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准教师”岗位 胜任力评价研究

2021-12-14 08:12黄斌曹海文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云模型胜任力

黄斌 曹海文

摘   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在其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文章首先在拟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胜任力初选指标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对初选指标进行修订并计算指标权重。然后采用云模型综合评价法,客观评价了X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的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能否胜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岗位,进而了解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现状。最后为高校培养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提出几点建议:夯实专业知识,提升艺术素养;落实教育实践,突出关键能力;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基础教育。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准教师;胜任力;云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22-0059-05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教育信息化初级阶段已经结束,开始迈入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变革的新时代。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提高国民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1]。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准教师”,是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为了适应社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部分高校以宽口径的方案来培养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导致对其的培养失去了重心。

基于这一问题,本研究首先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X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的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构建中小学信息技术“准教师”岗位胜任力云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探究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能否胜任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岗位,进而发现高校现存培养机制的弊端,并为今后培养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评价指标体系

1.拟定初选指标

“胜任力”又叫“能力素质”,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是指一系列影响岗位工作绩效的个人特征要素的组合。目前,国内有关教师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包括三维度说[2]、四维度说[3]、五维度说[4]、六维度说[5]、七维度说[6]等。虽然模型的构建维度尚未统一,但知识、技能(能力)得到了普遍认可,成为构成教师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重要维度。此外,部分学者还注意到,对教师教书育人而言十分关键的一种能力素质,胡晓军[7]称其为人格素质,汤舒俊等[8]称其为人格魅力,张丽萍等[9]称其为专业价值观。尽管这种能力素质的称谓不同,但从本质上看,都体现了教师为人师表的个体特征和爱岗敬业的群体特征。教师的人格特质是其人格素质、人格魅力、专业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故本研究将这种能力素质称为人格特质,并与知识、技能(能力)共同构成教师应普遍具备的能力素质维度。

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后备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在2004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技术标准》是对所有参与教学过程的人员(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素质的明确规定。本研究对《中国教育技术标准》中教育技术职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与绩效指标[10]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应具备相关知识、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特质以及运用技术支持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的教辅能力。总之,在教师应普遍具备的能力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教育技术标准》对教育技术职业人员能力素质要求的特殊性,拟定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胜任力初选指标。

2.确定终选指标

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影响很大,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修订初选指标。邀请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5年以上的相关人员(14人)组成专家小组,采用“背对背”函询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在兩轮函询后,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W等于0.628,协调系数卡方检验的P值小于0.05,这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且较为可靠,结果可以接受。

3.计算指标权重

各评价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不一,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在确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递阶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继续邀请上述14位专家对同一层次的各要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或目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所有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这表明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具有可信性。

经过上述步骤,分别确定了表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胜任力各方面特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得出具有内在结构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

三、云模型综合评价

1.云模型概述

云模型由李德毅院士提出,是实现定性概念与定量描述的相互转换模型。

(1)云的定义[11]

设U是一个用精确数值表示的定量论域,C是U上的定性概念,若x∈U,且x是C的一次随机实现,x对C的确定度μ(x)∈[0,1]是有稳定倾向的随机数,则x在论域U上的分布称为云(云模型),每一个x称为一个云滴。

(2)云的数字特征[12]

云模型用期望Ex、熵En、超熵He三个数字特征(Ex,En,He)来表达定性概念的整体特征。其中,Ex是云滴在论域空间分布的期望,即最能代表定性概念的点;En是定性概念的不确定性度量,一方面反映了能够代表定性概念的云滴的离散程度,另一方面反映了论域空间中可被定性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而He则是熵的不确定性度量,即熵的熵。

2.云模型的运用

云模型将模糊性与随机性关联在一起,体现出人们对定性概念认识的不确定性,弱化了个体的主观判断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运用云模型对中小学信息技术“准教师”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可以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具体过程如下:

(1)确定标准云

本研究基于黄金分割的思想确定标准云的数字特征。如表2所示,取5个标准云,设论域范围为[0,1],令中间等级标准云(一般)的数字特征为(0.500,0.039,0.005),使相邻标准云的En和He的较小者是较大者的0.618倍。

(2)构建指标云

向X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的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随机发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岗位胜任力问卷”。在问卷中给出参考等级(很差0.00~0.20、较差0.20~0.40、一般0.40~0.60、较好0.60~0.80、很好0.80~1.00),让30名毕业生依据自己每项能力素质的真实情况进行双边约束打分,评出最低分min和最高分max(允许跨等级评分,比如0.50~0.65),且min和max之差不能大于0.2。以一级指标中的知识维度为例,统计其评分结果,如表3所示。

