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讲好中国扶贫故事

2021-12-13 14:37李阳瑞李明蔚
传媒 2021年22期
关键词:大道调研受众

李阳瑞 李明蔚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讲好扶贫故事成为主流媒体的重点选题。对人民网而言,这既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扶贫故事的珍贵机会,也是在全媒体主战场彰显“融合”品格的重要机遇。2020年7月3日,人民网发起“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活动,派出31支记者团队,奔赴全国进行调研。本次调研走进扶贫一线,深挖扶贫故事,以全媒体思维和手段展示扶贫“真功夫”,成为主流媒体讲好扶贫故事的生动实践。

一、以小见大:以具象化的笔触塑造大格局

中国34年的扶贫史涌现出了无数扶贫故事,但既要做到具象化地丰富人们对脱贫攻坚的认知,又有力地反映出脱贫攻坚的格局,这对媒体无疑是一个考验。

1.挖掘宏大场景中的细节。“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横跨全国31个省市区,涉及34载扶贫史,场景繁复、气象宏大。有太多的场景、太多的画面用以宏大报道,而要进一步具象化地丰富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展示脱贫攻坚的“真功夫”,就必须靠细节“说话”。那些有代表性、内涵性的细节本身就是故事,它们隐含在宏大场景之中,如何捕捉和发掘这些具体细节?“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活动以其成功经验启示媒体从业者们必须重视观察与采访。如8月28日的报道《起绣针擎巨笔 绘就幸福长卷》,在讲述天津红桥区“棚改”时,既有“73.77万平方米棚户区‘三年清零”“6.3万户近30万人受益”等的精确数据,又有“渔村”搬迁居民在布置新居的“最美”照片,还有房屋现状调查人员入户登记、“渔村”最后一户居民搬迁等鲜活片段。这些细节凝聚着天津红桥区“棚改”的决心,也构成了精准扶贫的特殊记忆。细节的展示不仅是精心策划的结果,更处处考验着报道团队的敏锐度和反应力。

2.关注整体格局中的“奇点”。“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的整体格局趋向宏大,这与此次调研所传递的内容和意义相符合。然而,扶贫宣传报道是主流媒体2020年“比拼”的关键场域,同题竞技、争相报道的结果容易导致内容的同质化。对此,“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选择借一些特殊的“点”,既契合扶贫取得显著成就的“大势”,又满足了广大受众的情感需求,以支撑起其宏大气象和复雜内容。如“大道康庄”甘肃篇,选取了兰州大学、定西通渭县、临夏东乡县、甘南州四个“点”。前者作为“双一流”高校扶贫排头兵,不仅贡献出了一大批师生参与扶贫事业,更摸索出了一条汇聚八方力量、资源精准聚焦的“兰大模式”,因此成为调研行甘肃篇启动的仪式场域;后三者则是甘肃脱贫攻坚工作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在这里能看到民企扶贫的“组合拳”、金融扶贫的“及时雨”,看到脱贫一线的巨大变化。通过这些“奇点”,能够有效牵引受众的空间感和想象力,并“盘活”扶贫大气象、大格局,使报道变得更具代表性与真实性。

3.离新闻现场再近些。扶贫宣传高度依赖现场,没有现场就没有真相,没有真诚的故事和感人的温情。“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从策划之日起,就高度重视现场展现。在报道团队看来,调研就是要走进扶贫一线,深挖扶贫故事,用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去见证34载脱贫攻坚伟业的实现。9月21日的报道《搬出大山天地宽——云南写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为做好见证者和记录者,记者团队先后多次奔赴曲靖市会泽县、昭通市鲁甸县,走进安置小区、生产车间、苹果基地、蔬菜基地,采访了数十位搬迁户,了解他们的就业、教育等问题,才对易地搬迁如何“断穷根”有了足够的理性认识。如在会泽县城的易地搬迁安置点采访搬迁户陈阿牛时,不仅叙述了她从家庭主妇到工厂职工的身份转变,还介绍了其工作单位——云南奋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建设背景、主营业务及工资情况。离受访者和新闻现场距离的“近”,增强了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讲好扶贫故事:主流媒体与民间话语互融

“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以独有的叙事表达方式和技巧,将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互融,提供了讲好扶贫故事的范例。

1.以各式人物搭绘时代图景。主流媒体讲好扶贫故事有其独特的资源和经验优势,但也存在贴近性不足、表达不够新颖等问题。为了让扶贫故事开出活力之花,“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以各式人物搭绘时代图景,使报道内涵人文性与思想美感,更具感染力与影响力。本次调研所采访的人物千姿百态,主要分为官员、专家、模范和普通人这两大群体。前者作为意见领袖,他们提供的讯息准确有据,讲述权威专业,能够增强报道的说服力。如8月24日的专访《红色传承 绿色发展 山西这样向贫困“亮剑”》,山西扶贫办主任刘志杰对本省扶贫经验的讲述,表现出山西完胜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的坚定决心——“钱往基层投”“用生命履行使命”等话语字字铿锵,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后者是平凡朴素的普通人,如10月12日的报道《“我是彝族孩子,要报答养育我的大凉山”》中,有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的村第一书记牟尔古,有外出务工的两个孩子的父亲石扎打果,有进入凉山风电工作的彝族小伙敌日古坡……他们的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却都有着摆脱贫困的坚定意愿与信心,再加上他们身上浑然天成的泥土气息,能带给叙事更多可信度和真实感。

