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方案的效果分析

2021-12-16 08:10郭松林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沙拉双歧溃疡性

郭松林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消化内科,辽宁 抚顺 11300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疾病,其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最常用的是美沙拉嗪,其属于5-氨基水杨酸,可减轻肠道炎性反应。而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弱是引起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美沙拉嗪治疗基础上联合微生态制剂的使用,可进一步对肠道菌群平衡进行调节,改善肠道屏障功能[1-2]。本研究将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就诊患者采取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取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影像学显示溃疡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ET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药物不良作用,分析了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方案的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男女分别21例和19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6.56±2.45)岁。溃疡性结肠炎患病时间14~23个月,平均病程(19.25±1.66)个月。体质量45~71 kg,平均体质量(58.26±10.14)kg;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 23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17例。治疗组男女分别22例和18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6.45±2.11)岁。溃疡性结肠炎患病时间14~24个月,平均病程(19.78±1.62)个月。体质量45~72 kg,平均体质量(58.12±10.21)kg;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24例,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16例。对照组、治疗组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治疗组就诊患者采取美沙拉嗪治疗,每次1 g,每日4次,口服用药,治疗8周。对照组对患者采取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美沙拉嗪每次1 g,每日4次,口服用药,治疗8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次420 mg,每日3次,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影像学显示溃疡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ET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药物不良作用。显效:治疗结束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ET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正常,症状消失,溃疡愈合。有效:治疗结束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ET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水平接近正常范围,炎症减少,溃疡面积缩小。无效:病情没有好转。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4.0软件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数据进行分析,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疗效达到97.50%(39/40),治疗后症状快速消失达到显效25例,症状改善达到有效的患者 14例,无效1例。总疗效远高于治疗组75.00%(30/40),该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快速消失达到显效11例,症状改善达到有效的患者19例,无效10例。P<0.05。

2.2 肠黏膜屏障功能各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 D-乳酸、ET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比较,P>0.05;治疗后对照组D-乳酸、ET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改善程度大于治疗组相应指标改善幅度,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各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肠黏膜屏障功能各指标比较(±s)

2.3 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影像学显示溃疡愈合时间 对照组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影像学显示溃疡愈合时间优于治疗组相应的指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影像学显示溃疡愈合时间对比(d,±s)

表2 两组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影像学显示溃疡愈合时间对比(d,±s)

2.4 药物不良作用 两组的药物不良作用中,对照组出现2例皮疹,1例头痛和1例白细胞减少,1例恶心,治疗组1例皮疹,1例头痛和1例白细胞减少,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属于非特异性炎性病变疾病之一,可出现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等。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而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免疫炎性反应发挥重要的作用[4-5]。

溃疡性结肠炎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专家认为原因如下。感染原理:一些细菌和病毒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巨细胞病毒和双歧杆菌,由于这两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与细菌性痢疾十分相似,有的病例粪便中有细菌培养,有的病例经抗生素有效治疗,似乎表明细菌感染与疾病有关[6-8]。免疫因素:自身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入侵肠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与直肠上皮细胞有交叉抗原。一旦人体感染了这些病原体,循环中的自身抗体不仅能与肠壁内的病原体产生反应,也能杀死自身的上皮细胞。最近在结肠上皮组织中检测到一种 40 kD抗原,是溃疡性结肠炎。在激活机体产生抗结肠上皮抗体的同时,也激活了结肠表面补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激活,能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并加重组织的炎性反应[9-12]。近几年来有报道称,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循环中的抗体和T细胞与热休克蛋白相互作用下,从而引起肠上皮损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B淋巴细胞计数、白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的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与细胞免疫改变有关[13-15]。遗传因素: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双生婴儿的单卵双生比例高。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相关抗原数目较正常。心理因素: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心理因素的作用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所致的心理障碍有关,从而导致肠壁发炎和溃疡形成。与正常人群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过程并无明显精神诱因。而溃疡性结肠炎术后患者原有的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紧张、偏执等均有明显改善。心理因素不是疾病的原因,而是疾病的后果[16-18]。

溃疡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特点是便血,危害极大。从粪便中的血容量可以判断疾病的严重性。本研究所述粪便中的大量血液为短期肠道出血,患者还会出现血压和血红蛋白下降。此时需要及时进行输血。肠管狭窄:一般情况下,患者病程5~25年以肠管狭窄为主,部位多在左半结肠或直肠。尽管临床无特殊症状,但可引起肠梗阻。另外,在肠道狭窄的情况下,也要考虑肿瘤的发生。肠穿孔:肠穿孔是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以左半结肠为主。临床上有效应用皮质激素是引起肠穿孔的主要危险因素[19-20]。

常规美沙拉嗪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疗效,其可减少白三烯和5-氨基水杨酸分泌,对氧自由基合成进行抑制,促使炎性介质释放减少而消除炎性反应[21-22]。

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抑制革兰阳性厌氧菌,可抵抗多种抗生素和有效耐酸,进入体内后可和肠道益生菌共存并消耗肠道内氧气[23],对腐败菌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有利于益生菌生长,还可分泌丁酸而加速肠黏膜修复再生,抑制肠道内炎症,抑制致病菌定植和繁殖,可增强内源性保护作用,可激活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黏膜局部防御功能,减少肠毒素的产生,促使肠道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物质的吸收[24-25]。

本研究中显示,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疗效高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影像学显示溃疡愈合时间短于治疗组,P<0.05。对照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D-乳酸、ET以及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均优于治疗组,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作用中,对照组出现2例皮疹,1例头痛和1例白细胞减少,1例恶心,治疗组1例皮疹,1例头痛和1例白细胞减少,P>0.05。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良好,相对于美沙拉嗪治疗组患者可加速溃疡愈合,改善免疫功能和强化黏膜保护作用,且安全性高,无严重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沙拉双歧溃疡性
能力
水果沙拉
圣诞树沙拉
夏日罐子沙拉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