟。

三、多种练习并进,巩固学生能力

小学生音乐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若想利用肢体律动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单纯地凭借一节课和两节课还远远无法达到最终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适当地开展多种练习活动,借此巩固学生能力。

1.快乐模仿,感受音乐的韵味:幼儿具备很强的模仿天赋,构建模仿体验活动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持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优化他们的律动能力,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感知水平。譬如在活动期间要求学生聆听《大象》、《小象》两部音乐作品,然后在对比的基础上利用律动的方式将两部作品在节奏、节拍和旋律上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学生参与活动期间设计一些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展开实践。而随着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实践,势必能让他们在模仿的同时快速把握作品的特征。

2.趣味创编,感受创造的乐趣:创编是另一种有趣的体验类活动,它能让学生在表现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持续增强。并且小学生天性爱幻想,所以创编类活动恰恰符合了他们的性格特征。例如作品《大象》和《小象》,两部作品中出现了明显的高低音、长短音和强弱音等乐理知识。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抬高手臂、跺脚、伸开手臂等方式来表现出音的变化过程。期间,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学生还可以融入一些“花样”,比如网上流行的花手等。由此让学生在另类的肢体律动中获得有趣的学习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创编切忌盲目,它必须符合音乐节奏、节拍的特点。

当然,符合小学生操作的肢体律动型活动还有许多种。我们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成长状况、年纪特征等做出科学的思考,并通过科学的引入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长久的训练。

总而言之,肢体律动是小学音乐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对处于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帮助。采取肢体律动开展音乐课,帮助学生探索并感知音乐知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间接强化他们的核心素养。而且,通过长期的实践可以有效丰富学生音乐体验,并让他们懂得如何表现节拍、听辨节拍,从而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王茹.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发展与运用[J].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5期,第22页.

[2]郑惠玲.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的具体方法分析[J].黑和教育,2019年6期,第15页.

[3]王丽彩.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9年2期,第15页.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教学方法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