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事说史之饼的演变

2021-12-14 14:13胡峰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17期
关键词:胡饼肉汁制法

胡峰

透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融合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推动力是草原文明与华夏文明之间的互动。①1

魏晋时期,由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的巨大影响,不仅胡人汉化,汉人在很多方面也有胡化的趋势,传统汉族文化也遭遇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在日常生活方面经历了许多变化,其中面食逐渐流行是一个重要的 转变。

今天国人的意识里,饼是一种用面粉制作的干粮。现代汉语词典里是这样解释的:烤熟或者蒸熟的面食,形状大多扁而圆。魏晋时期,南北双方,上至宫廷宴会,下至庶民百姓的日常饮食,都缺不了饼。但是当时饼是各种面制品以及部分米粉制品的泛称,种类繁多,并不全是扁而圆的面食。

当时缀以饼名的食物颇多,有胡饼、汤饼、水引饼、蒸饼、馒头、豚皮饼、粲等。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些饼类食物的制作方法。

胡饼就是咱们今天广义上所说的饼,原为北方少数民族的食物,东汉时传入中原地区。胡饼的制法与今天的烧饼制法类似,放在炉中烤制,撒上胡麻(就是芝麻),故称胡饼。十六国后赵统治者石虎改名麻饼。

汤饼是当时人的主要食物,又称馎(音bo)饨。首先将面粉用细绢筛过,“挼(音ruo)如二指大,二寸一断,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极薄,皆急火煮汤煮熟。非直光白可爱,亦自滑美殊常”②2。煮成后,用肉汁加以调拌,其制法与今天的北方地區的面片相似。

水引饼的做法是“挼如箸大,一尺一断,盘中盛水浸,逐汤煮”。然后与汤饼一样拌上肉汁或鸡汁即可。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就很喜欢吃水引饼。我们看水引饼的制法其实与今天的面条无异,在当时也归为了饼类。

由于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初步掌握发酵技术,所以当时有诸多发面食品,如蒸饼、面起饼、白饼、烧饼等。面发好后蒸制而成的称蒸饼,就是类似于今天的馒头。还有专门使饼的上部裂为十字形的蒸饼,类似于今天的开花馒头。而烧饼做法与今天的馅饼相类似,“面以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颜,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

如果当时的蒸饼与今天的馒头类似,那么当时的馒头又是什么样的呢?当时的馒头又称馒头饼。传说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为了打败敌军,需要杀人以人头祭祀。诸葛亮认为过于残忍,便用羊肉和猪肉用面包起来,像人头以祭祀,称之为“蛮头”。也就是说当时的馒头其实相当于今天的肉馅包子。

豚皮饼又名拨饼,《齐名要术》中记载了详细做法。首先用热水将面粉调和成稀糊状,用大锅煮水,将面糊舀入一铜钵内,将铜钵放入大锅滚水内,用手指拨动铜钵使其极速转动,让面糊均匀的粘在铜钵内壁上成形。后将铜钵取出,将成形的薄饼倒入沸水中煮熟。捞出后放入冷水,浇上肉汁,放入胡麻,与豚皮十分相似故名。

粲是一种糯米粉制品,用水和蜜各半调和呈稀糊状,放入带孔的竹杓内,使稀糊从孔中漏入油锅,炸好后捞出。由于油炸食品可存放较长时间,而且食用时也不必加热,所以当时多作为寒食节食品。

通过古今对比,我们发现,魏晋时期花样繁多的饼类,到今天都有了各自独特的叫法,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方差异较大,魏晋时期北方人口的南迁,将自己的一些特色饮食习惯带到所迁入地区,并与当地原有的习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些新的地方饮食特色,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人民的饮食内容,对后世起到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波音著,中信出版集团2019年6月第一版;

②《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朱大谓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019重印).

③《中国大历史》吕思勉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2月第一版;

④《中国社会生活史》庄华峰等著,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② 自《草与禾—中华文明4000年融合史》波音著

②《齐民要术》卷9,《饼法第八十二》。下段中水引饼做法出处同此。

猜你喜欢
胡饼肉汁制法
有机时蔬的花样做法
淀粉裹多了肉会老
肯德基又遇“肉汁短缺危机”
胡饼、麻饼与烧饼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知识梳理
浅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别让钱卷走快乐
中秋佳节话“胡饼”
鸡蛋的药用
小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