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在急性大失血治疗中的应用

2021-12-16 08:10袁梅花叶登凰陈勇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红细胞用量

袁梅花 黄 璐 叶登凰 陈勇芳

(河源市中心血站,广东 河源 517000)

急性大失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失血状态,其具有起病急骤迅速及病情发展快、变化快等显著特点[1],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血液的大量流失,无法及时、有效控制这一状态就会发展为失血性休克,其病死率相对较高[2]。对于急性大出血患者来说做好及时、有效止血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患者的失血量相对较大,需要及时补充血液[3],而输血属于临床较为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方式包括血小板输注以及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等,其单独应用虽然均可以获得一定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实践困难,因此有研究提出联合输注方式可以明显改善失血状态[4]。本次试验研究分析了在为急性大失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输血治疗的有效方法及获得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式,选择2020年5月 31日至2021年5月31日河源市区收治的急性大失血患者的临床信息。依照收治时间顺序,按照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各选40例患者。研究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5.36±3.13)岁,出血至入院时间在15 min~2 h,平均时间(43.21±3.58)min,导致患者急性大失血的原因为消化道破裂9例,肝脾破裂8例,胸外伤6例,异位妊娠7例,全身多发伤10例;参照A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44.98±3.21)岁,出血至入院时间在18 min~2 h,平均时间(44.03±3.29)min,导致患者急性大失血的原因为消化道破裂8例,肝脾破裂9例,胸外伤7例,异位妊娠8例,全身多发伤8例;参照B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44.85±3.32)岁,出血至入院时间在15 min~1.8 h,平均时间(42.87±3.21)min,导致患者急性大失血的原因为消化道破裂10例,肝脾破裂9例,胸外伤5例,异位妊娠7例,全身多发伤9例。分析3组患者一般资料后可知,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治疗方法为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参照A组治疗方法为血小板输注治疗;参照B组治疗方法为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红细胞输血量在2000 mL以上。冷沉淀凝血因子剂量控制在10~20 U。成年人的血小板治疗量控制在2.5×1011/L以上。血小板输注治疗:在接受红细胞治疗的同时利用输液滤器进行血小板输注,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尽可能快的输注完毕。如患者的失血情况较为严重或出现同种免疫则需要增加输注剂量,具体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出血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将新鲜的冰冻血浆放置于1~6 ℃的水浴装置中进行融化,并在血液融化程度达到少量冰碴的状态后移除上层血浆,获得不易溶解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放置零下50 ℃的冰箱进行速冻,在使用前将其放置于温度为37 ℃的水浴装置中进行解冻,并尽快完成输注工作,剂量控制在10~20 U。本次试验研究中所有患者入院之后均积极对其原发病进行治疗,对酸碱平衡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进行纠正。在为3组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关护理与干预工作,医护人员要做好患者体温变化的密切观察,做好保暖工作,如发现患者有低体温表现则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同时,在实施输血治疗前要做好患者姓名、血型等相关资料的核对工作,保证静脉通道的通畅,并在发现患者尿液颜色有浓茶或酱油色变化后立即停止输血。最后要密切观察、评价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如果发现瘀点或瘀斑要立即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1.3 评价指标 本次试验研究中研究组、参照A组、参照B组患者的观察、评价指标分别为2 h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以及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

1.4 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学软件SPSS19.0作为本次试验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的统计学分析工具,2 h止血有效率的表示方法为百分比(%),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平均止血时间、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的表示方法为(±s),检验方法为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以P<0.05作为标准。

2 结果

2.1 3组患者2 h有效止血率比较 研究组40例,其中2 h有效止血的有38例,有效止血率为95.0%;参照A组40例,其中2 h有效止血24例,有效止血率为60.00%;参照B组40例,其中2 h有效止血25例,有效止血率为62.5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2 h有效止血率后可知,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参照A组与参照 B组患者,P<0.05。而参照组A与参照组B相比,2 h有效止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3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以及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比较 与参照A组与参照B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明显较短,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明显较少,P<0.05。而参照组A与参照组B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以及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比较(±s)

表1 3组患者平均止血时间以及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比较(±s)

3 讨论

急性大失血属于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意外、疾病及手术均可能导致这一情况出现[5],对于急性大失血患者来说其病情相对较为危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可能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在实施急性大失血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输血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有相关试验研究表明输血治疗的方式较多,不同方式的应用可能会获得不同效果,在此情况下需要分析更好的输血治疗方法[7]。

血小板输注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均属于临床应用较多的输血治疗方式,但是在单独应用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止血时间相对较长,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也相对较多,无法达到有效止血效果[8]。为了更好实现急性大失血患者的治疗,在实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联合输注的方式进行治疗,联合运用血小板输注与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不仅可以及时为患者补充丢失的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避免在抢救的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浓度降低的情况,预防了凝血功能异常,达到了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9]。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 h有效止血率显著高于单独输注患者(P<0.05);平均止血时间和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指标与单独输注比较显著减少(P<0.05)。谭宝华和梅雪[10]的研究显示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效果显著,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急性大失血患者实施输血治疗的过程中,应用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获得了相对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缩短了止血时间,获得了相对较好的止血效果,减少了24 h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但是否将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治疗作为一种推广的输血治疗方案,还需要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红细胞用量
2021年日本钛加工材在各个领域用量统计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