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剧到电影

2021-12-16 22:39董晶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4期

董晶

摘要:中国传统戏剧讲究道德教化,故事的多为宣扬忠义,在传统戏剧中,复仇、忠义才是值得宣扬的。为了忠义,甚至牺牲亲生儿子。可忠义也未尝不是愚忠。因世人皆享有生命权,程婴与赵孤的生命权等同。电影中赵孤复仇的犹豫不决,与复仇意图的偷换,也消解了传统戏剧的复仇意圖。从戏剧的宣扬忠义伦理,到电影体现真实人性,体现出古典戏剧在进入现代语境下的改编策略。

关键词:京剧到电影;《赵氏孤儿》;当下接受

《赵氏孤儿》是古典悲剧的典范。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讲述程婴舍子替换赵孤,赵孤长大后复仇成功,故事围绕孤儿为中心。联系纪君祥所处元代社会,“赵氏孤儿”其实是元朝统治之下汉民族情绪的绝好载体,孤儿不孤,是悲惨中怀抱希望,舍生取义,是酣畅淋漓的民族血性,由此成为传达我们民族精神的杰出古典悲剧。

一、京剧:传承悲剧精神,宣扬忠义价值

京剧中《八义图》《搜孤救孤》都搬演赵氏孤儿故事,不过最经典的还属建国后新编的《赵氏孤儿》。京剧《赵氏孤儿》改编后,扮演程婴的马连良曾对此剧唱做进行过精雕细琢,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京剧名家都曾出演这一剧目,此剧由此立在舞台上成为经典。

京剧《赵氏孤儿》在思想和艺术精神上基本承袭了元代纪君祥杂剧《赵氏孤儿》,那就是宣扬忠义价值。在京剧中,作为反面人物的屠岸贾,内心充满私欲和贪婪。屠岸贾出于对独掌大权的渴望,对于一手遮天的贪婪,谄媚君王,却遇到古直老臣赵盾的朝堂直谏。屠岸贾怀恨在心,不择手段,派勇士刺杀赵朔,养藏獒扑咬赵朔,心狠手辣,乃至陷害赵氏宗族,甚至斩草除根,诛杀驸马赵朔唯一的孤儿,在寻找孤儿不到时甚至想到诛杀晋国新出生婴儿与赵孤同庚者,其残暴恐怖令人发指。

有私欲者必有与之抗争的正义,古代称之为“义”。除了老臣赵盾直谏出于对朝堂正气的维护,戏中一群人前赴后继,一场善与恶,忠与奸,压迫与被压迫,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由此惊心动魄地展开。守宫将军韩厥盘查出程婴匿婴,戏中程婴道:“我是个草泽医生,与赵家非亲非故,只因他全家被害,可叹他世代忠良,就留下一条根苗,是我不顾生死前来搭救。将军若贪图富贵,将我献于奸贼,你请功受赏去吧!”程婴一番慷慨陈词,韩厥出于道义放走程婴,并以一死捍卫侠义。老宰辅公孙杵臼本已归隐田园,出于一个“义”字,与刎颈之交程婴互唱双簧,主动承担窝藏孤儿之罪,一个佯打,一个佯骂,大义凌然。宫娥卜凤,至死不肯交代婴儿下落,甘受枷刑,顶天立地。这些都还是贵族,戏中还有卫士提弥明,不忍见屠岸贾当众加害赵盾,舍身保护,勇士鉏麑,刺杀赵盾近在咫尺,只因听到赵盾为家国祈福之音,怀愧触槐而死,小人物选择舍身取义,乃出于朴素的正义感。

