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冠状动脉CT造影阴性的胆心综合征患者术前术后临床指标的临床分析

2021-12-16 08:10潘金兴陈红梅郑炜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窦性心胆道心电图

潘金兴 陈红梅 郑炜平

(1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2 福建省立医院干部保健办,福建 福州 350001)

1 资料与方法

胆道系统疾病可引起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同时伴随心电图的ST段或T波改变、心律失常等,这些表现和冠心病临床表现类似,随着胆道系统原发病的改善上述临床表现可明显缓解或恢复,临床上称为胆心综合征[1]。胆心综合征患者本身无心脏的器质性病变,但由于临床表现十分类似于冠心病故容易被误诊误治[2-3]。胆心综合征的诊断需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主要是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金标准,但由于该检查有一定危险且价格昂贵,既往临床研究较少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进行排除诊断,多是依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近年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CT angiography,CTA)在临床中逐渐普及,具有很高的正确率和阴性预测值[4-5],为排除冠心病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客观的指标。目前胆心综合征临床研究中采用冠状动脉CTA结果作为冠心病排除诊断指标的较少。本研究通过近3年来在我院肝胆外科住院,曾行冠状动脉CTA排除冠心病、拟诊胆心综合征的患者,通过患者术前、术后相关临床指标观察,进一步为胆心综合征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因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住院手术治疗,同时在手术前已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68例,平均年龄(52.62±4.9)岁;男性38例(55.88%),女性30例(54.12%);高血压病21例(30.88%);糖尿病13例(19.12%)。排除标准:已经诊断过冠心病的患者;急慢性心衰患者;心肌病、心包炎、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栓塞患者;严重电解质紊乱患者。拟诊胆心综合征的标准:术前冠状动脉CTA检查阴性,即主要的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率<50%[6],且具备下列两种情况之一:①住院期间出现心前区疼痛或胸闷症状或心悸症状。②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压低(J点后0.06 s测量,与等电位线相比)≥0.1 mV 或ST段抬高(J点处测量,与等电位线相比)≥0.1 mV(V2~V3导联成年女性需≥0.15 mV、成年男性需≥0.2 mV[7])或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拟诊胆心综合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前、术后7 d胸痛、胸闷、心悸的发作频率,观察入组患者术前、术后心电图指标:ST段、T波改变、窦性心动过缓、早搏发生率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的正态性采用Shapiro-Wilk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性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比较 所有入组患者术后胸闷、胸痛、心悸症状发生率及心电图ST段改变、T波改变及早搏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的对比[n(%)]

3 讨论

胆道系统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等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既往研究发现这些疾病患者常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和心电图ST改变、心律失常等表现,和冠心病十分相似,而心脏本身没有器质性疾病,这些临床表现随着胆道疾病改善可逐渐缓解,故称为胆心综合征[8]。胆心综合征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胆道神经反射学说、感染中毒电解质紊乱学说和胆道-心脏内分泌学说[9]。多数学者认为胆道神经反射学说是其主要的发生机制,心脏受T2~T8脊神经支配,而胆囊受T4~T9脊神经支配,二者存在交叉。胆囊炎导致胆囊压力增高、胆石症导致胆道张力增高,这些刺激通过脊髓同节神经反射脑干网状结构,再经迷走神经传至冠状动脉,引起其痉挛、收缩,使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由于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心肌电活动紊乱,故可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近年也有国外研究表明[10],受同一部位神经支配的内脏病变如胃扩张、肠梗阻也会引起类似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症状。

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1-17]胆心综合征的主要心电图表现为ST段改变约占50%、窦性心动过缓约占30%、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约占18%,其原因可能主要与上述胆心综合征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心肌缺血有关、随着胆道症状改善心电图基本可恢复正常,这与本研究相似,在本研究中ST-T改变患者约占58.82%,窦性心动过缓约占26.47%、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约占13.23%,术后上述改变较前改善,发生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胆心综合征首先要排除冠心病,既往研究多是依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排除冠心病,而本研究采用冠状动脉CTA阴性作为冠心病排除方法,较为可靠。

本研究不足之处: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由于条件限制,本研究纳入的病例数量尚不多;故本研究结论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胆心综合征可引起类似于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随着胆道系统疾病的缓解或治愈而明显改善。

猜你喜欢
窦性心胆道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261例诊疗体会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