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导意义

2021-12-15 08:23张利晨王延庆乔晓晖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粮食 2021年3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政府时代

□ 张利晨 王延庆 乔晓晖(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农业发展也已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科学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宏观大势,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达成,事关共同富裕政治承诺的兑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历程

(一)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道路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探索如何实现农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最佳配置的历史,既有成就辉煌,也有过挫折,走过弯路,其中,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但挫折和教训也很深刻。

1. 改革开放前30年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基础极为薄弱,粮食供应极度紧张,哄抢和囤积粮食现象盛行。面对当时极为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中央政府采取调运粮棉、抛售物资等措施,迅速平抑了粮价,稳定了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左倾冒进主义占据上风,人民公社运动迅速席卷全国,但伴随着大食堂的解散,至1982年“撤社建乡”,人民公社历经近25年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人民公社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社合一”的制度安排,过分强调了行政职能,而“割资本主义尾巴”则彻底否定了市场的作用,导致人为调整的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2. 改革开放后4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对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党中央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率先在农村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在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了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的支持与保护力度,将原来主要靠行政指令、生产管制等手段来要求农民种粮的方式,转变为更多依靠经济手段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方式。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包括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民种地给予补贴、建立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制度,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农业政策举措,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期”,我国农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农业和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业发展不仅摆脱了底子薄、积累少、“靠天吃饭”的局面,更站上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

但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高度依赖政策调控和财政补贴,弱化了农业产业的市场属性,农业经济效益提升相对缓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大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二)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农业正在完善和提高现代农业水平并向数字农业迈进,农业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在新时代,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继承和超越,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阶段、新目标和新要求。数字农业则是新时代赋予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关键特征,是引领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也是抢占农业农村现代化制高点的战略方向。2019年12月25日,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农村的新阶段。

(三)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也决不能低估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关系到包括农业农村在内的我国发展全局。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农业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出现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并存,这些都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人多地少、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在经营观念、科技水平、管理水平、风险控制、支持和保护农业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国际竞争力还很薄弱。

(四)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新思想指引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所走过的道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具体国情和社会形态密切相关。在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样板和典型范例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农村一直在不断摸索中前行,这其中出现的失误,不是思想指引不够,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所致。历史告诫我们,科学的思想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指引作用非常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哲学智慧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在理论方面的创新以及在农业农村治理方面的实践,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农业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的提出,及其对农业发展的理论指导意义

当今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及现代农业向数字农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顺应时代,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

(一)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的提出

2014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2016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从首次提出到反复论述,以写入“十九大”报告标志着理论走向成熟,已逐渐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二) 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的经济理论价值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采取过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为主的经济政策,取得过成功,也出现过问题。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新中国诞生之时,百废待兴,积极的政府调控政策对刺激农业生产力快速恢复和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文革”时期,自上而下的农业治理体系,难以实现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释放农业农村的活力。实践证明,任何单一的经济政策都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相比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强调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都要用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是全部作用”“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强调主动调整生产关系,释放生产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要更多发挥政府作用,而是要在保证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

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它超越了经济学中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的“一点论”思想以及折衷主义的“调和论”思想,是对经济学理论的巨大贡献。

(三) 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的哲学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强调政府与市场两手之力恰到好处、相得益彰,体现了东方哲学智慧中阴阳观念、“中庸”思想的动态平衡理念。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实践证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一个都不能少,也不能偏,保持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力量动态平衡非常重要,当二者相适应时,能极大地促进并释放生产力的潜力,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对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就是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中,提出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同志“两手抓”思想的坚持、发展和创新。

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符合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以指导我国经济工作实践、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黑龙江省“两手论”在农业领域的实践探索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第一大省,拥有较好的农业资源禀赋,全省耕地面积约2.39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0%左右,2019年粮食产量7878万吨,豆类产量647万吨,均稳居全国首位,同时黑龙江省也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每年产出全国1/4的商品粮,是名副其实的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但长期以来,黑龙江省农业“政府的手”力量过大、“市场的手”力量疲软,农业“大而不强”,农业农村经济水平不高。

黑龙江省努力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把改革作为破解全省农业“大而不强”难题的“金钥匙”,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市场活力的“加法”,用行政环节的“除法”换经济效率的“乘法”,持续释放农业农村活力。

