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下早期运动干预对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1-12-16 08:10金爽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结肠癌协同腹腔镜

金爽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1)

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好发于结肠黏膜表皮,属于恶性占位性病变。现阶段临床中通常利用手术进行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开腹后病变部位显露性理想,病灶可彻底清除,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容易产生并发症,恢复期长[1]。新时期腹腔镜技术飞跃式发展,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2]。术后患者康复效果影响因素较多,并发症是影响较大的一种,相关研究证实,长时间卧床是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影响因素,为此术后建议尽早运动。协同护理模式工作重点为提升患者主观能动性,强化其依从性可积极完成自我护理,对早期运动具有积极作用[3]。为此,本次研究重点为分析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再协同护理模式下实施早期运动干预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58例结肠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均为79例。对照组男46例,女33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65±2.84)岁。观察组男43例,女36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为(58.15±3.61)岁。以上不同组别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结肠癌,未发生肿瘤远处转移,具备手术指征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意识清晰配合度理想;患者家属详细了解研究详情后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文件;排除精神疾病患者;语言、运动或是意识障碍患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运动指导: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术前进行术后早期运动宣教,发放知识手册,鼓励患者术后进行肢体被动和主动运动,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机体恢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协同护理模式为基础开展早期运动干预,具体方法为:①科室成立早期运动干预小组,共同制订术后早期运动干预方案,进行完善后推行到科室中,对运动方案进行细化,提升其操作可行性;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制定运动目标,调查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是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均数为8.25 d,因此早期活动干预周期为1~7 d。②手术当日清醒后,协助患者完成肢体被动活动,主要包括呼吸功能训练,例如指导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进行腹式深呼吸,强化呼吸功能和运动耐受;每日运动时间不高于2 h,患者能够自行运动,也可以由家属协助其完成被动运动。③术后第1天,完成床旁坐立,耐受者可离床活动,时间不高于1 h;术后第2天,建议离床活动时间为2 h,推荐短距离行走,患者可近距离独立步行,或是在家属陪同下在走廊行走,每次步行不超过500 m;术后第3天,建议离床活动,时间为4 h;术后第4天,建议患者离床活动,时间为6 h;术后第5~7天,保证每日离床活动6 h;各项运动可分次实施,要求循序渐进,务必保证劳逸结合,严格按照发放的运动计划完成。④建立协助护理小组,组成成员为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和患者,护理人员详细记录任务执行情况,并纠正错误认知,告知改正措施;明确患者运动效果及存在的不足,定期进行巡查,鼓励患者坚持运动,并完成当日运动目标。

1.3 观察指标 依据杜克活动状况指数(DASI)中文版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身体状况,最高分值为58.20分,分值提升提示身体活动能力良好[4]。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价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得分越高提示疲劳症状越明显[5]。汇总两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6]。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预后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耗时较对照组短,术后7 d MFI-20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2周DASI评分较对照组高,各项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预后指标组间对比(±s)

表1 各组患者预后指标组间对比(±s)

2.2 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对比

3 讨论

结肠癌为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多用手术进行治疗[7]。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后并发症情况不理想[8]。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进步,腹腔镜手术技术逐步成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9]。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可明显改善传统开腹手术存在的弊端和问题[10]。即便是微创手术,仍属于侵入性操作,会增加机体代谢异常或导致内环境紊乱。特别是腹部手术会明显抑制患者胃肠功能,极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也会增加系统性炎性反应综合征[11]。为此,手术治疗在保证治疗效果同时,还需要重视保证术后康复效果,需要辅助使用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关研究结果证实[12],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患者能否实施早期运动具有直接关系。临床中逐步推行早期运动,考虑到人员和护理资源等因素导致临床应用受限[1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研究中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临床中,通过提升患者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强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能够使家属参与到患者的康复中,提升术后康复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耗时较对照组短,术后7 d疲劳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2周身体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在协同护理模式下开展早期运动干预对于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缩短术后康复耗时。主要原因为协同护理改善了原有的灌输式指导教育方法,强调多方合作,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护理工作,邀请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康复护理方案[14]。提升患者运动积极性,能够尽早配合各项活动,从而能够强化运动耐力,缓解疲劳症状,促进肠胃功能恢复并提升身体状态[15]。

综上所述,结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在协同护理模式下开展早期运动干预,可促进术后肠胃功能和身体状况尽快恢复,改善患者疲劳感,控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升康复效果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及运用。

猜你喜欢
结肠癌协同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