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探索与实践

2021-12-16 14:29陈磊陈小渊李运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4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协同理论

陈磊 陈小渊 李运

摘要:当前,高校网络育人协同力量耦合程度明显偏低,协同力量的缺失,导致高校不同网络育人主体各自为战,育人成效大打折扣。如何充分调动网络育人主体协同作战,减少网络育人力量耗散,形成合力切实提升育人成效,是具有迫切现实性的重要命题。本文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网络育人工作为例,浅析其在协同理论视域下所进行的系列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网络育人  协同理论  育人成效

1.问题的提出

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方方面面,悄然改变和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019年3月27日,浙江省教育厅成立了浙江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将网络作为强化学生思想引领、优化学生管理服务、掌握学生行为动态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不断完善,育人途径与方法不断创新,网络育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网络育人协同力量耦合程度明显偏低,协同力量的缺失,导致高校不同网络育人主体各自为战,育人成效大打折扣。如何走出网络育人现状下的“力量耗散”困境,凝聚合力提升网络育人成效,是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2.理论基础及预设目标

2.1 理论基础

协同理论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协同理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大量的子系统组成,这些千差万别的子系统尽管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强调要把有机体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加以分析研究,调动各个子系统形成合力协同推进事务向前发展。

2.2预设目标

从微观角度来讲,协同理论的核心不在于主体多元,而在于构成系统诸多要素的整体效应。因此,在协同理论视域下开展高校网络育人实践,就是要使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产生耦合效应,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从宏观角度来讲,就是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系统建设网络育人队伍、协同构建网络育人平台、多元整合网络育人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育人作用。

3.步骤设计与安排

3.1团队层面

护理学院网络育人团队的主体为专职辅导员,作为奋战在学生思政工作一线的排头兵,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对网络育人工程的成败至关重要。普通学生作为网络育人效果的直接受众与反馈者,同辈群体的正向作用亦不容忽视,因此,将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等优秀学生骨干相应纳入网络育人队伍十分必要。而在“三全育人”背景下,协同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力量,构建协同育人主体并集中开展网络育人媒介素养培训,是做好网络育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3.2平台层面

好的平台载体是网络育人的关键所在,而学生群体所接触的各类网络媒介数不胜数,媒介质量参差不齐。在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时,加强对各类网络媒介的筛选与整合,融合学院官网、微信、易班、抖音等主流网络平台,积极打造网络新媒体矩阵,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强化不同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与协同联动,搭建学院网络育人协同平台。

3.3内容层面

网络育人是“三全育人”十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其内容涵盖学生思政工作的各个元素。在搭建好网络新媒体平台矩阵的同时,整合与学生发展相契合的信息资源,以引领学生思想为主旨,以解决学生需求为导向,向学生传递高质量信息内容,并产生有效互动,是带动网络育人提质增效的有力保障。

4.具体举措

4.1凝练团队,组建网络育人协同队伍

一是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牵头,联合学院全体思政辅导员组成网络育人“智库”,除各网络平台有专门负责人之外,还成立专门的宣传队伍,打造网络育人主力军,通过专题培训、学习研讨、定期例会等方式,不断探索网络育人新途径、新方法。注重加强成员“网络育人”思想认识,培育成员“工作中加强研究、研究中促进工作”等专业素养和较高科研水平。二是依托团学干部、学生党员等骨干群体,让他们在受教育的同时参与到网络育人工作中,包括参与网络平台的管理与维护、网络正能量的发掘与传递、个人成长心得的撰写与分享等。三是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网络媒介素养培训,发挥网络思政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辐射作用,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课上课下联合育人的目标。

4.2优化载体,搭建网络育人协同平台

在已有网络育人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一主多副”矩阵格局,搭建以官方微信平臺“宁卫护理family”为主导,以抖音、微博等数个网络媒体平台为支撑的聚合式融媒体平台;探索顶岗实习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创新采用“智慧党建”协作平台,整合原有党建网络资源,开启“动态管理、实时学习、精准服务”为特色的“指尖上的党建”升级版;结合易班建设,整合优化学院信息化资源,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虚拟”与“实体”相结合,实现学校与学院以及其他高校之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的互通共享。学院主要网络育人平台基本情况如下:

1.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宁卫护理family”,粉丝量接近一万人,累计阅读量超10万,为学生提供校内新闻、就业指导等服务。

2.学院抖音平台目前粉丝量达5000多人,是我院学生分享在校日常、展示青春风采的重要载体,通过抖音开展的迎新校园直播等特色活动,让新生及家长提前漫步“云端”,360度了解学校,吸引了数千人的观看。

3.“指尖上的党建”平台从组织、动态、学习、个人这四个模块,集“党建新闻、政策法规、专题教育、党员档案、三会一课、党费收缴”等功能为一体,开创了实习生党员流动管理的新途径。

4.“易班”平台作为专业育人网络平台,学院充分依托学校作为第二批高校易班平台试点高校和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为契机,将其与微博、微信公众号协同运用,涵育学生“仁爱、健康、奉献、创新”的核心素养,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打造具有学院“仁爱”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育人品牌。

