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模”“魔”

2021-12-18 22:59葛亦陈
求知导刊 2021年36期
关键词:模型思想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模型思想是数学思想中的一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从而轻松地解答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模型思想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从“磨”“模”“魔”三个方面对模型思想的渗透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让小学生掌握模型思想,并将模型思想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6-0072-02

引 言

数学家费利德曼认为,直接处理现实对象并不是一种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而应通过对现实对象的抽象反映进行处理,即处理现實对象的抽象模型[1]。这里提到的“模型”包含“现象”与“过程”,是用这一模型代替另一对象,并对其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关键在于通过对这一模型的研究,可以获取替代对象的新信息与学到新知识。模型思想的提出,受到了众多教师的关注,特别是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模型思想被列入数学四大基本思想。那么,模型思想是怎样体现在数学教材中的呢?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模型思想呢?

一、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体现

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主要体现在“数的运算”“方程式与计算”“数量关系”与“常见的量”四个方面。

(一)数的运算

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中的模型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加法a+b=c,即加数+加数=和,如“1~5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②减法c-a=b,c-b=a,即被减数-减数=差,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③乘法a×b=c(a≠0,b≠0),0×任何数=0,即因数×因数=积,如“表内乘法”“表内除法”;④除法c÷b=a,c÷a=b(a≠0,b≠0),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小数除法”等;⑤四则混合运算,如“四则运算”;⑥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c,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方程式与计算

方程式与计算的模型思想主要体现在“简易方程”部分,数学模型为ax+b=c,ax-b=c(a≠0)。

(三)数量关系

①速度×时间=路程,vt=s,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内容;②单价×数量=总价,如“表内乘法”的教学内容;③应纳税收=税率×收入,如“百分数”的教学内容;④正比例与反比例a∶b=c∶d,则ad=bc,如“比例”的教学内容。

(四)常见的量

常见的量中主要涉及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四个数学模型,主要体现在“长度单位”“测量”“克与千克”“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内容中。

二、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磨——仔细琢磨,为模型思想的渗透奠定基础

模型思想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需要教师仔细琢磨,思考以下问题:数学教材中有哪些内容隐藏着模型思想?不同的知识点体现的模型思想类型是否相同?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模型思想?“模”的构建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所建的“模”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模型思想渗透中需要考虑的本原性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在渗透模型思想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些问题,就会导致教学存在混乱、盲目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也无法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模型的影子[2]。

以“鸡兔同笼”这一典型问题为例,这一问题被教材选用,其教学价值不言而喻。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就题讲题,筛选出题干中的主要信息,讲解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导致教学停留在表面[3]。学生虽然记住了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与方法,却无法从中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题思路,没有从“鸡兔同笼”这一问题的讲解中理解模型思想。教师需要仔细琢磨“鸡兔同笼”中蕴含着哪些“模型”因素。首先,从内容上分析,这一类型题主要告诉我们,要通过两个未知量之和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求出未知量;其次,从方法上分析,这一类型题的解答需要运用假设法;最后,从思想上分析,从某一道题的解答中掌握这一类型题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这样的理解与分析基础上,教师才能有效开展模型思想渗透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模——建立模型,构建有意义的数学模型结构

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体现便是模型的构建,即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数学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模型构建教学是“琢磨”的结果,也是教师渗透建模思想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数学模型的视角解释现实问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构建有意义的数学模型。

以二年级“表内除法”教学为例,除法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构建平均分模型的基础。除法作为数学基本运算知识点,在二到六年级均有涉及,可见在“表内除法”中建立平均分数学模型具有意义。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并从平均分的经验中抽象出除法算式,会用除法算式解决平均分问题,进而总结与归纳平均分问题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为了让学生在刚接触除法时就能建立正确的平均分模型,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元素创设数学情境[4]。比如,周末,彤彤邀请三个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妈妈买了12个苹果,想要将12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能得到几个苹果呢?在创设生活情境后,教师提问“平均分给4个人”是什么意思呢?教师以生活情境创设与提问的方式来引出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平均分问题。接下来,教师讲解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过程。针对用除法表示平均分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12÷4=3”后,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读作什么?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当学生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继续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用除法解释平均分,通过列除法算式的方式解答问题。这就是学生平均分模型建立的过程,在两次平均分问题的解答中,学生理解了除法与平均分之间存在的关系,学会从除法问题中抽象出平均分模型,并掌握了平均分模型的运用方法。

(三)魔——为之着魔,体验与感悟数学模型的魅力

这里的“魔”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让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构建着魔,深深地体会到模型思想对数学学习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层是指展示模型思想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模型思想的魔力,并对构想模型、建立模型及运用模型产生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深入地进行探索,走出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讲解的浅显层面,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感受到数学模型的价值,进而用数学的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与优秀的学习品质。

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节内容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模型为(ab+bh+ah)×2,正方体的表面积模型为a2×6。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模型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给每个小组提供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盒,鼓励学生利用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计算出长方形的表面积。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将长方体展开了,有的学生则直接测量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记录下数据之后,用已经建立好的数学模型轻松地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数学模型计算身边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一位学生用长方体模型计算出鱼缸的表面积,还有一位学生计算出正方体魔方的表面積。通过运用模型思想,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模型的魔力,被数学模型思想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

结    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要提高对模型思想渗透的重视度,分析数学教材中包含的数学模型类型,在数学知识点的讲授中引领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并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以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孙艳琳.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J].考试周刊,2019(53):45-46.

[2]苟海德.小学数学教学中模型思想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8(05):62-63.

[3]李莉.浅谈数学模型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18(03):70-71.

[4]魏昌恒.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J].小学时代,2020(20):115-116.

作者简介:葛亦陈(1986.1—),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模型思想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明暗交织话建模
关于“图形与几何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探数学模型思想的构建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