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以保定满城草莓种植户为例

2021-12-21 04:54刘冬蕾赵子妍
对外经贸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户家庭绿色

刘冬蕾 赵子妍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一、引言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供需缺口越来与明显,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破解这些矛盾与问题的重要途径。“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快速提升期,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适应社会新需要、具备新功能。

保定市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和缓控释肥应用,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的覆盖率,化学农药用量逐年减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6 年-2020 年,化肥农药用量持续负增长。

保定满城是“草莓之乡”,草莓收入是满城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促进草莓的绿色种植是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转变种植户的生产理念,利用绿色生产技术提高草莓生产质量,实现高收益,从而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二、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因素设计

农户作为种植生产的主体,生产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的绿色生产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农户个人特征

个人特征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年龄越大,经验越丰富,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越高,应更加注重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使用;年轻人更能认为农业绿色生产的潜力,更有可能参与到绿色生产中。文化程度越高,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程度越高。男性比女性更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决策时更有利于新技术的采纳。

(二)家庭特征

家庭特征因素主要是家庭所拥有家庭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家庭收入等。从决策角度来看,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越利于群策群力,有利于扩大更地面面积,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规模化种植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会促进绿色生产行为的产生;家庭收入会影响农民的生产行为,高收入家庭有能力接受新技术变革,更愿意选择绿色生产。

(三)责任与担当

责任与担当主要表现为乡村振兴主体认知、乡村发展状况认知、对绿色生产了解程度、维护农业生态环境防止农业污染的义务和责任。在这些方面认识越透彻,对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认识与目标,越倾向于采用绿色生产行为。

(四)成本与收益

成本收益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生产收益、农业补贴的实施力度、农业生产以外的收入、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当绿色生产行为能够给农户带来明显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收益,且这种收益在其家庭收益中占据主导地位,农户将倾向于采用绿色生产行为。

三、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性描述

调查的研究区域主要是满城区的四个镇八个乡。2021 年3-4 月份,对保定满城种植户随机抽样,发布问卷调查240 份,实际有效问卷216 份。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如下:

1.样本调查以中年男性为主

农户性别分布上,男性137 人,为63.4%;女性占36.6%。传统观念在农村影响相对较大,大多数家庭成员调查中以男性为主。在农户年龄分布上,农户年龄为20-30 岁的占8.8%,31-40 岁占34.72%,41-50 岁占35.65%,50 岁以上占20.83%。

2.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

被调查农户中,没有上过学的占12.5%,小学的为36.6%,初中为37%,高中10.6%,大学为3.2%。在文化水平上,农户这个群体呈椭圆形分布,没有上过学以及上过大学的农户群体少,初中和高中文化水平的人群最多。受调查的农户文化水平总体偏低,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我国农户的文化水平与之前相比有所上升。

3.规模化经营的水平较低

在家庭特征上,耕地面积分布中,家里耕地面积为0 到2 亩为35.6%;3 到5 亩为42.6%;6 亩以上为21.8%;家庭劳动力规模为1 人占总数的19.9%;家庭劳动力规模1 到2 人占总数的39.4%;家庭劳动力规模是2 人以上为40.7%。

4.家庭经济条件居中的为主

家庭经济情况贫穷的为19.9%,一般的为39.8%,家庭条件还可以的占31.0%,家庭条件很不错的为9.3%,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在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家庭劳动力从事农业以兼业为主

参与调查问卷的种植户家庭生产经营类型也呈多样化,纯种植户的有52 人,占总数的24.07%;除了种植农作物还有在外打工的有104 人,占总数的48.15%;除种植农作物以外还有其他非农经营性劳动有60 人,比例为27.78%;从而体现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户的收入不再单一来自于农业种植收入,农户的生产选择越来越多元化。

6.绿色生产行为影响收益

调查中,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26.9%的农户认为绿色生产行为会提高成本,64.8%的农户认为收益会下降。由此可见目前经济效益难以刺激绿色生产行为。但是43.5%的农户对居住环境表示不满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方面就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从生态效益角度会促进农户采取绿色生产行为。

(二)模型的选定和变量设定

选择logistics 二元回归模型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来进行描述分析。

其回归模型:

经转换:

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为被解释变量(Y),作为二分变量,若农户愿意进行绿色农业生产,Y=1;不愿意进行绿色农业生产,Y=0。解释变量从农户的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特征、责任与担当、成本与收益四方面进行设计,将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情况、耕地面积等、家庭劳动规模、乡村发展现状认知、绿色生产认知、居住环境满意度和农业补贴这10 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回归性分析

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Logistic 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家庭劳动力规模、农业绿色发展的认知以及农业补贴的实施力度这几个变量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选择影响显著。

(一)显著性影响因素分析

1.农户个体特征

性别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显著性为0.001,说明性别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选择高度显著。与女性种植户相比,男性种植户选择更大胆,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在农业生产这方面比女性生产者更为了解、做出的决定更为理性。

农户的年龄对种植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Exp 的值=2.812,每增加一个等级,种植户选择绿色生产行为就少2.812。年龄越小的种植户思想观念越超前,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越高,也愿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进行绿色生产。

