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打开天窗法”的作用

2021-12-21 00:36黄启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题目高中语文

黄启经

摘 要 “打开天窗法”,是指“读文先读题”的阅读方法。在文本阅读中,把握文章的标题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情感。本文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题目为例,具体阐述了“打开天窗法”具有的知体裁、明内容、晓意图这三大作用。对于在阅读中的“打开天窗法”的具体应用,本文也作了较为细致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 “打开天窗法”;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题目

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提出了“打开天窗法”的阅读方法。所谓“打开天窗法”,是指“读文先读题”。把握标题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及情感。但是,许多一线教师往往不知道标题有什么作用。教师只有先了解标题有什么作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标题。因此,笔者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课文题目为例,具体阐述题目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

标题往往蕴含着文本的关键信息。打开“天窗”,其意义在于知体裁、明内容、晓意图。

一、知体裁

体裁就是文体。标题中往往蕴含一些与文体相关的典型词语,读者可以通过标题初步判断文章的文体。

比如,在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中,就有《短歌行》《琵琶行》等课文,看到关键词语“行”,就知道文体是诗歌,细分的话,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亚文体。教材中还有《登泰山记》《变形记》《石钟山记》,看到关键词语“记”,就知道文体是记叙文,文章内容应该与人、事、景、物有关。教材中还有《谏逐客书》《与妻书》《答司马谏议书》,看到关键词语“书”,就知道文体是书信,文章内容应该与交际语境有关,应该是写给特定的交流对象,希望达到特定的目的。教材中有《赤壁赋》《阿房宫赋》,看到关键词语“赋”,就知道文体是“赋”。教材中有《屈原列传》《苏武传》《阿Q正传》《种树郭橐驼传》,看到关键词语“传”,就知道文体是人物传记。教材中还有《六国论》《过秦论》,看到关键词语“论”,就知道文体是议论文。教材还有“序”“志”“表”“疏”“说”“吟”“辞”等标志性词语,看到这些关键词语,也大概可以判断文章的文体。

當然,可能有读者会说,有明显标志性词语的文体容易判断。可是,并非每篇文章都具有标志性的词语,这些文章的文体又怎么去判断呢?其实,尽管某些文本没有标志性的词语,但是读者也可以根据阅读经验去进行推断。

比如,《沁园春·长沙》,一看就知道“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由此可以判断文体是古典诗词。类似的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虞美人》《鹊桥仙》。《哦,香雪》是以香雪的名字作为题目,应该是记叙类文本。类似的还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恒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含有季节或者景物,应该是写景状物类的散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宇宙的边疆》含有科学知识的介绍,应该是科学类文本。

当然,有些文本找不到标志性词语,也不能够根据阅读经验去推断,只能进一步阅读原文进行求证。

二、明内容

标题往往是整篇文章的浓缩,往往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因此,不少文本可以通过标题猜测文章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内容。通过标题猜测文章的整体思路与写作内容,可以结合孙绍振教授提出的“作者身份法”。“所谓作者身份法,就是想象作者的创作过程。”读者看到标题,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者,问问自己:“假如我把文章放了这个标题,我会围绕这个标题怎样展开文章写作?”

例如,看到《峨日朵雪峰之侧》这个题目。读者可以猜测昌耀的整体写作思路与内容:作者为什么停留在雪峰之侧?作者会向雪峰之巅奋斗吗?作者停留在在雪峰之侧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作者在雪峰之侧领悟到了什么?

看到《师说》,读者可以猜测:老师有什么作用?不跟从老师学习有什么害处?什么样的人适合当老师?在论证的过程中,用到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法?例证法?引证法?

看到《大堰河——我的保姆》,读者可以猜测:中国有“大”这个姓吗?为什么“我”的保姆的名字叫做大堰河?大堰河是什么身份?“我”是什么身份?大堰河既然是“我”的保姆,自然要照顾“我”,大堰河是如何照顾“我”的?照顾得好不好?大堰河对“我”是什么情感?“我”对大堰河又是怎样的情感?

看到《项脊轩志》,读者可以猜测:轩是一个读书的地方,这个读书的地方室内环境如何?室外的环境又如何?在这个读书的地方,有哪些人来过?这些人与“我”是什么关系?这些人对“我”是什么情感?“我”对这些人又是什么情感?“我”在这里读书勤奋吗?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作者身份法”以及标题去推断文章的整体思路和内容,只是一种猜测。既然是猜测,就不一定准确,还是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去求证。读者可以对比一下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写的思路和自己想的思路是否一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为什么不是自己想的那样去写?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当然,有些文本的标题,即使结合“作者身份法”也很难猜测文章的整体写作思路和内容。比如《百合花》,从标题的表面来看,是写百合花,实际写的是如同百合花一样纯洁的小战士和小媳妇。比如《声声慢》《虞美人》,就只是一个词牌名,也没有具体的题目,标题提供的信息太少,就没法根据已经知道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

三、晓意图

文章总是带有一定的写作意图的,或者表达特定的情感,或者表达一种观点,或者说明一些道理,或者希望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或者表达一些批判,或者借古鉴今。有些标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读出作者的意图。有些标题比较含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1.直接从标题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些标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读出作者的意图。比如《哦,香雪》,从“哦”字就可以读出作者铁凝的写作意图。“哦”带有赞叹和赞美的意味,表达了作者对香雪的喜爱与赞美。从《劝学》中的“劝”字,就可以读出作者荀子的意图。“劝”包含说服和勉励的意思,可以看出,作者希望人们重视学习。从《故都的秋》中的“故都”,可以读出作者郁达夫的意图。作者不把标题写成《北平的秋》是有深意的。因为“北平”只是一个地名,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故都”就隐含作者对北平的深沉情感,表达了对北平的秋的喜爱。比如《窦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关汉卿的意图。一个“冤”字,不仅点明了窦娥是被冤枉的,也包含作者对窦娥的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天地往往代表正义,窦娥的冤枉都能达到感天动地的程度了,也包含作者的情感态度。

2.结合文本内容从标题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有些标题比较含蓄,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红烛》,单看标题还无法确定作者的意图。结合诗歌的内容,作者在题记就引用了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开始就奠定了一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感情基调。单看《百合花》的标题也无法确定作者的意图。结合小说结尾“百合花”“纯洁”“青年人”等关键词语,可以读出作者对如同纯洁如小战士、小媳妇等人的赞美。单看《我与地坛》的标题也无法确定史铁生的意图。结合“缘分”“为了等我”“准备好了”等关键词语,可以读出作者对地坛的感恩,地坛让“我”反思生命的意义。我”的生命已经与地坛密不可分,“我”与地坛是并列关系,并不是从属于“我”的。所以作者没有用《我的地坛》为题目。单看《中国建筑的特征》的标题也无法确定梁思成的情感。结合“独特”“数千年”“广大”“辉煌”等关键词语,读者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并不仅仅是纯粹客观的说明文,还包含了作者梁思成对中国建筑的深沉热爱,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自豪。

当然,要想运用好“打开天窗法”,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第一,教师要非常熟悉“打开天窗法”以及“作者身份法”的含义及使用;第二,教师要熟悉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文章;第三,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文本解读能力,因为“打开天窗法”往往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去使用。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打开天窗法”的作用并不局限于以上三个,笔者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相信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发掘总结出“打开天窗法”更多的作用。

[作者通联: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题目高中语文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