2.从抽象高远落至具体民生。移动传播时代,主流媒体的扶贫报道只有在恢弘中见细腻、肃厉中见温情,从抽象议题转向具体的民生话题,才能讲得好、传得远。“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从大格局、微内容两端切入,给扶贫故事增添了厚度。一是以主流价值观为统领。纵观调研行的所有报道,都以敬业、平等、公正等核心价值观为底色。同时,又从勤勉担当、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三个方面叙讲,言之有物又显得脉络清晰。二是以细致的人物叙事镶嵌其中。“大道康庄”调研行大部分新闻故事都“以小见大”,将微观行为与社会大背景融通,放大其效果。如9月25日的《骆驼湾村医霍建国:登百家门,医百家病》,报道从霍建国的“医生梦”出发,讲述了他8年如一日地守护着村民健康的故事,文中“村里的孩子们在追逐嬉闹”和“记录着签约村民的身体状况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画面交织在一起,向读者描摹了一幅“病有所医、幼有所养”的时代夙愿。

3.注重专业、精巧的叙事能力。“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中不乏精巧创意的小说式叙事,体现了人民网专业的叙事能力和对读者的贴近。9月27日的人物特稿《回到阜平的年轻人》,在讲述巍巍太行深处的河北省阜平县如何脱贫、老乡们生活如何变化时,从年轻人的回乡引入话题,继而分别以将房子改造成民宿的刘云清、县中医医院骨伤科的顾翟、开办公益画院和猫村的周合伟为例,讲述了年轻人回乡发展不仅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对家乡的一腔热爱,更有家乡发展越来越好所带来的“实惠”。如回乡创业前,刘云清在保定市区从事平面设计工作,事业美满、家庭幸福。但当他看到家乡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选择将老家房子改造成民宿,几年下来,民宿经营得有声有色,“现在我一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随后,他又入职村委会,带领村民建立起一个个具有农家特色的民宿,吸引四面八方的来客。报道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更有一种自然而然的魅力,流淌出打动人心的情感。

三、创新传播:在全媒体主战场彰显“融合”品格

“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以情感化传播提升价值认同、以矩阵式传播扩大社会影响、以柔性化策略降低传播隔阂,推动了扶贫故事大众化传播的历程。

1.以情感化传播增强“传染性”。情感对舆论场的影响力日渐增强,无论是愤怒、怨恨等负面情感,还是赞赏、感动等正面情感,都会深刻影响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发酵。在扶贫故事传播中,“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善于在其中增添情感含量,以扩大传播效果。首先,通过宣传重大扶贫成就和构建国家情感认同,激发受众的爱国情怀。天津棚改“三年清零”、海南自贸港建设、辽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一系列扶贫成就,很容易就能激发受众的自豪感以及对国家民族的自信心,帮助调研报道迅速提升影响力。其次,以微视频增强情感传播的代入感。受众在观看《一起来看看总书记“点赞”过的社区》《咱村的小广场,倍儿棒!》等微视频前,是独立、分散的存在,彼此不确认身份角色和情感体验。而视频创造了低成本的共同围观场域,受众得以参与话题讨论和即时互动,分享观看心得与感悟,并通过“共同参与”实现对“中国扶贫取得了决定性成就”的共识,为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感到自豪。这也将在更高层面实现对受众的情感动员,进一步增强“大道康庄”调研行的感染力。

2.以矩阵式传播扩大辐射面。從传统媒体到全媒体,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传播思维,引入灵活化、多元化的传播模式,才能使传播更迅速、更精准,俘获更多受众。“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面向全媒体平台,其传播不再是线性的“按部就班”,而是建构了围绕人民网PC端、微信、头条号、客户端等多端共同发力的传播矩阵。其中,人民网推出专题报道,以H5、文字、视频、动画多种媒介形式,通过数据整合,梳理出清晰的单元板块,向受众呈现丰富的内容;人民智云、人民党建云、人民视频三大APP依托移动端传播与互动优势,及时发布调研行的最新动态,通过算法聚合受众关心的相关报道,并引入短视频入口,大大增强了调研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微信公众号及时推出重要报道,包括启动仪式报道《大道康庄,启程!》、主打H5形式的《请!接!听!》、配有17分钟微纪录片的《西海固,最后一战》,将调研行中的亮点及时、鲜活地呈现出来,引发朋友圈的广泛转发和传播。

3.以柔性化策略降低传播隔阂。“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更重视互动性和人性化传播。如在回顾人民网微信公众号8月25日发布的《“情歌小曲库”们,“快乐拉祜”了解一下》时,传播团队注意到文章阅读量仅有2.9万,在对该数据进行调研、分析后,团队发现这是由于文章篇幅过短、信息量不足导致的;经过数日的策划,人民网微信公众号于8月29日推出“文字+视频+推图”融合形式的“大制作”《天津,将梦想一步步照进了现实!》,获得了受众的“追捧”,短短一周就收获阅读量9.4万。此外,“大道康庄”全媒体调研行也在尽可能降低传播姿态,利用抖音私信、公众号评论等新媒体平台的沟通渠道,走下高台、走近受众,提升报道传播的互动性与参与感,增强受众对其背后时代使命和社会议题的认同。

作者单位 李阳瑞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李明蔚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王秦】

猜你喜欢
大道调研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畅游飞艇大道
草原儿女心向党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幸福大道145号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