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1-12-16 08:10林晓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阻塞性心理效果

林晓明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慢性疾病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气污染、雾霾、沙尘暴等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般采取药物治疗,并且治疗周期较长,由于长期的服用西药,药物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一定影响[4-6]。为此,本研究筛选在我院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现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抑郁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做出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进行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15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依据。本次研究已经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备案。本次研究已经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得到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所有涉及到患者的个人隐私的研究资料全部保密。按照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顺序,平均的将参与研究的患者们分成两组。每组人数相等各为79例。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为58~65岁,平均年龄(52.28±4.32)岁,其中男性 51例,女性28例,病程3~5年。对比组患者的年龄为59~66岁,平均年龄(52.93±4.55)岁,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 27例,病程3.2~5.1年。两组排除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在来院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为:每日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护理指导,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脉搏、血压,CT检查等检查。对患者进行其他如饮食等方面的简单指导。

研究组患者在来院就诊、治疗期间采取心理护理模式干预治疗,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对患者的相关资料收集并建立相关的护理档案。每位患者由于年龄、体质、个人学历以及工作经历、病症特征的不同,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患者来院后,建立详细患者病情个人信息档案,以便于更好对患者进行护理。②护理人员的选择:在对老年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护理前,要选择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不仅要有护理工作经验,还要有沟通技能以及良好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时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这样才能在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中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③住院环境的选择。部分年龄较大的患者或者患有其他慢性病患者,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因此对个别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要为患者安排舒适的住院病房。为患者选择较为安静的病房,病房的位置远离电梯、楼梯等,这样能保证患者能够安静休养,病房要定时消毒通风,可以适当在病房中放置一些绿色植物,这样给患者能够带来一定心理上安抚感。④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治疗期间,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还需要在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广义的心理干预护理。老年人由于身体功能逐渐退化,加之病症的影响,因此往往出现体质下降的情况。所以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心理护理。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在患者治疗期间对于病情的改善以及身体恢复的重要性。为患者进行日常饮食的护理指导,指导患者应该多食木耳、绿叶菜等纤维食物,在治理前期,不易进食肥肉及油腻辛辣食物,禁酒。同时可以多饮菊花茶等清热败火食物等。⑤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患者在治疗期间,按照医师的医嘱,对患者每日用药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用药护理指导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药治疗的重要性,特别是按时、按剂量服用药物。叮嘱患者及家属,不可私自增加患者的用药剂量,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私自增加剂量的危害,同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一般的不良反应如便秘、胃痛等如何解决。如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应该立即停药并就医。⑥对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医学知识的科普。很多老年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并不了解。部分患者认为治疗时间长是由于自身已经患有疑难杂症,无法根治,因此产生了抗拒与沮丧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为了能够让广大患者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医学知识与防治,要对研究组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医学知识科普,科普的主要内容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般病情特征,主要表现,以及致病原因。容易发病的人群。如何治疗以及治疗后的预后等。在对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学知识科普时,要耐心的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根据不同患者的疑问进一步解释。⑦心理沟通疏导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老年患者由于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往往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治疗期间,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疏通,医护人员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沟通疏导,了解目前患者的心理状态,饮食,生活情况等。在沟通期间如患者出现焦躁的情绪,不要与患者进行争辩,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了解患者目前的真实想法,根据患者的诉求与焦躁情绪,逐一为患者进行解答。要给予患者自信心,同时在安抚患者时候,可以举证一些积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案例,给患者树立自信心,以便患者能够配合医师积极治疗。⑧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患者,在日常行动上会相对于一般人较差,但是在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后,仍然要鼓励患者多进行运动,日常可参加散步、打太极拳等。日常运动可以改善患者自身体质,增强免疫力。同时可以转移患者的视线,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有效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促进患者的食欲。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以及病情好转。

1.3 观察指标 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对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别的记录与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消失且无不良反应或者是轻微的不良反应;有效: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并伴有轻微的不良反应、无效: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且有比较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对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计量资料以(±s)表示,t做检验,(%)作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数据分析用SPSS 20.0统计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统计 从统计的结果来看,对比组经过护理干预后的治疗效果要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统计(n,%)

2.2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统计 经过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后,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研究组患者要轻于对比组患者(P<0.05);从生活质量评分统计来看,对比组低于研究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对生活质量评分统计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呼吸系统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病的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群体,老年患者居多[7-8]。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大气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10]。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为23%,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导致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1-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医学界尚无准确定论。一般认为致病原因主要与环境、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及细菌感染等有关[13-1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严重时会出现胸痛、胸闷等。临床上一般采取口服西药的方式进行治疗[15-17]。虽然现代医疗科技不断进步,西药已经能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根据临床调查报告显示,部分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是因为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影响了治疗效果[18-20]。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在我院呼吸科进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的方式进行护理。通过心理干预护理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统计与分析,发现相对于传统护理下的相应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干预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进一步拉近医护关系[11-12]。因此,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阻塞性心理效果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心理感受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