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2021-12-15 08:23
黑龙江粮食 2021年3期
关键词:北大荒黑土地耕地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张庆伟:

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去年我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 5 0 8.2 亿斤,占全国11.3%。今年,省委将召开全会专题研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要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全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多措并举保护好黑土地,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示范区,做到国家需要我们调出多少粮食就调出多少粮食,需要我们调出什么品种就调出什么品种,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黄建盛:

验收红线 保住农业命根子

耕地的数量、质量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基。建议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加大对乱占耕地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力度,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把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由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切实保护耕地中的这个“大熊猫”。目前,全国黑土区年产粮食3300亿斤,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黑土地生态良好、土质肥沃,但也面临着土层变薄和有机质含量下降等问题。其中还有3亿亩属于中低产田,如果把这部分耕地都建成高标准农田,预计可增产粮食300亿斤。建议加强耕地质量科学创新,强化耕地保护利用科技平台建设,设立重大研发项目,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降低黑土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地方配套比例,并将培肥地力作为奖补的重要指标,通过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护黑土,永续利用。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赵雨森:

夯实机制保障让脱贫不反弹

要对脱贫攻坚政策全面梳理,把教育、医疗等涉及民生领域的扶贫政策作为常量政策继续实行以确保巩固脱贫成果;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作为增量政策加大执行力度;对产业扶贫等基础性扶贫政策,作为变量政策适时调整,不断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科学性。

面向后扶贫时代,要健全体制、机制,加快推动重点扶贫向普惠平等方向转变。要把乡村振兴各方面资金的投向与实际需求相结合,进行均衡分配,帮扶导向逐渐转向营造普惠的发展环境,扶贫政策逐渐并轨到常规性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当然,也要继续做好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要逐步建立精准受益机制,将低收入群体精准受益作为政府扶持扶贫产业发展和对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财政金融支持的必备前置条件。同时,适时进行政策调整,推动政府职能归位。把行政配置资源“输血”与市场配置资源“造血”相衔接,从脱贫攻坚阶段的行政外在推动为主,转向乡村振兴阶段的市场内在推动为主。

全国人大代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

发展智慧农业 发挥基础优势

智慧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北大荒发展智慧农业具有基础优势。经过74年的开发建设,北大荒建成了我国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大型国有农场群,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近年来,科技的创新和农技农艺的推广为北大荒发展智慧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现拥有2.53万皮长公里光缆线路,形成了集团至分公司、农(牧)场、管理区、作业站的五级光网架构。

二是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体系健全。通过良种、良法、良田的不断协同进步,北大荒集团快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6.28%,高出全国17个百分点。以种植面积占垦区99%的五大农作物为编制范围,制定主要农作物7个种植标准,开辟制定农作物种植环节企业标准的先河,农业生产力和质量效益国内领先。

三是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应用程度高。北大荒集团农业物联网、3S等领域的农业科技水平始终走在全国甚至世界前列。智能育种、精量点播、叶龄管理、变量施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农情监测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四是无人化智能农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北大荒集团启动10个第一批数字农(牧)场试点,推广应用插秧机辅助导航装置1700余台,全国首批大面积、大规模“无人化农场”建设示范项目落地,形成了6个智慧农场群,应用水稻本田智能化轨道运输技术216.2万亩,旱田导航面积1830万亩,水稻智能侧深施肥面积210万亩,无人植保作业面积970.4万亩。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人大农业林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金会: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

一粒种子虽然小,却可以改变世界,可以说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大的突破,在这轮革命中,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主要特征。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制种大省、用种大省。都说好米来自黑龙江,其实好种也来自黑龙江,我们黑龙江的育种水平在全国也是领先的。

“十三五”时期,黑龙江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接近90%,其中常规粳稻和大豆自主选育品种分别达到100%,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良种对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5%和40%。

在解决种子问题上,“十三五”时期我们重点抓了三件事:

强化自主研发。应用先进育种技术,加大种子研发力度,常规粳稻、大豆、马铃薯育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而且大豆、水稻、小麦全部为自主选育品种。

建设良种繁育基地。现有国家级良种繁育基地16个;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繁种面积超过350万亩,年生产农作物良种14亿公斤以上。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现在全省农作物种子企业发展到430家。相信很多企业大家耳熟能详,比如北大荒垦丰种业,再比黑龙江省龙科种业,这都是国家级 “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实力非常强。

全国人大代表、绥化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子林:

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蹚出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一方面,黑龙江省将做好“黑土地”这篇大文章。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认真落实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任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十四五”黑龙江将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到1600亿斤新台阶,依法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耕地红线。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将做好“现代化”这篇大文章。率先蹚出农业现代化新路子。在动力上,突出抓科技。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打好大豆、水稻、玉米种业翻身仗,打造全国科学种田的样板,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让农民挑上金扁担。在产业上,突出抓融合。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到“十四五”末期实现农业项目招商引资6500亿元,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万亿级产业集群,实现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振兴上,突出抓衔接。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统筹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乡村建设、基层治理等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

用数字技术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

改良黑土地的方向是升级为高标准农田。国家要鼓励有能力的企业用数字技术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需要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农业高科技,这方面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互联网企业有优势和经验。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化,最关键的是搭建新型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即数字农业新基建。其中,农产品上行的“最先一公里”建设尤为重要。有数据显示,我国果蔬产品在“最先一公里”环节的损耗率高达15%~25%。过去几年,阿里在农业“最先一公里”领域持续重投入,建成了5个位于农业主产区的数字化产地仓、1000个数字农业基地和1000个菜鸟乡村物流县域共配中心。这些数字农业新基建让阿里在过去8年里助售了1万亿元农产品。升级“最先一公里”的当务之急,是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和仓储设施的数字化建设,搭建数字化的仓配体系,让农产品从产地快速直达城市餐桌。

猜你喜欢
北大荒黑土地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多彩的秋天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施行
本期新闻图片
——北大荒股份七星分公司
黑土地上稻花香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