首先,利用公式(1)(n代表毕业生的人数、xi代表某项能力素质的评分结果)计算出C11min的数字特征为(0.615,0.060,0.038),同理计算出C11max的数字特征为(0.755,0.080,0.025)。

Ex=

=

x

En

x-

Ex

He=公式 (1)

其次,利用公式(2)计算出C11的数字特征为(0.695,0.140,0.030),同理计算出C12、C13、C14的数字特征分别为(0.663,0.216,0.023)、(0.656,0.206,0.043)、(0.642,0.256,0.050)。

Ex=

En=

En+

En

He=

公式(2)

最后,将C11、C12、C13、C14的数字特征带入公式(3),结合指标权重(w)计算出C1的数字特征为(0.664, 0.205,0.033)。

重复上述步骤,依次计算出C2、C3、C4、C5的数字特征,如表4所示。

(3)做出云图并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公式(3),计算得到云模型的数字特征为(0.652,0.229,0.037),将Ex、En、He的值输入MATLAB软件,做出云图。由图1可见,云的顶端在接近0.691(较好)偏左的位置,云滴落点的跨度宽,中间云层的厚度大。这表明X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的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基本能够胜任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岗位,但是他们的综合水平参差不齐,对专业能力素质的自我认知模糊不清。因此,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讨论与建议

为了切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本研究基于上述评价结果,进一步讨论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现状,并为高校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且具备专业特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准教师”提供相关建议。

1.夯实专业知识,提升艺术素养

“书到用时方恨少”。扎实的专业知识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指导。从知识指标云的Ex来看(Exc1=0.664),X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的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趋于“较好”,美学知识的得分相对偏低(Exc14=0.642)。美学知识是对艺术及其规律的理解与表达,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准教师”今后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重视并提升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的艺术素养。值得说明的是,诚然教育技术肇始于视觉教学,不过随着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多种感官刺激的媒体呈现形式在教育领域可謂比比皆是。高校仅开设以《平面设计》为代表的视觉类课程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议增设与新兴技术(如VR、AR、MR)相关的课程,为“准教师”促进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

2.落实教育实践,突出关键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能使人的认识不断深入。从教学能力、教辅能力、科研能力指标云的Ex来看(Exc2>Exc4>Exc3),X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的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教学能力最好,科研能力次之,教辅能力最差(尤其是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软硬件维护与检修能力、组织培训能力的得分偏低)。毋庸置疑的是,能力总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联系在一起,脱离实践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因此,高校必须在具体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建议高校定期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教学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加强对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提高实践教学学分与学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教学活动。

3.坚持立德树人,服务基础教育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早就成为不言自明的常识。从人格特质指标云的Ex来看(Exc5=0.712),X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的教育技术公费师范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自主与终身学习的意识较强,能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学生报考“公师”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导致学习(乃至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想公费师范生“留得住、教得好”,就必须抓好情意教育,使他们深植服务并扎根基础教育的职业信念。另外,高校可以通过营造浓郁的教师教育文化生态(比如融合传统文化、区域文化,形成学校自身德育特色),对公费师范生开展潜移默化、主动发展、自我生成的养成教育,促进“教师品格”的形成,从而造就未来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李晓雪,黄斌.基础教育信息化综合评价研究——以四川省6所学校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24):1-5+10.

[2]陈斌,刘轩.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6):106-110.

[3]刘兴凤,张安富.高校工科教师胜任力的研究——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1):154-158.

[4]谢晔,周军.民办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及胜任力综合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80-86+123.

[5]陈鸿雁,文龙,曹大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93-96.

[6]刘海燕,谭刚,卓仑·木塔力甫.三维视角下新疆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6):243-247.

[7]胡晓军.高校教师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方法研究及其应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7(03):60-62+70.

[8]汤舒俊,刘亚,郭永玉.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6):78-81.

[9]张丽萍,谢彩春.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力及其培育路径[J].求索,2014(2):186-190.

[10]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国教育技术标准[S].2004.

[11]李德毅,孟海军,史雪梅.隶属云和隶属云发生器[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5(6):15-20.

[12]李德毅,杜鹢.不确定性人工智能[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45-146.

[13]李亮.基于AHP—云模型的PPP项目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9.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云模型胜任力
基于云模型的高校学生评教方法研究
基于云模型的全国性节点城市物流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价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胜任力探究
基于云模型的尾矿库溃坝风险模糊评价模型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基于云模型与AHP的创意产业人才综合测评研究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普通高中班主任胜任力差异分析
基于云模型的单路口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