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1-12-16 08:10甘婉瑜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冠心病情绪心理

甘婉瑜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冠心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具有治疗效果好、术后康复快、并发症较少等优点。但介入手术医师及患者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患者手术期因心理应激导致患者典型的不良情绪反应,出现严重焦虑症或者抑郁症的症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及手术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既往研究报道,过高的心理应激对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起很大作用,重者可发生意识丧失,甚至猝死[1]。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焦虑症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不良应激反应。随着人类认知的不断发展,医学理念也随之改变,放松训练对患者的应激反应、负面情绪产生积极影响并在这些方面得到广泛开展,研究表明音乐放松治疗在外科手术患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终末期的治疗中也存在一定的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2]。本文拟研究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对老年冠心病(CHD)介入治疗患者在围手术期心理应激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对此,本研究将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在减少患者的心理应激、改善睡眠质量方面价值较高,现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挑选了于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经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心脏彩超等确诊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并观察和分析了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首次确诊及治疗者。②首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者。③神志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者。④无药物过敏禁忌者。⑤病情得到控制,无并发症者。⑥对研究项目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合并重度心肝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②自身代谢所产生疾病者。③无法交流者。④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⑤既往有睡眠障碍者。⑥近3个月服用抗精神病性药物者。⑦不配合调查研究者。对照组49例,男女比例为5∶2;年龄60~89岁,均值大致为(76.45±5.77)岁;病程2~24年,平均(13.39±4.04)年;并发疾病:高血压25例,糖尿病10例,心律失常6例。观察组49例,男女比例为6∶1;年龄59~90岁,均值大致为(76.56±5.66)岁;病程2~25年,平均(13.40±4.03)年;并发疾病:高血压22例,糖尿病11例,心律失常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接受冠心病常规护理措施,结合其心理状态、生活、工作、饮食习惯及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精神及情绪状态,对就医时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了解,为患者提供冠心病知识、冠心病介入手术知识、饮食、用药及运动指导等,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其常规康复锻炼等。

1.2.2 观察组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前提下给予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具体如下:

1.2.2.1 心理护理:①认知干预。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对疾病的认知及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疾病发病机制、危害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的认知等内容,以此让患者对疾病有个正确的认识,认真配合好临床,布置临床工作。积极解决患者疑惑,护理人员一定要了解患者的心声,给予适时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及时解答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疑问,从患者的角度,切身感受患者的情绪状态,与患者构建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心理不安应激反应,提高治疗积极性。②情感支持。研究表明,好的情绪状况常常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给患者带来较好的就医体验。因我院是无陪护医院,良好的就医环境及医疗护理服务,能给冠心病患者带来更为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但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一时无家人的陪伴,情绪上较为低落、寂寥,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问题,给患者在生活上、情感上予以关心、照顾,告知患者无陪护的好处,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同病房或同病区冠心病介入术后成功康复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利用同理心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社会支持。鼓励患者利用电话、微信、网络向家人和朋友倾诉,增加互动合作机会,良好的家庭沟通可充分调动家庭的力量给予患者情感支持,进而使患者树立信心,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认知,减轻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仍有相当多老年患者,尤其是农村老年患者由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由于视力、听力差等原因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并且家属只能在规定的探视时间探视患者,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会感到孤独、无助,护士应关注到此类老年患者,采用多种方法增加患者与家属沟通交流的机会,如在患者需要拨打家属电话时给予帮助,教给患者手机的简单操作方法,在病区提供老花镜等。

1.2.2.2 放松训练:是使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由紧张状态朝向松弛的一个过程,可以通过深呼吸、聆听音乐、想象放松、冥想放松等方法。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躺姿,两脚向两边自然张开,一只手放在上腹,另一手自然放在身体的体侧,进行深而慢的呼吸,感受腹部的涨落,吸气和呼气的中间有一个短暂的停顿。通过意识的吸气—放腹—呼气—收腹等的呼吸指导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结合患者的教育程度及理解力、个人喜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推荐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缓解其紧张情绪。

1.3 评价标准

1.3.1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omg Anxiety Seale,SAS)的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是测量分析患者焦虑轻重程度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SAS评分40分及其以上,则说明患者存在有焦虑症状,总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的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是用于测量分析患者抑郁的轻重程度,广泛应用与门诊患者的初筛、情绪状态的评定等。SDS评分40分及其以上,则说明患者存在抑郁症状,总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严重[3]。

1.3.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适用于评定睡眠障碍患者、精神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也适用于评估一般人在最近1个月的睡眠质量。此量表包含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障碍等内容,每个成分按0~3分计分,PSQI总分为以上各成分的总分之和,得分在0~21分,0分代表很好的睡眠质量,21分代表很差的睡眠质量,将得分≥8分作为评判睡眠障碍的标准,兴奋越高则睡眠质量越不好[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包所有数据均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组间显著性差异描述。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状态分析 护理前,两组SAS及SDS评分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及SDS评分相比有显著的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SAS及SDS评分对比(分,±s)

2.2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分析 护理前,观察组睡眠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睡眠质量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s)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良生活习惯和情绪等都会引起冠心病。冠心病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般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更是该病的高发人群。老年冠心病常需介入治疗,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一种无创的有效治疗方式,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会产生一定的并发症[5]。另外,介入术后通常会给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相当高的、稳定的激素反应,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等问题,往往会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严重者会导致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安全[6]。对此,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给予手术治疗同时,还要提供一定的护理干预服务,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早日恢复健康。

心理护理可以通过对患者在认知、情感、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干预,认知干预方面,通过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解决患者存在的疑虑,改善心理不安应激反应。情感干预,告知患者良好的情绪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邀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予以心理疏导,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7]。社会支持,让患者多与外界沟通,调动患者家庭成员参与其中,提高患者认知,减轻负性情绪。通过心理护理改善患者错误认知,使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情绪得到舒缓,从各方面改善其不良心理[8-9]。配合放松训练,针对患者特点及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大脑皮质相关部位产生影响,出现以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使患者接受心理卫生教育,纠正自己的心理缺陷;并且放松训练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调动了患者参与的主动性。在具体放松训练当中,通过聆听音乐、腹式呼吸、催眠等多种形式,指导患者深呼吸或气功吐纳,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音乐列表,播放优美舒缓乐,改善其不良情绪[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睡眠质量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实施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舒缓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本院对接收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配合放松训练,可改善患者心理应激、睡眠质量,可在临床当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冠心病情绪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理感受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