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问题质量 走向生本课堂

2021-12-12 23:04邵帅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问题设计主体性

邵帅

摘 要: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关乎者课堂提问的质量,关乎深度学习是否真发生,关乎核心素养是否能有效落地,更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最根本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以生为本的道德与法治课的问题设计需关注:问题设计的主体性、动态性、开放性、梯度性等。

关键词:问题设计;生本课堂;主体性;开放性;梯度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教育效果。但我们的课堂提问现状并不如意。“轰炸式提问”“口头禅式提问”“自问自答提问”等形式问题过多;“提问主体偏颇,提问对象窄化,提问目的异化,提问语言模糊”;课堂教学“去问题”化等。而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关乎着课堂提问的质量,关乎深度学习的是否真发生,关乎核心素养是否能有效落地,更关系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有效落实。笔者从生本教育理念的角度,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案例《依法行使权利》,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质量的提升需要从问题设计出发,关注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计的主体性

“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学和教育,称之为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本质是一致的。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不管是服务于教学过程、教学目标,还是服务于课堂学习方式、核心素养的培育等,最根本的还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问题设计为了学生更好地体验、更积极地参与、更深入地思考、更好地发展。

新课程标准把思品课的性质规定为: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是否有益于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是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是否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否有益于思维方式及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否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等?而这些都要求老师必须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问题情境的真实感与亲近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部编版教材八下《依法行使权利》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如下导入情境及其问题:视频播放雪碧饮料广告,并“请四位消费者现场购物并请说明选择此款饮料的理由”。从而进一步引导问题:“作为消费者,你买过饮料吗?你会买饮料吗?会在买饮料的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问题设计的背景贴近学生生活,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了积极探索的欲望;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生活的观众,更不是课堂的配角,而是真真切切的主人,他们自然而然就有话可说,课堂开头仅用三分钟时间,同学们的热情全被点燃了,从而营造了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生本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自由自在地放飞。因此问题设计凸显主体性,从根本上说是“一切为了学生”,“体现”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理念。

二、问题设计的动态性

生本教育认为:“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人人可以创新”。生本课堂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自主构建知识的动态过程。流水不腐,同样只有流动的课堂才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生本课堂的问题设计也应该是动态的,而要做到问题设计的动态性,需将静态的问题转化为动态的问题探究,有助于吸引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解决,有益于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中产生更多的新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从而使课堂进入一个激扬生命的良性循环。问题的动态设计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预设课堂问题。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而课堂生成很大程度上是由有生命个体的学生创造出来的,但老师可以对课堂教学充分的预测,应做到应对自如,正确引导学生。如在上述问题情境中,一个学生选择了一款饮料并作解释: “‘红牛是六款饮料中最贵的一款,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我选择这一款!”此时,如果老师不做任何引导,显然对其他同学是一种误导。对此,笔者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并做了准备:⑴追问:“东西是越贵越好吗?”不用任何解释,课堂上就有同学立即站起来非常客观地反驳了;⑵如无人反应,老师准备了视频“法国著名品牌依云问题矿泉水”,以供课堂灵活选择。

2.课后调整问题设计。课后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及时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事物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如《依法行使权利》这一课,学生总结出维权的四种途径后,笔者设计了第二个问题:“在这些维权途径中,你认为哪一种途径最好?”第一次上课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一个学生的答案很特殊:“老师,我认为这四个维权途径中,没有最好的。我认为还有更好的途径是……”这个学生说得太精彩了,他的思维已经超越了教材,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带给我的思考是:当今是开放的世界,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时代,为什么就一定只有这四个途径呢?于是,课后,我又加了一个更开放的问题:“你有没有更好的途径?”结果是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特别丰富,这是问题设计修改以后带来的意外惊喜,也是回归学生主体的问题设计带来的意外收获!

三、问题设计的开放性

生本教育认为:教师要做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也正因为如此,课堂才因此更加有生命力。这就要求注重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同时,课程标准强调:“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理念,也要求问题设计要灵活开放。

1.问题内容的开放性。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生本教育德育观则强调以儿童的美好学习生活为真正基础。这些都意味着思品课的问题设计要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与书本知识中找到契合点,建构自己的价值观。如在《依法行使权利》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与生活有关的情境:“ 【案例探究】新浪新闻:市民高先生6月在一家超市,花48元钱买了一箱雪碧。回家开箱饮用到第20瓶时,高先生发现一瓶未启封的饮料中有一条约3厘米長、类似蟑螂状的虫子。经仔细辨认,异物是一只天目科虫子。”这个情境与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在探讨问题时,更具有现实性,更容易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课堂更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意义。

2.问题时空的开放性。传统的问题设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以没有问题的姿态走出课堂,而且越是能在课堂中解决更多的问题,这堂课就越精彩。岂不知,长久以来,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批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不仅不利于学生用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更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不利于培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要注重解决生活问题意识的培养,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让他们在更加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尋找着属于自己的答案与猜想,这对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很有裨益的。如在《依法行使权利》的教学中设计了最后一个问题(情境略):郝劲松为什么为了这些鸡毛蒜皮甚至倒贴钱的事敢于同国家的权威部门大动肝火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去了解郝劲松这个人。找出相关的答案,下节课交流。显然这些问题的答案已经远远地走出了课堂,学生可以通过老师、家人、网络等各种课堂以外的途径去追寻答案,从而树立正确的维权观念,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与责任感。

四、问题设计的梯度性

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生的性格、情趣、智力水平、反应速度等各有不同,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原则,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又使学生感受到“越往前走,风景越美”;使学生在不断攀爬思维高峰的同时,体验到思维的快乐,更使学生在思辨中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例如在《依法行使权利》中,结合“高先生购买问题饮料”的生活案例,笔者设计以下问题链:1.高先生应该找谁?如何与经营者取得联系?2.消协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向消协投诉或调解要提供哪些材料?本地消协在哪?电话号码是多少?如果调解失败,怎么办?3.高先生的问题应该向哪个行政部门申诉?如果申诉失败,怎么办?4.什么是仲裁?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仲裁协议,怎么办?5.跟谁打官司?如果到法院打官司,作为消费者或者维权者,要考虑哪些因素?通过这些有梯度的问题,既让学生学习了书本知识,又使学生明确了遇到了非法侵害,如何依法正确地维权,从而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这是生本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全面依靠学生”的具体体现。但同时,问题设计的梯度性不宜过大。一般情况是,小疑直接问,大疑分步问,以小问题铺垫大问题,最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摘到自己的“桃子”,使后进生找到自信,使中等生增强自信,使优等生超越自我。

总之,生本理念下问题设计要注重主体性、动态性、开放性、梯度性等。只有不断提升问题设计的质量,才能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生本课堂氛围,才能尊重、唤醒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激扬生命的内在能量,才能形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本课堂盛景。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30-31)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程胜.学习中的创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

[4]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问题设计主体性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精设计,巧提问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