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针对性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依从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

2021-12-16 08:10齐金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偏瘫依从性脑梗死

齐金红

(江西省进贤县中医院,江西 进贤 331700)

脑梗死属于常见的疾病类型,多数患者伴有偏瘫、失语等并发症问题,患者在承受治疗压力的同时,家属在经济上、照顾上的压力也会反作用于患者,导致患者发生放弃治疗,依从性不高等问题。而对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这不仅影响康复疗效,也会对患者的治疗信心产生影响[1]。本研究提出分期针对性护理策略,帮助患者逐步进行行为改进,降低致残率,提升生活质量。本研究人员以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2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析护理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人员以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的时间基准,收集我院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共有男性46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为(62.30±7.40)岁,平均病程为(15.90±0.64)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的各个方面的对比,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显著的可比性。试验是在家属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并向我院伦理委员会报告,获得批准。排除免疫系统重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如对患者的住院期间康复指导,在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康复情况。观察组则为分期针对性护理策略,首先,针对急性期患者,患者失去运动、语言能力则会存在着不小的心理问题,情绪变化会降低依从性,必须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告知病因、治疗方案、康复方案,协助患者体位管理。对于稳定期的患者,则需要开展康复指导,如体位转变、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逐步增强力度,并做好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以鼓励、支持为主[2]。此外,可开展延续性护理,针对患者的出院后生活予以指导,需要家属在场,可以更好地提供建议,以及发生问题后及时复诊,与医护人员联系。

1.3 评价标准 本次试验需要对患者的生活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分析,采用Barthel量表,主要涉及穿衣、如厕、大小便控制、洗澡、平地行走等相关生活的自理情况,共计10个项目,可分为无依赖(100分)、轻度依赖(60~99分)、中度依赖(41~59分)、重度依赖(0~40分)。此外,可了解患者的病情控制情况,结合NIHSS量表结果做出分析。最后,则是治疗依从性考核,可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以及未依从。

1.4 统计学方法 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采用SSP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结果的分析,计量材料都要采用±标准差(±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差异性具备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结果为P<0.05,证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得分为(74.16± 4.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36±4.97)分,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NIHSS评分(4.19±3.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5±4.18)分,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与NIHSS得分情况对比分析(分,±s)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与NIHSS得分情况对比分析(分,±s)

与此同时,在护理依从性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93.0%(40/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0%(37/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脑组织血液循环供应障碍有关,并由此导致了脑组织软化坏死。有研究指出,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生率较高达25%,患者即使得到有效治疗,其并发症增多,且由于肌张力异常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生活能力下降,缺乏自理性[3]。据相关资料表明,超过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神经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4]。

在实施分期针对性护理后,有助于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做到环环相扣,具有整体协调、统筹性,从而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能够发挥护理责任制的优势,突出医护合作的重要性[5]。具体而言,不同阶段患者的康复计划存在一些差异,主次计划也会影响治疗结果。患者在了解到疾病相关知识后能够主动提问,积极地参与到治疗而不是被动参与。此外,以患者需求作为护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医护人员应当了解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情况与个人生活状态,尊重患者意愿并给予帮助。与此同时,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有利于提升护理的依从性,并积极地面对治疗。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对生活有着较大影响,整体治疗难度高。由此,在护理期间,最为主要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个人活动能力,并结合个体差异性制订科学的护理计划。首先要认识到患者行为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由此,心理需求、生理需求也会发生转变,而分期针对性护理则可以结合不同行为阶段来制定、调整护理干预策略。对于脑梗死偏瘫急性期的患者,首先则是由于生活难以自理而存在的心理焦虑和恐慌,这就会导致治疗受到阻碍,由此,开展心理教育,安抚患者是第一位。对于稳定期的患者,更多是肢体康复需求,能够接受疾病所带来的实际困境,并努力改善。而康复训练可以刺激运动通路上的神经元,从而恢复运动能力,早期康复锻炼对于患者而言十分必要[6]。对于恢复期的患者,其对治疗效率存在疑问,积极性下降,此外还有部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不理想,会产生退缩心理[7]。也有患者对治疗产生依赖,导致生活自理并不如预期良好,由此可见,要结合患者的个人情况作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8]。

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更高,更贴近医嘱内容,对于良好预后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期间逐步改善了生活活动能力,在规范的护理支持下,结合不同阶段的康复要点进行护理规划,从而提升了护理效率[9-10]。

综上所述,采用分期针对性护理有助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肌力,提升患者的护理治疗依从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偏瘫依从性脑梗死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