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①

2021-12-14 13:13林岩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7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高校

林岩

摘要:本论文将从两岸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设置研究方面入手,对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培 养目标、师资力量构成等方面加以分析两岸高校在音乐专业教育观念上存在的一些异同,探索在不同文化环境下音乐专业教育具有的特点,这些对当下两岸高校音乐教育制度的改革会有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两岸;高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和发展音乐修养的重要环节,其质量始终是它的灵魂与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部分,台湾的音乐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与大陆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与文化交流活动的加强,我们的音乐文化事业将会共同获得丰硕的成果,在各个分支学科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培育出更多的艺术人才。

音乐教育在经济信息全球化进程中持续发展着,关于高等音乐专业的招生考试、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管理制度及就业相关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有一些研究成果,如刘永福撰写的《高师音乐专业招生现状剖析及对策研究》、庄园的《高等音乐教育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侯俊彩的《论提高高等音乐教育质量》等。国内外的教育交流也在不断加强,并且更进一步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得我们需要深入透彻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促进国内教育水平的发展与提升。相关研究成果有:赵锦霞的《中外高师音乐教育的比较研究》、王东方的《俄、英高等教育课程设置及对我国音乐课程设置的思考》、陈真撰写的《中韩高校音乐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张雁的《中法高等音乐教育比较研究》、章向玲的《中美四所高等院校非音乐专业音乐专业音乐课程设置对比》等。不难看出比较分析已经成为研究发展过程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2008年以来,两岸高校高等教育互动进入更加全面、深入发展的时期,多层次、多元化、宽辐射格局日益显现。在海峡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通过文化交流,增强民族意识,用中华文化的智慧实现和平发展变的尤为重要。台湾音乐与大陸汉族音乐之间,即有传统文化的传承性,又有地区的特殊性与变异性,音乐教育虽然都采用西方音乐的体制,但也有较大的不同:不论是从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等方面还是从师资组成、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关于两岸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也有一些成果:蓝劲松撰写的《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台湾海峡两岸高等教育之比较》、张宝蓉的《高等教育扩张中两岸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之比较》、张国宾、何敏、王平的《海峡两岸高等教育评估实施过程比较分析》等,两岸在关于音乐教育的历史与发展上有所研究,如张己任的《台湾的音乐教育》、倪海瑽的《台湾音乐教育评述》、徐静的《台湾高等音乐教育发展概况研究(1945-2013)》,朱咏北、资利萍的《台湾高师音乐教育的办学特色》等;但在高等音乐专业教育比较的研究方面却略显贫乏:研究成果有廖欣恩的《台南艺术大学及中央音乐学院的琵琶专业教育比较研究》、吴旻聪的《两岸古琴文化之比较探讨》、林彦吟的《一脉传承同根“笙”——三十七簧笙与三十六簧键笙》等。

笔者在搜集整理资料之后,发现目前学界对大陆及台湾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及现状都有一定程度的归纳与总结,然而在两岸音乐专业教育上的对比研究却寥寥可数,且大部分学者将研究范围置于民族器乐(国乐)的部分。本论文将从两岸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比较方面入手,对科目设置、教学计划、教材使用、成绩评鉴等方面加以分析两岸高校在音乐专业教育观念上存在的一些异同,探索在不同文化环境下音乐专业教育具有的特点,这些无疑会对当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制度的改革产生启迪。其研究角度与方式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对于两岸高校音乐专业的交流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台湾与大陆设有音乐专业的高校,探讨的核心问题为两岸高校在音乐专业教育观念上的异同。文章将选取台湾与大陆的两所高校为例,从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比较入手,主要探讨台湾高校在教学目标、师资力量、公共资源配备、学生社团组织、演出实践等方面与大陆高校间的差别,进而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的困境,寻找到一条更适宜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教育的道路。论文的总体框架分为三个部分,笔者将从这三个部分的研究内容进行执行情况的阐述。

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研究是两岸高校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与理论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培养目标及师资力量构成等。

一、海峡两岸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

1、大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目前,高等教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高校音乐教育发展开端始于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偕夫人于1878年创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即今山东蓬莱),学历层次相当于大学程度,设有唱歌、识谱、编写歌曲为主的“乐法”课。而早在1871年北京的商部艺徒学堂就设有以唱歌课,当时是由一位日籍教师武桥敦义主讲,后来由画家丰子恺兼授音乐。浙江大学(前身为求是书院)1897年设有音乐选修课。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1916年开始有音乐课,1931年正式成立音乐教学机构—西乐部。上述这些学校是中国最早进行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起之地。1927年8月中国成立了第一所独立的高等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为蔡元培先生;1929年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6年定名为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的专业音乐院校大多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音乐院校,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这类院校多为培养表演型人才。第二类为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主要为中国培养大批量专业音乐教育人才,对推行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一环。第三类为综合类大学;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等。现在中国已有18所学校拥有音乐类博士专业可为我国音乐学者继续深造。