受教育水平对种植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显著性正向相关。Exp 值=1.462,说明每上升一个等级,选择绿色生产的人数就增加1.462。受教育程度越高,接收消息越灵敏,越容易接受新技术,更加愿意进行绿色生产。

2.家庭劳动力规模

家庭劳动力规模B值=0.949,显著性为0.017<0.005,表明劳动力规模对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选择有显著影响。Exp 值=1.387 说明劳动力规模没上升一个等级,愿意绿色生产的人数就增加1.387。家庭劳动力规模越大,越有精力进行绿色生产。

3.农业绿色发展认知

农户对绿色生产行为了解程度显著性=0.001<0.005,说明对绿色生产的了解程度对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的选择影响很显著。B 值为1.169 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选择呈正向影响。Exp(B)=1.311,表明农户每增加一个等级,选择绿色生产的农户人数就增加1.311。对绿色生产越了解,知道在种植业中绿色生产是很有必要的,也就越愿意从事绿色生产行为。

4.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实施力度显著性为0.040<0.005,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影响显著;B 值为0.079 表明农业补贴实施力度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选择呈正向影响。Exp 值=2.492,表明农业补贴政策每上升一个等级,愿意从事绿色生产的农户人数就增加2.492。由此可见绿色农业补贴越多,实施力度越大,种植户越愿意进行绿色生产。

(二)正相关不显著的因素分析

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和乡村发展认知表现出对绿色生产行为影响的正相关,但是不显著。主要原因是:

非农的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家庭中占据重要比例,高收入家庭更多的收入并非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由此降低了对生产行为的影响作用。由于教育资源等社会资源的集中,很多农户改善居住环境是在城镇买房置业;同时由于小农户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比较少,对于农村居住环境的改善意愿降低,难以对生产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乡村发展是对群体未来的长久发展的规划与设计,大多数农户更关注当前的生产收益,因此乡村发展的长远认知关注度相对比较小。

(三)负相关不显著因素分析

耕地面积的B 值为-0.352,显著性为0.703>0.005结果不显著,对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负相关且不显著。本次调查主要为小农户,土地差异度不大,土地规模整体不高,因此耕地面积表现为不显著。也有研究表示,当耕地面的越小,越可能精耕细作,甚至会引入绿色生产的因素,这使耕地面积对绿色生产行为表现出负相关。

五、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建议

(一)多渠道提高农民绿色生产的认知水平

绿色生产的认知水平会影响行为选择,对于农民的绿色生产而言,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的认知水平从而可以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行为。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农业绿色发展理念。使农户认识到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和膜废物处理不规范对生态环境造成的问题和危害;科学用药、科学用肥的经济效益显著,使农民初步认识到绿色生产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普及相关专业知识,加强教育和培训,总结成功经验、突出典型做法,扩大示范带动效应。例如,鼓励农户参加有关科研部门、高校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知识讲座或技术培训,加深和提高知识水平。通过向有经验的农户学习,不断提高绿色生产的技术水平。通过全系统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的农业绿色发展的氛围。

(二)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劳动力规模对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有显著影响,所以应该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提升其种植业的规模化经营,从而提升农户的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单单是农产品的供应者,还是社会化服务者,这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鼓励大学生返乡,激励返乡的大学生在农业这领域创新创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其次,建立完整的家庭农场管理制度,提升农场的整体质量。第三,鼓励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带动型的绿色生产体系,加大产业链的绿色化发展。

(三)加强对草莓产业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持

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对绿色行为的认知对农户绿色生产行影响显著。因此,政府应加强绿色生产理念和相关技术的推广,利用相关技术研发和种植者培训,提高种植者绿色生产水平。

充分利用科研院校的科技力量,在化肥农药减施技术与路径、农业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生态保护与农业环境治理等领域开展重点攻关,研发一批先进适用新技术。鼓励农户实施“有机肥+配方肥”、推广有机肥代替化肥的行动,减少杀虫剂和薄膜使用量,从而减少农药和农业废弃物薄膜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运用,依托智慧农业云平台,构建智能化农业信息体系,通过智慧农业服务平台实现可严格控温、控湿、控水、控肥的精准农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高效集约节约利用。推广农业可视远程咨询、远程诊断、灾害预警等智能化远程服务技术,实现对生产体系的智能化实施监管。加强基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人才队伍与机构建设,推进知识更新,培养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增强农民绿色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减加快草莓产业绿色发展,把提高质量和产业效益作目标,建立特色草莓品牌。

(四)完善农业绿色生产的扶持政策

农业补贴的实施力度对绿色生产行为有显著正相关的作用。调查中发现,经济收益对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必然产生明显影响作用。由于大部分农户未进行绿色生产认证,口碑传播的速度比较慢,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导致成本增加,短期内收入没有明显提升,不足以弥补收益损失。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减少农户的生产成本的花费,引导其绿色生产行为的产生;引导农户加入新型经营主体,便于地方品牌的建设和绿色产品的认证;加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差异化储备降低农户借贷压力,间接增加对普通农民的财政支持。

猜你喜欢
农户家庭绿色
绿色低碳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家庭“煮”夫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