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12-16 08:10李婷婷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医护肠梗阻直肠癌

李婷婷

(大连市中心医院胃肠科,辽宁 大连 116033)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高发的一类恶性肿瘤,其肿瘤形成原因与肠息肉、慢性溃疡性肠炎、饮食习惯、遗传等密切相关[1]。随着肿瘤组织体积的不断增大,患者极易出现局部腹痛、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临床症状,甚至可能发生癌细胞扩散、转移等情况[2]。该疾病多采取手术治疗,及时切除肿瘤组织,进一步减轻手术损伤,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在围手术期应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准确配合麻醉师、主治医师等完成各项医护工作,尽可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加快术后康复进程[3]。本研究旨在分析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中心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经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年龄26~74岁,平均年龄(47.62±9.35)岁;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肿瘤类型:直肠癌26例、乙状结肠癌20例、其他4例。研究组年龄28~73岁,平均年龄(48.07±9.28)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肿瘤类型:直肠癌27例、乙状结肠癌1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4]:血液生化检验结果正常者;凝血功能与血管功能正常者;术前未出现肠梗阻病症者;患者及家属知情手术方案与护理方案,且自愿签订手术与研究同意书;胃肠道及消化系统无其他肿瘤疾病者;经实验室检查、手术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符合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标准者;通过诊断需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5]:癌细胞扩散或转移至其他组织或系统者;具有免疫系统功能疾病、传染疾病、感染疾病者;心肝、肺部、肾脏、脾胃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智力或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者;近6个月进行过腹部手术治疗者;有手术禁忌证或麻醉药物过敏反应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者;存在神经系统功能疾病者;生存时间<3个月者;病情诊断无须手术治疗者;语言沟通存在严重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围手术期应用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术前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给予全流质食物,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体温、脉搏等生命体征。研究组围手术期应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主要内容如下。①成立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小组:小组成员主要有护理组、麻醉组、医师组,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身心条件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表。②术前心理干预:由康复小组成员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了解患者内心变化,通过知识讲座、健康手册与资料发放等途径,加深患者对结直肠癌知识、手术知识、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康复流程的了解,重视术后早期活动与饮食,疏导患者对癌症的恐惧感,缓解不良心理情绪,鼓励患者乐观、积极面对疾病与手术治疗。③术前准备干预:嘱患者术前禁食6 h、禁饮4 h,同时术前6 h需根据医嘱用开水冲泡2包聚二乙醇电解质散剂成2000 mL溶液,指导患者口服,术前3 h需告知患者口服2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对于糖尿病者,需饮用200 mL淡盐水。④术中护理:待患者进入手术室,需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操作,并采用加温毯、液体加温等方式,将患者机体温度控制在36.0~36.5 ℃,充分保暖,且术后需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注意冲洗用的生理盐水需加温至适宜温度,同时准确配合手术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术中无须经鼻放置胃管。⑤术后疼痛护理:手术完成后,为患者留置静脉镇痛泵,并通过播放舒缓音乐、肢体按摩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同时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每日静脉滴注2次,每次推注40 mg,实现预防镇痛。⑥术后康复护理:术毕患者转入病房后,协助患者调整至半卧位,且保持6~8 h,待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体征稳定后,意识清醒,需指导患者咀嚼口香糖,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经腹部听诊确定肠鸣音恢复情况,嘱患者多次少量饮水,肛门排气后给予流食,逐渐过渡至半流食、普通食物,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72 h,对于术后难以自主活动者,需进行双下肢气压治疗,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变化体位,避免深静脉血栓,手术完成24 h后需指导患者下床活动,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术后36 h拔出导尿管。

1.4 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各项时间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鸣音恢复时间为(5.60±0.91)h、肛门排气时间为(26.64±9.42)h、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2.28±4.01)h、住院时间为(10.07±1.3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时间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时间指标对比(±s)

2.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即肠梗阻1例、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即吻合口瘘1例、肠梗阻2例、感染2例、出血1例。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于40~70岁男性,其中常见的类型包括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多为腺癌,且癌细胞可通过直接蔓延、血液循环、淋巴等方式播散至其他脏器与组织[6]。结直肠癌的发生原因与肠道息肉、慢性溃疡性肠炎、饮食习惯、遗传等密切相关,在肿瘤形成初期无明显症状,待肿瘤不断增大后,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局部腹痛、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待肿瘤发展至晚期时,许多患者会出现体质量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

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7]。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饮食习惯逐渐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长现象,且年龄越大发病的可能性越大[8]。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手术能及时切除病灶,减少癌细胞扩散与转移,但对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极易引发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并发症[9],故需要于围手术期应用护理干预。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护理作为当前临床康复常用的一种新型理念,其护理重点在于术后康复,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成立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小组、术前心理干预、术前准备干预、术中护理、术后疼痛护理、术后康复护理等干预方法,充分发挥护理人员、临床医师、麻醉师共同协作的作用,缓解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保证结直肠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同时能疏导患者对肿瘤的恐惧感,缓解不良心理情绪,引导患者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按时完成身心准备,维持机体适宜温度,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缓解术后疼痛,促使胃肠功能及早恢复正常,保证肢体正常活动功能[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各指标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由此可知,为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护理,能促使及早下床活动和胃肠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而言之,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不仅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还可有效降低术后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积极促进腹腔组织与肠道功能康复。

猜你喜欢
医护肠梗阻直肠癌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RP及GRPR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