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模式与设施仿生栽培模式之比较

2021-12-20 02:07萧建权
花卉 2021年24期
关键词:石斛铁皮原生态

萧建权

(永安市贡川林业站,福建 永安 366000)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也称黑节草,分类地位上属兰科(Orchidaceae)石斛属(Dendrobium)[1],为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列为中华九大仙草首位,可见其在道家保健养生地位之重要。《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经典中医药书均记载其有强阴益精、厚肠胃等多种功效,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兼备,不但是一种药用植物,也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更是一种珍稀频危植物,作为一种珍贵药材,被列为Ⅲ级保护药材和三类保护植物[2]。2010 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单列了铁皮石斛标准[3],这进一步促进了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新近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铁皮石斛正式列为国家2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由于铁皮石斛生长要求生境比较特殊,环境适应能力差,以及自然生境破坏和人为过度采集,同时由于其种子无胚乳、非常细小,一个蒴果少则上万粒,多者十多万粒,萌发需要依赖共生真菌,因此在自然条件下萌发率极低,这种生殖障碍导致铁皮石斛野生资源蕴藏量少,处于濒危状态。由于经济的发展,全球碳排放居高不下,温室效应明显,福建省又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夏季高温抑制了铁皮石斛的生长,也是制约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有必要对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方式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福建省“十四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中,林下经济及非木质资源利用被列为九个重大工程之一的绿色产业惠民工程中的“三大千亿”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发展金线莲、铁皮石斛等道地中草药,铁皮石斛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通过对铁皮石斛不同栽培模式的总结分析并进行比较,指出各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福建铁皮石斛产业发展与提升提供参考。

1 铁皮石斛主要栽培模式

铁皮石斛是一种典型的附生植物,从野生铁皮石斛的生境来看,附生方式主要有两大类:①附生于树上,有附生在主干上,也有附生在寄主植物平展的枝条上或者枝条与枝干的分叉点上;②直接或间接附生于岩石上,附生的石头有属于石灰岩,也有属于花岗岩的,或者属于砂砾岩(丹霞地貌)的。按照是否用附着物以及附着物种类,铁皮石斛的栽培方式分为三种:附树(贴树)栽培、附石(贴石)栽培和荫棚(基质)栽培;按照栽培环境,可以分为设施栽培、林下栽培、盆栽模式三种。按照集约化程度,设施栽培又可以分为标准化温室大棚、简易设施大棚(地栽、床栽、立木仿生栽培)。林下栽培根据所用的材料及拟境方法,有:原生态栽培、活树附生栽培、附石栽培、搭架式栽培、自然床式栽培等。盆栽模式容器选择底部口径较大或周围有孔的花盆,可置于林地上,也可悬挂于树枝上(悬挂式栽培)。

设施栽培(特别是简易设施大棚)、林下栽培(尤其是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为目前主要栽培模式。

1.1 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模式

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模式就是根据铁皮石斛属于半阴生植物荫蔽生长特性,以自然生长的树木树干、粗树枝作为铁皮石斛附着物,利用其枝叶天然遮阴效果,将铁皮石斛固定在树干、树枝上,模拟铁皮石斛野外自然生长环境的一种仿生态种植方式。

1.1.1 树种选择

宜选树干(或树枝)适中(胸径10cm 以上)、树皮较厚、树体水分较多、树冠较密、纵裂纹树皮、树皮不脱落的树种作为铁皮石斛生长的附主,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阔叶与针叶、常绿与落叶、树皮光滑与否均可。如壳斗科的栲树、青冈、锥栗、板栗、福建青冈,还有山杜英、枫杨、细柄蕈树、木荷、樟、闽楠、四照花、木竹子、杨梅、毛红椿、枫香、马尾松、杉木等,利用梨、桃、柑桔等果树进行立体复合栽培效果也很好。在福建漳州漳浦县有企业用棕榈科刺葵属海枣作为铁皮石斛附主,也生长良好。

