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护士癌痛知识培训中的应用

2021-12-16 08:10谢瑞红郑柳玉许彬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34期
关键词:癌痛品管圈护士

谢瑞红 郑柳玉 许彬彬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据RAIC公布的最新数据:全球新发癌症者共计1929万人,乳腺癌位列榜首。在癌症高发背景下,癌痛在癌症患者中出现的可能性也随之升高,八成左右晚期患者伴有癌痛。对于此类患者若在护士培训中,以品管圈为核心开展癌痛知识培训工作,能够提升护理有效性[1]。本文于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的在职护士中,随机选取16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放疗科16例护士为样本,对照组8例,年龄(32.57±1.67)岁,护理年限(5.46±1.07)年。观察组8例,年龄(33.78±1.54)岁,护理年限(5.36±1.08)年。两组护士具有可比性(P>0.05)。本次研究中选定患者中肺癌患者 8例,鼻咽癌患者4例,乳腺癌患者6例,其余癌症者2例,在护理后指引患者对护士的护理行为满意情况予以评估,而后汇总数据。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护士的从业经验均在一年及以上。②参与本次护理满意度考评活动的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加。③伦委会认可此次研究成果。排除标准:①身患急性病或有语言沟通障碍的护士。②妊娠期护士。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1.3.1.1 对照组 护士采用常规培训方法,以理论讲解、实操指导方式为基础,使其对癌痛知识进行学习,并按照对应的培训步骤落实护理工作。

1.3.1.2 观察组 护士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应用品管圈方法,其细节如下:①成立品管圈小组。将8名护士组建成一个团队协作小组,其中选定高年资护士担任圈长,并在护士长等人员的统一安排下,为其开设各种主题式培训活动。如以癌痛评估为主,教授护士准确记录癌痛患者的疼痛等级以及变化规律,学会利用数字计分法实现动态评估。②健康宣教。由护士长对组内成员的护理行为进行针对性指导,选用多媒体讲解方式,为护士普及癌痛诱发原因、癌痛危害性、癌痛患者心理状态等综合知识,而且还需要专门对护士的应变能力实施专项培训。尤其对于癌痛患者的哭闹、喊叫、跌倒等突发性不良事件,护士需从容对待,以心理安抚外加辅助按摩等方式,舒缓患者痛苦。经过此部分的培训,护士应变能力将得以提升[2]。③现状分析与拟定改进计划。随时记录患者的实际诉求,收集患者的护理反馈结果,而后了解每名护士的护理问题,之后为其编制个性化护理培训方案,促使护士快速精准的知晓个人工作中的不足。此外,还需借助实践演练方法,为患者模拟真实癌痛护理场景,从模拟表现中发现问题,逐一解决问题。特别是对突发昏厥的癌症患者,需立即采取急救方法,维护患者安全。同时,还为护士发放知识手册,引导护士随时回顾癌痛护理知识,加深印象的基础上,形成严谨态度。

1.3.2 干预方法 护理行为满意度评估标准:由本院放疗科患者,对护士护理行为进行打分,为其发放信效度优良的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分数在85分到100分之间属于非常满意,在60分到84分之间为一般满意。若评分在60分以下,代表患者对护理行为表示特别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8×100%。

护理质量评估标准:从疼痛宣教、疼痛随访、疼痛动态评估、体温单记录疼痛条目分别打分。每一项最高分为5分。其中每项条目都具有明确的测评细节。如疼痛动态评分中,要求护士随时以数字计分法,对患者癌痛强度予以记录。由护士长对护士的临床表现予以打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佳。

综合能力测评标准:以本院自制的百分制考核试卷为标准,对其护理前后的癌痛知识掌握程度予以考核,并且为其组织实践操作考评项目,从中分析护士的实操能力[3]。另外,专门为其设计患者突发状况演练活动,在实际演练中知晓应变能力。得分高者,综合能力突出。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者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②观察护士护理质量评分。③观察护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测评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用(±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进行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 患者对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行为满意度较高(P<0.05)。见表1。

表1 患者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对比[n(%)]

2.2 对比护士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s)

2.3 对比护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测评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培训前综合能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培训后综合能力测评结果较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测评结果对比(分,±s)

表3 两组护士培训前后综合能力测评结果对比(分,±s)

3 讨论

在放疗科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癌痛症状。一般而言,引起癌痛的原因多有3种。其一是患者受恶性病变组织的刺激产生疼痛感[4]。如胃癌压迫内脏、骨骼;其二是患者因神经损伤形成癌痛;其三是放疗中致使患者局部组织细胞受损,继而形成剧烈疼痛感[5]。面对癌痛患者,要求护士及时采取适合的护理方法,为患者讲解癌痛相关知识,以免患者在反复疼痛中产生不良情绪,影响放疗效果。本次研究中提出的品管圈培训方法,是通过汲取癌痛护士实践经验,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护理环境下,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继而增加护士癌痛知识积累量[6]。结合培训前后护士差异性表现,可归纳出品管圈的应用优势:第一,激发护士潜能。在组建品管圈小组后,护士可以根据自身在癌痛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成果,担负起具体的护理职责,并切实讨论规范化护理步骤[7];第二,提升护理质量。在护士长的统一指导下,护士能够灵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癌痛缓解方式,减少护患纠纷风险。特别是综合能力考评成绩比培训前实现大幅度提高[8];第三,培育护士的问题意识。对于护理问题,可在互动中找到改进思路,继而优化放疗患者的护理环境[9]。经由观察组相关数据:护士在应用品管圈后的癌痛知识培训中,患者对护理行为的满意度为95.00%;护理质量中疼痛宣教(4.15±0.79)分,疼痛随访(4.11±0.65)分,疼痛动态评估(4.37±0.44)分,体温单记录疼痛(4.67±0.32)分;理论学习能力(90.46±8.03)分,实操能力(93.57±5.98)分,应变能力(89.98±8.97)分,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由此证实在癌痛知识培训中应用品管圈,护士综合能力与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患者对其满意度也更高,有助于实现放疗癌症患者病情的稳定控制,优化护理服务[10-11]。综上所述,对放疗科护士癌痛知识培训工作应用品管圈,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的护理能力,增加患者满意度。因此,可在培训中选用此培训方法。

猜你喜欢
癌痛品管圈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