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军队院校科技创新人才培育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2021-12-16 14:29李方溪李浩张颖郭莉莎高琛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军校学员创新素质培养体系

李方溪 李浩 张颖 郭莉莎 高琛

摘要:科技创新需要人才具有综合的创新能力素质,但是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素的培养是一个系统且繁复的过程,需要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和条件保障等各方面综合考量、统筹安排,只有构建科学规范的制度和机制,才能保证军校学员科技创新人才长效培育有条不紊,持之以恒的开展。

关键词:军校学员  创新素质  培养体系

随着当前军校教育改革发展制度的不断深化,军校学员的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科技创新素质的养成是军校学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也是军校学员内涵式教育的要求。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能否取得实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要健全和完善军校学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制度,使其科学化、规范化,这是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培养学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一、当前军队院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1、各主体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军校学员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以“课余活动”的形式展开,目前来看,各级主体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发挥并不充分。学校机关没有明确自身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责任和职能,更多扮演的是组织科技活动的领导者角色。授课教员通常以主导式教学方式比较普遍,实验教学也是验证性为主,实践性教学更多是装备流程操作,研究性、探究性动手实践环节相对缺乏。

2、创新素质培养的组织体系不够完善

近年来,军队院校针对学员科技创新素质培养在组织体系上进行了一些改善,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应的教学目标往往以任职需要为导向,基本是按照岗位设置专业,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学员忽视创新素质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基础宽厚、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本科人才。学员创新素质培养的主要目的不是进行创造发明,取得重要创新成果,而是在教员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军校学员入校就确定了本科阶段所学专业,中途不能进行改换,计划性较强,学员的自主选择性基本没有。如果学员对所学专业如果兴趣不高,易造成学习动力不足,从而导致学员对于科技创新的兴趣难以得到提高,出现科技创新培育与实际管理操作脱节的现象。

3、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不够系统化

虽然有些军校学员自身参与科研实践的积极性较高,希望利用課余时间能够通过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拓广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素质,但是由于日常学习及训练任务较重,特别是各种学术讲座和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竞赛大都是“课外”活动,很多学术文化活动主要依托各个学院牵头进行,由于各个学院之间的差异性,特别是时间上协调难道,无法保障军校学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参与,特别是在学校一级机关系统化总体统筹安排上保障不够,导致许多优秀资源无法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及效应,因此,亟待以新的思路,通过创新机制,调整培养计划,全面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二、科技创新人才需要具备的特质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在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具备相应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因素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创新知识和创新实践。科技创新素质的养成是军校学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关键,也是军校学员内涵式教育的要求。军校学员在经过四年创新培养训练后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1)具有夯实的创新理论知识,学员能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常见的生活或工作问题。

(2)具有基本的创新技能。学员能够从已经接触过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能够动手解决生活或工作中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3)具有敏锐的创新思维。学员能够在科学研究和工作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能够对现有概念、原理和方法等进行批判性思考,了解其应用的条件及局限性,能够综合运用自身学科背景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4)形成优秀的创新人格。学员能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利用相关网络资源、文献检索系统以及各种相关学科知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并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

三、构建军队院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议

(一)完善创新素质培养的管理体系

军校学员创新素质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科技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根据活动开展的原则,结合军队院校现行编制体制,制定和完善学员科技创新竞赛相关办法,规范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学院、大队和学员三级管理模式,以及教研室指导体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机制。完善科研学术工作管理办法,制定科技竞赛奖励措施,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可靠保障。

(二)构建创新素质培养的制度体系

为使学员创新素质教育成为一个经常性化、制度化的品牌项目,加强学员科技创新活动硬件及软件条件建设,对科技创新实践场地统筹协调使用,打破学院、专业界限,面向学员全面开放。经费保障上,对学员科技创新活动专项预算、专项资助。以项目组形式组建“科技创新指导团队”和“科技创新专家团队”,重点指导培养创新启蒙阶段(大一)和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大二)学员。在学员创新团队组建,以三、四年级为主,二年级为辅,从中遴选出理论知识全面、有培养潜力的学生成立科创俱乐部或科创项目团队,通过以点带面,激发学员科技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和培养协同合作精神,提升学员整体创新水平。

(三)搭建多维系统的创新实践载体

分层分类搭建试验探索平台、工程实践平台、综合创新平台交流学习平台等梯次递进、开放协同、融合共享、全程培育的多维创新实践载体,解决了学员创新素质生成中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短板和不足的普遍性问题,创新启蒙阶段,可以学术活动为创新交流载体,促进学员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强化创新人格素养,提高科研探索兴趣和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培养阶段,依托工程坊为实践平台,加强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升华阶段,初期以学校组织科技竞赛为综合创新平台,发掘学员创新潜能;中后期以国家和军队组织的大型科技创新大赛为交流平台,激发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提高学员掌握运用综合知识能力。切实满足学员需求,搭建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素质培养实践载体和活动平台。

(三)建立创新素质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实施“创新素质培育”的指挥棒,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学员增加自律、自学能力,对学员行为塑造有很大的导向作用。为充分调动指导教员和学员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创新素质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科竞赛、科技讲座、科技论坛、科普参观等活动效果进行总结梳理,注重对各类科技活动项目和组织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以达到巩固活动成果,总结工作经验,扩大活动影响的目的。对创新素质的评价只是以附加分的形式在取得相应竞赛成绩的基础上予以体现。主要根据学员的创新素质培训经历、科研活动参与情况、科技创新竞赛名次以及发表论文级别等指标,形成创新素质评价体系,对优秀成果给予荣誉奖励,对学员个人竞赛成绩纳入学员综合素质评价,与个人毕业分配挂钩,对指导老师计算科研工作量,对参赛单位成绩纳入基层双争评比。

学员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系构建一个系统且繁复的过程,需要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综合考量。以“宏观鼓励、兴趣驱动、全程指导、学员自主”的思路[5],面向广大学员并以学员为主要力量,形成科技创新活动良性循环,持久推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1).

[2]李玮,孙晓希.军队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5(4):135-136.

[3]王新润,郭乐建.军校学员创新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2,9(3):10-13.

[4]张淑春.创新素质的内涵、结构及特征[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9(3):54.

[5]张炜,高静,黄学讯.创新文化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7-9

作者简介:李方溪(1974.07-),女,汉,籍贯:山西晋城,学历博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猜你喜欢
军校学员创新素质培养体系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浅谈培育有血性军校学员
浅谈长征精神在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回归经典,学好“看家本领”
唱响军歌是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