4.3整合资源,呈现网络育人协同内容

除了不同网络平台的协同并举,加强平台与内容之间的有效协同,是协同队伍、协同平台效用最大化的根本。护理学院网络育人内容始终以学校“仁爱”文化为主线,深度挖掘校园人物故事,展示师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风采。以护理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宁卫护理family”为例,平台构建了“我爱护理、党建引领、团学风采”三大模块,每个模块又紧密结合学生思政工作不同方向设置子模块:

“我爱护理”模块包括学院官网、护理师说、护理星芒、他山之石等内容。“学院官网”与护理学院的网站相关联,师生通过手机即可快速访问,即时掌握学院动态信息;“护理师说”推出“辅导员说”专栏,每周推出一篇育人网文,现已推出推文50余篇;“护理星芒”为护理学院优秀学子展示平台,用以彰显榜样力量,引导学生向先进看齐;“他山之石”专为即将下实习的学生量身打造,通过发布高年级优秀学长学姐的实习感悟、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帮助学生指明方向,少走弯路。

“党建引领”模块包括主题党日、党史百年、以学促行、志愿服务、暑期实践等内容,集中展现我院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日活动、党史学习、服务群众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在志愿活动中服务社会,学知识、涨才干、做贡献的心路历程。

“团学风采”模块包括多彩团学、节日手账、寝室周报、心灵驿站、安全教育等内容,通过“多彩团学”发布活动预告,展示活动成果,全面展现我院青年学生风采;“寝室周报”通过寝室红黑榜每周发布寝室检查情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灵驿站”通过“心灵卫士”骨干培训班、朋辈心理微课大赛、“心的碰撞”主题观影等一系列活动,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搬到了网络平台;“安全教育”通过案例宣讲、防骗常识、安全小贴士等手段,以网络形式助力严守安全底线。

5.实施成效

5.1网络育人团队趋于合理,专业高效

团队涵盖思政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学生骨干群体,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初步形成了较强的网络育人向心力;

5.2网络育人平台百花齐放,内容全面

通过对各平台的整合,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网络育人平台群,平台之间各有重点又相互联系,系统包含了学生思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凸显了线下与线上相协同、虚拟与实体相协同的网络育人模式,打造一个“思想引领有力度、服务指导有温度、舆情把控有效度、文化建设有深度、生活品质有高度”的网络互动社区。

5.3网络育人成果初见成效,潜力巨大

2015年,团队成员撰写的案例《指尖上的党建》获得浙江省辅导员工作案例大赛一等奖;2018年,“指尖上的党建”入选了中组部党员教育和干部测评中心与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写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高校版)》的候选案例,与此同时,该党建特色品牌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双百示范”工程项目;2019年,团队成员撰写的网文《大学时光,愿你终不后悔》获得浙江省第二届优秀网文大赛二等奖;2020年疫情期间,“一场疫情教会我们什么?这位高校辅导员‘硬核’家书告诉你”、“我们与春天的约定”、“给未来的天使——心里有些话儿,想唱给你听”等优秀文章通过浙群辅导员公众号广泛宣传,在省内高校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得到浙江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

6.总结展望

随着00后大学生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人,网络平台必将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各育人主体的协同作用,虽然有利于形成网络育人合力,减少网络育人力量耗散,提升网络育人成效,但受制于网络信息数量庞杂、内容良莠不齐、网络泛娱乐化思潮等影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依然面临着强大的网络冲击,一些包含大量娱乐信息的公共网络平台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受众的注意力,削弱了育人成效,这一问题有必要引起高校网络思政工作者的重视。在网络育人过程中,除了切实提升正向育人效果,如何减少网络负面干涉,应当成为下一阶段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戴秋初.协同理论视角下高职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

[2]黄校敏,郭飞.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工作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9,31(S1):20-25.

[3]郭琳.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11):134-136.

[4]杨志华,彭晶.“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文化育人的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0):180-183.

[5]纪富贵.高职两线并行、三化同步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构建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21):57-61.

[6]张阳明.系统思维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协同机制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4):94-96.

[7]谭丽莎,刘振鹏.省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中心引领下的网络育人机制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2):108-111.

[8]楊卿,刘晓丽.高校大学生新媒体党建学习平台的嵌入式发展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1):15-17.

[9]黄小琴.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告学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实践为例(J).职教论坛,2021,37(10):128-132.

[10]周骏.基于易班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9,26(22):23-25.

[11]郑雪林.易班平台助推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29(08):134-137.

项目基金: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课题重点项目:“易成长”辅导员工作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24)

作者简介:

陈磊,1992年10月,男,汉族,浙江宁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陈小渊,1981年10月,女,汉族,浙江宁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李运,1991年07月,女,汉族,浙江宁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协同理论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网络育人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
浅析高校易班平台的育人优势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协同理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重庆市铁水联运协同研究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新三板上市促进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