(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推进农垦市场化改革

过去的黑龙江垦区,有人形容为“四不像”:不像政府因为要交税,不像军队因为没军费,不像农民因为要入工会,不像企业因为要办社会。这种说法说明了农垦体制机制有许多课题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既面临着“三农”改革和国企改革的一些共性问题,又有许多特有的问题。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中,对黑龙江省农垦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深刻领会并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垦区“特指性”重要指示要求,就是推进市场化改革,松开“政府的手”,把属于政府的职能交出去,帮助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抓紧“市场的手”,让企业职能强起来,回归企业的本质属性,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黑龙江省农垦改革,就是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政、社、企分开,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垦区集团化改革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从以前的行政管理变成企业化管理,按照公司法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农场企业化的基本路径就是采取直接将办社会职能移交所在地政府的方式。既然农场是企业,就应该从事企业的事情,承担企业的责任,完成企业的任务,就应该剥离非企业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交由政府或社会承担,农场逐步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剥离农垦的行政职能,并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让有为的政府更有为,有效的市场更有效。截至2019年底,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层面将约3000项政府行政权力事项、管理局层面约27000项政府行政权力事项以及延伸到农(牧)场的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移交地方政府。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完成政转企改革,将原北大荒集团作为企业以及市场主体,已正式实质性运营,成为中国农业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努力建设农业领域的航母。

(二)打造农业“双航母”,实现全省农业市场化改革

2019年1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总结农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农业领域第二艘“航母”,将垦区之外全省国有涉农涉粮产业进行了整合,组建成立了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投集团”)。通过构建北大荒集团和农投集团“双航母”引领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新局面,让“市场的手”更有效,让“政府的手”更有为,推动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助力黑龙江“农业强省”和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战略建设。

作为全省农业产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和对外农业合作承载平台,农投集团从成立之初便肩负起“让龙江农民更幸福,让龙江农业更强大,让龙江农产品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历史使命,聚焦农业产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强省建设的战略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初,农投集团牵头引进大连商品交易所,在国家级贫困县海伦市开展“期货+保险”模式试点152.96万亩,覆盖当地大豆种植面积的60%,涉及农户23748户、农民55264人,其中全市3883个种植大豆的贫困户全部享受政策。而2019年海伦市恰逢涝灾、风灾、雹灾、冻灾等灾情,由于实行“期货+保险”模式,确保了种植户收入不减,尤其是确保了贫困户收入不减,巩固了海伦市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广泛赞誉。这也是全国最大的一单“保险+期货”试点,为推动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样板。

农投集团大力推广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农投集团通过规划“1个数据中心+2个支撑环境+18个云平台+若干个子系统”的农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整合403万户、2.3亿亩土地确权流转数据、农机具数据、种植者补贴数据等大数据资源,已为黑龙江全省13个地市、118个县区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理了贷款授信,7家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已经将本行的核心业务系统、贷款核算系统与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实现了对接;已推出了“土地抵押贷款”“农户信用贷款”两款普惠金融产品。2019年,银行系统通过该平台投放贷款总额107.4亿元,涉及46918户农户、138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贷款年利率由7.5%降至信用贷款月利率4.5‰、抵押贷款月利率4.17‰。还通过手机APP线上实时便捷操作,实现了“秒申秒贷”“随贷随还”,大大降低了成本,缩短了贷款周期。

黑龙江省“两手论”在农业领域的实践探索,通过农垦改革调整生产关系,组建农投集团完善治理手段,减轻了政府负担,增强了企业活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趟出了农业强省的新路子。

四、总结

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完善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导,对于推进农业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在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保障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不能单纯依赖行政手段配置资源,需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形成发展长效动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亿万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政府“有形的手”对资本在市场中野蛮生长和公益性事业或领域进行校正和补充。政府与市场要有机结合,政府要加强对市场的引导与宏观调控,保持市场合理节奏;市场要保持理性,循序渐进。

黑龙江省已经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实践探索,成效初步显现,为黑龙江省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提供了路径指引。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两手论”,加快全国农业领域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推广应用,对于有效化解当前农业农村主要矛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政府时代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