而戏中救孤保孤之核心人物便是草泽医生程婴。戏中诸多人物以死来成全正义,他的选择尤为艰难,程婴问公孙杵臼:“死与保孤,谁更容易?”公孙杵臼答曰:“死易,保孤难。”程婴就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保孤之路——忍辱负重。他为救孤,狠心让自己的骨肉李代桃僵,他还要放弃节操,背信弃义,成为祸害赵孤的凶手和告密揭发的小人,当他与卜凤对质时被卜凤误会、被魏绛父子鞭打,他的隐忍担当十八载,等到赵孤长大成人,直至最终复仇成功,其内心撕裂尤为外人所不能道,此中种种痛苦直到“观画”一出才借与赵孤的满腔道诉喷勃而出。

其实,在京剧中虽说赵孤是故事所围绕的中心,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人物却是程婴,以及以程婴为核心的义士群体,因为他们才是忠义价值的载体。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忠义就是《赵氏孤儿》中“有价值的东西”,而忠义面临挑战甚至毁灭,使得全剧充满了悲剧氛围。

二、电影:面向当下受众,彰显现代人性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同样以传统故事为底本,主要情节与元杂剧出入不大,但是电影所要考虑的是现代受众,必然要进行当下观众能接受的改编,而这种改编却在不经意中植入了现代人性观的价值,电影在赢得当下口碑的同时,却也部分消解了戏剧的悲剧精神。现代人性观,强调人并非“正”“邪”“善”“恶”等道德教化的载体,人本身是复杂的,正义与邪恶可能同时集于一身,高大与卑琐也可以同时并存。电影中,主要人物程婴、屠岸贾、赵孤都不再只是单纯的道德符号,而显出了各自人格复杂的一面。

程婴救孤,完全是一次偶然,他作为一个民间郎中,给庄姬夫人诊脉,却意外卷入政治旋涡。面对庄姬托孤,程婴完全没有表现出大义凛然的形象,相反,他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当庄姬把赵孤装在药箱里请程婴带走时,程婴甚至假装没有听见,被庄姬叫住才不得已拿走药箱。程婴也没有主动舍子,而是因为阴差阳错,错失自己的儿子,还赔上夫人一命。诚然,电影中程婴内心也是充满隐忍和矛盾,也是潜心抚养赵孤,但是他不再是为了赵氏复仇,而是想借赵孤之手除掉屠岸贾。尽管电影中展示了程婴的悲剧命运,但是程婴身上的忠义精神荡然无存,他所体现的只是庸人命运,与古典英雄相去甚远。

与传统戏剧中屠岸贾的残暴与心狠手辣不同,电影中屠岸贾的残暴一面被大大弱化了。当他抚养赵孤时,充满了父子慈爱的场面。电影后半部分,他与赵孤一起杀敌,他明知赵孤身份后,当赵孤喊出“干爹,救我”,屠岸贾仍然毅然杀入敌群救赵孤。此时的屠岸贾具有了人情味。

在戏剧中,赵孤自知认贼作父而痛心晕倒,不假思索接受了屠岸贾从父亲到仇人的转变,既未思考怀疑,也没有因情感纠结而痛苦,迅速对屠岸贾切齿痛恨,直至亲手刺死义父屠岸贾。电影中的赵孤人物情感复杂了很多。屠岸贾与赵氏虽有家愁国恨,却也抚养赵孤十八载,也有人伦情感。当影片中程婴给赵孤讲述他的身世、让他复仇时,赵孤却犹豫了,他说:“你跟我义父有仇,我没有。”尽管最后赵孤还是刺杀了屠岸贾,但却是用屠岸贾教给他的武功,他复仇也不再为了赵家,而是为了程婴死去的妻儿,最后赵孤同时失去了两位“父亲”,让复仇变得凄凉起来,而不是复仇成功的酣畅淋漓,赵孤心理不是更加悲哀和不幸吗?

正是剧中不得已而为之的程婴,似恶非恶的屠岸贾,内心复杂的赵孤,大众却觉得影片人物更加真实,更贴近当下人的审美。说到底,我们现在是平民社会,更能接受为我们这个时代所能理解的价值。由此,电影《赵氏孤儿》在迎合当下人性价值的同时,也对古典悲剧精神作为了一次彻底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