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儿童中的变化研究

2021-12-16 08:10艾湘丽王慧谢丽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户外活动季节维生素

艾湘丽 王慧 谢丽清

(1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福建 厦门 361026;2 福建省厦门市儿童医院保健科,福建 厦门 361006)

维生素D是儿童的重要营养物质,参与骨骼及免疫系统的形成,且生长发育较快,因此儿童是维生素不足的高危人群[1]。虽然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起就对婴幼儿实施了“每日口服400 IU的维生素D”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儿童维生素D缺乏,但根据近期公布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数据显示,我国3~5岁儿童的维生素D不足、缺乏仍较突出,发生率分别为43.0%、8.9%,且存在地区及年龄差异[2]。因此本文要探讨厦门地区儿童维生素D水平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本区域预防治疗儿童维生素D缺乏病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厦门市海沧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儿童中,选取检测了维生素D的儿童共10641例(男6659例,女3982例),年龄0~17岁。同时收集就诊儿童的性别、年龄、就医日期、既往史等信息。排除了伴有基础病变者(如重大肝肾疾患、甲状腺功能异常、代谢性骨病、中重度贫血等)和(或)长时间使用干扰维生素代谢的药品者。按年龄分为如下5个组别:婴儿组(<1岁)979例、幼儿组(1~<3岁)3058例、学龄前组(3~<6岁)3698例、学龄组(≥6~<12岁)2766例和少年组(≥12~<17岁)140例。按就医检测日期分为四个季节组:春季组(阳历3~5月为春季)2628例、夏季组(6~8月为夏季)3665例;秋季组(9~11月为秋季)2322例;冬季组(12月~次年2月为冬季)2026例。本研究已通过厦门市海沧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父母及监护者的知情认可。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空腹采集全血3 mL,4 ℃离心1500 rpm 5 min,再提取新鲜血清1 mL,使用意大利liaison全自主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使用配套试剂盒。

1.2.2 检测结果标准 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3]如下:缺乏:血清25(OH)D水平≤20 ng/mL;不足:血清25(OH)D水平20.1~29.9 ng/mL;均衡:血清25(OH)D水平30~100 ng/mL;毒症:血清25(OH)D水平>100 ng/mL。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及分析方法利用了SPSS 22.0软件,对正态分布数据以(±s)进行描述,非正态分布及计数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和频数表述,以t检验进行对不同组间率的对比后,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儿童25(OH)D检测情况 共入组11476例患儿,因不配合及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835例儿童,剩余10641例儿童,男6659例,女3982例,血清25(OH)D水平检测结果显示:25(OH)D缺乏的有1270例,缺乏率11.93%;25(OH)D不足的有4633例,不足率43.53%;缺乏和不足占总例数的55.46%,发现25(OH)D过量的9例,占总例数0.8‰。随着年龄增加,维生素D水平显著下降(χ2=436.350,P<0.001)。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儿童25(OH)D检测情况

2.2 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维生素D水平比较情况 男童的血清25(OH)D水平为(30.29±9.94)ng/mL,女童的血清25(OH)D水平为(29.65±10.24)ng/mL,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婴儿组、幼儿组、少年组男女儿童血清25(OH)D水平无明显差异,学龄前、学龄组男童血清 25(OH)D水平明显高于女童(P<0.05)。见表2。

表2 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维生素D水平比较情况(±s)

表2 相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的维生素D水平比较情况(±s)

2.3 相同年龄不同季节维生素D情况 除了少年组,其余组别均具有季节差异,总体趋势为夏季低于其余季节。见表3、图1。

表3 相同年龄不同季节维生素D情况(±s)

表3 相同年龄不同季节维生素D情况(±s)

图1 不同季节维生素D情况

3 讨论

维生素D受体存在于人体的大部分脏器中,包括大脑、肠道、心脏、皮肤、性腺、前列腺和乳腺组织[4],在成骨细胞、活化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胰岛细胞、单核细胞和肠道黏膜细胞均存在。儿童维生素D缺乏不仅会引起佝偻病,既往的科学研究也证实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症可影响许多慢性病症,包括癌症[5]、自身免疫性疾病[6]、感染性疾患[7]和心血管疾病[8]。因此可见维生素D对于儿童健康极其重要。

近20年来,尽管国家实施的维生素D预防性干预措施获得了明显进展,但总体的营养水平并不能达标。济南地区1180例 0~6岁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检查显示缺乏率为3.22%,不足率为25.25%[9];西安地区2170例0~14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调查显示缺乏率为7.8%,不足率为19.3%[10];江苏省3640名儿童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有892名,出现率为24.51%[11];成都市9785名0~6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调查显示不足与缺乏率为36%[12];东北2096例1个月~12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调查显示维生素D不足率为47.47%[13]。我们的研究显示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1.93%和43.53%。因此即使在阳光充足,低纬度地区,维生素D营养状况仍不容乐观。

据2016年中国学生户外活动时间现状分析分析显示女生户外活动时间显著低于男生,且随着年龄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减少[13]。本研究显示学龄前及学龄组男孩维生素D水平显著高于女孩,考虑可能和该年龄阶段户外活动时间密切相关。但少年组的性别差异不大,考虑一方面可能因为少年组学业繁重,男女儿童户外活动均很少,所以导致差异不大;另一方面可能是少年组的样本量较小导致。本研究显示随着年龄增加维生素D水平显著下降,除了上文所提的户外活动时间影响外,考虑还有目前医务工作人员较重视宣教婴幼儿维生素D的补充以及提倡母乳喂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婴幼儿摄入维生素D较多,而大龄儿童维生素D缺乏情况更为严重。

人类主要由以下3种途径获取维生素D:日光照射、食物获取和维生素制剂的补充。其中大约90%的维生素D来源于光照合成,与日照时间、紫外线波长及裸露的肌肤面积直接相关。多个调查研究表明维生素D受季节环境影响,因夏季日照时数较长,肌肤裸露面积也较多,多个调查研究表明儿童夏季维生素D水平高于其他季节(江苏,成都,绍兴)[11-15];但本研究显示,儿童夏季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考虑系厦门地区夏季天气炎热,日照光线强,儿童减少户外活动时间,且由于现在防晒意识增强,户外活动亦增加防晒措施,进一步减少皮肤维生素D合成,因此建议厦门地区儿童夏季应注意口服维生素D的补充。综上所述,目前厦门地区儿童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仍较为严重,尤其是夏季及大龄儿童,建议夏季口服补充生素D,大龄儿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猜你喜欢
户外活动季节维生素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维生素B与眼
神奇的维生素C
补充多种维生素根本没用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组织幼儿园情境式户外活动的探究
季节的变换
户外活动开始啦
花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