1.1.2 种植地选择

有关研究表明,铁皮石斛对光照的需求不强,其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均较低,属于半阴生植物。要求的生境独特,在自然状态下,多生长在阴凉高湿的阴坡、半阴坡的微酸性岩体峭壁上,或者海拔较高的树上,海拔高达1600m。上部侧方常常有林木遮荫,下部有溪沟水源。在阳坡、半阳坡、缓坡地方少见。过高温度、低温不利于铁皮石斛生长,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0~35℃之间,较适生温度为20~30℃之间,最适宜温度是25℃。因此,栽培环境要温暖、湿润、通风,种植地宜选择海拔400~1200m,自然遮荫度控制在50%~80%,光线以漫射光、散射光为宜,光照强度3000~5000lx,沟边或附近有清洁水源,不宜种植在阳坡、半阳坡、坡度<30°的山地、丘陵、台地等。

1.2 设施仿生栽培模式

使用塑料薄膜大棚、玻璃温室大棚,或者其他简易设施,以树皮、泥炭土或者其他有机质等为栽培基质,配备调节光照的遮阳网,保持一定湿度的喷雾、灌溉等人工辅助设施,最大限度模拟铁皮石斛天然野外环境的一种种植方法。

1.2.1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最主要的目的是调节光照强度,并在冬季起防冻,雨季起防雨作用,有条件的可建玻璃温室,条件不许可的建议建塑料薄膜连拱大棚,或者8m、6m 标准塑料大棚,棚与棚间距不少于2m,在间隔一定的距离(8m)留一通风口,以便通风。可以搭架栽培,也可以地栽。采用地栽方式的,棚内要开沟作畦,畦宽在1.2~1.4m 之间,以便于作业为标准,畦高约25cm,留畦沟宽在30~40cm,沟沟相连,有一定的斜度,在适当的位置留出水口。做到畦面平整,上面铺上无纺布或石棉瓦等隔离层,以防水、防草、防地生害虫。采用搭架栽培的,种植床高度以50~80cm 为宜,宽度在1.2~1.4m 之间,利于通风,也便于生产作业。采用不同透光率的多层遮阳网,根据太阳强度调节光照强度,遮阳度70%~85%,保持光照强度在3000~5000lx。

1.2.2 栽培基质

栽培基质的合理选用和配比是铁皮石斛优质高效丰产栽培的重要环节,保水性和透气性是栽培基质选用两大原则。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要求原料易得、便宜。栽培基质有各种树皮(松树皮、杉木皮、杂木皮)、木屑、苔草、苔藓、碎石,还有农产品加工剩余(如花生壳、椰子皮、椰壳、椰棕),以及木炭、木块、山基土等。研究表明,单一基质产量不高,采用混合基质显著增加产量。目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是松树皮、木屑、羊粪配方或树皮、木屑、碎石、有机肥配比混合基质。栽种前要将树皮粉碎成2cm 左右备用。地栽的基质厚度一般要高达20cm 以上,下层宜用较粗的基质,上层再用较细的基质。搭架栽培的,基质厚度在5~10cm。栽培基质要在种植前提前备料整堆,通过一定的时间充分发酵,消毒,杀死害虫、虫卵及病菌,否则会引起烧苗。

2 两种模式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当前,铁皮石斛人工栽培主要采用设施仿生栽培模式,主要是该模式生长条件以及环境因子人工可调控,产量稳定,质量可靠,但投入大,占用农田,与目前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不相符,种苗苗龄小(0.5~2 年)。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为目前提倡的一种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模式(林药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林地空间,既防止耕地“非粮化”,又可以助力乡村振兴,也是实践“两山”理论的有效路径,产品品质好,也有利于野生种群的恢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但种植环境要求严格,栽培品种抗逆性(特别是耐受低温能力)要强,管理难度大,产量无保障,要求技术高,种植密度相对小,种苗苗龄较大(2 年),种苗及人工投入成本高。表1 为铁皮石斛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与设施仿生栽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表1 铁皮石斛活树附生原生态栽培与设施仿生栽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猜你喜欢
石斛铁皮原生态
石斛兰
仙草石斛
铁皮侠的装备
杨景波 石斛花开香满城
加工铁皮管
仙草石斛的护肤传奇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