2、台湾高校音乐教育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台湾的学校专业音乐教育是在战后发展起来的,1946年台湾成立第一所音乐高等学府——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在1980年之后才急速的增长。纵观设置音乐科系的大学,有些原是专科学校,如:艺专(今台湾艺术大学)、实践家专(今台湾实践大学),后来改制为四年制学院,如台湾艺术学院(今台湾艺术大学)等,有的是七年制的学院,如台南艺术大学、台南科技大学。现有的大学音乐相关科系都以培养演奏及创作人才为主,并设置教育学程培育音乐师资。1962年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首先设立音乐组,这是台湾第一所音乐领域的研究所,1990年是音乐学研究所蓬勃发展的时期,音乐研究所在持续的扩充中,研究所的所名和组别更动频繁,组别渐趋多元,若依主修领域大致分为音乐教育、音乐学、指挥、理论作曲、演奏和演唱等。2001年台湾师范大学和北艺大同时成立音乐博士班,使得台湾拥有进修最高学位的学府。各研究所设立的组别和主修领域都别具特色,不仅扩大了音乐研究的领域,也显示了台湾的学者逐渐重视音乐和其他艺术领域及科技的结合,使音乐的学术研究与教学进入新境界。

二、海峡两岸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1、中国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专业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的,并以音乐专业课程和教育专业课程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四年大学学习阶段中,熟悉且掌握学校教授的主要课程元素之间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目标多重化,音乐系和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毕业之后的方向是不一样的,音乐教育学生基本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而音乐系的学生大多进入专业演出团体。因而专业音乐院校更加重视培养演唱和演奏技术精湛的学生,像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在国际上获奖的学生逐渐增加。

2、台湾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台湾高校音乐教育经历了早起西方基督教会音乐介入、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时期和国民党接收台湾3个时期的演变,因此,多元化的音乐教育理念一直贯穿始终。尤其是2000年以来,台湾音乐教育更是大规模汲取西方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教育实施以人为本的策略。台湾教育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并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台湾音乐教育中对优秀音乐人才的界定不是要达到多高深的演奏和演唱造诣、而是作为研究性音乐人才,因为要达到这种水平需要史学的沉淀、社会学的积累和其他各种古典现代的理论思想的训练,这样教育模式培养出的音乐人才可能在专业技巧上稍逊一筹,不过在逻辑思维、学科素养和人文知识水准上必定能够达到一定的层次。台湾音乐教育重视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不管毕业之后能否从事和音乐相关的职业,台湾音乐院校毕业的学生在传统音乐的素养上整体水平都很高。

三、海峡两岸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师资力量的构成

1、大陆高校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构成

大陆高校音乐教育在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上是很充分的。在师资构成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校音乐教育水平获得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较大改善。全国知名音乐学府的高校音乐教师音乐技术和文化修养更是与世界先进音乐学府距离日渐缩短。年轻教师都不仅具备音乐学博士学位资历,而且有相当比例有海外留学经历。但是,存在师资分配不均衡现象。

2、台湾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构成

在与大陆高校音乐专业教育师资分配不均的情况对比下,台湾高校音乐院校的师资构成就比较平均。台湾高校音乐系的教师学历普遍有欧美留学经历,并且具有欧美著名音乐学府学位的博士或者硕士学位在教师所占比重份额较大,其中美国留学的教师数量更多,其次是欧洲。这种多元的国际化的教师师资的构成帶来欧美优秀的音乐理论观念和技术,可以带给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国际视角。另外,台湾高校音乐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中的比例很兼任教师高。这种教育理念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非常开放的教育思维。学校可以更好将因材施教观带入到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学科专业特点和自身需求引用相应的兼任教师,这种教育方式体现台湾以人为本的完整教育理念和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制原则。

通过对两岸高校音乐专业教育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培养目标及师资力量构成的研究,为我在之后分析两岸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两岸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观念比较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探索在不同文化环境下音乐专业教育具有的特点,及当下的高校音乐教育制度的改革产生启迪。

参考文献:

[1]李东海,陈井安.新时代海峡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路径探究[J].中华文化论坛,2020(06):101-109+156.

[2]王棋元.海峡两岸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作平台的构建研究[J].海峡科学,2020(08):69-72.

[3]杨民康.沿着许常惠先生的足迹——海峡两岸传统音乐学术交流亲历记[J].人民音乐,2020(06):55-59.

[4]张博.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284-285.

[5]颜宁. 两岸中学音乐教育现状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项目 17YSE388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高校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