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诗词对人物命运的暗示

2021-12-21 16:36李瑞华
炎黄地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薛宝钗贾宝玉贾府

李瑞华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意义与文学地位都非常之高。人物是组成一部文学的重要部分,人物的行为举止、性格变化、人生经历,组合起来就能构成一整段历史故事。红楼梦是发生在清代的大家族生活故事,世家从兴盛到衰败,正如每个朝代的兴衰,书中人物的命运也会随着故事情节而发生改变,这也是文章解读《红楼梦》中诗词对人物命运暗示的主要原因。

《红楼梦》一书当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来形容其中的主要人物,这是古代文学作品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譬如《封神榜》《西游记》《水浒传》当中都借助了诗词用来形容人物,一来生动形象,饱满人物,二来通过诗词对人物的性格、命运进行暗示。但是《红楼梦》与前三者相比,有一定的区别,譬如《封神榜》当中有这样一首诗词:“鸿蒙初判有声名,炼得先天聚五行。顶上三花朝北阙,胸中五气透南溟。群仙队里称元始,玄妙门庭话未生。漫道香花随辇毂,沧桑万劫寿同庚。”这种诗词是用来衬托人物的身份,可谓“助威”诗词,然而《红楼梦》当中的诗词却异常优美委婉,更显儿女私情。本文基于此,解读《红楼梦》中诗词对人物命运的暗示。

对贾宝玉命运的暗示

贾宝玉是《红楼梦》一书当中的重要人物,承上启下,其身世有玄妙之处,为神仙中人,下得凡尘感悟人间冷暖,在经历满一切后感悟大道入了佛门,在书中,曹雪芹用《西江月》当中的诗词来描绘贾宝玉的命运: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诗词采自第三回,是贾宝玉初次出场时的侧面描写,这首诗词,说的其实就是纨绔子弟,然而,从贾宝玉在后书当中的一切行为,都能与这首诗词联系到一起,在书中第七十三回,贾政考查贾宝玉功课,晴雯利用谎言帮贾宝玉度过一关,这一点更是描写出了晴雯的临机巧变。但是,同时也将贾宝玉贬得一文不值,作为世家子弟,从小有书读在古时候已经是一件天大好事,然而,贾宝玉从来不喜读书,反而与丫鬟打成一片,不思进取,做事乖张,不符当世的常理,正应了那句“行为偏僻性乖张”,贾宝玉的性情并不乖张,然而,他的行为却很乖张,可谓是放浪形骸,在古时候有一句俗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显然,贾宝玉的行为充满了叛逆。在第五十一回当中,贾宝玉与晴雯身份悬殊,但晴雯却敢于在主人面前撕掉扇子,这更是进一步描写出晴雯率真、勇敢的个性,同时还反映出贾宝玉与他人有异的地方。因为明清时期,身份的差异有天壤之别,作为主人与奴仆能够如此厮混,会被人所非议。然而,联系古今的诗词,能够将这些诗词对贾宝玉的评价从贬义,改为褒义。“腹内草莽”的背景是什么?是八股文,在八股文横行于世的时候,有才能的文人都不屑于去读。而“不通世务”的背景又是什么?是一个腐败昏庸的王朝,不通世务代表贾宝玉与腐败封建王朝站在了对立面,这就引出了后文中“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对于封建制度而言,贾宝玉这类人就是不肖无双,然而,这既是对贾宝玉反抗精神的赞许,同时也隐喻了后文当中,贾宝玉在贾府破败之际,皈依佛门埋下伏笔。贾府灭亡,贾宝玉皈依佛门断了贾家的后,这岂不是不肖无双。

对林黛玉命运的暗示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是《红楼梦》一书当中的主线,一切故事都是围绕两人的爱情而展开,林黛玉的命运为何?在我国学术领域一直饱受争议,笔者认为,林黛玉在贾府落败后与贾宝玉的行为都代表了出尘绝世,对于封建末代王朝的失望与绝望。而在书中的第七十回,曹雪芹用一首诗来暗喻林黛玉未來的身世: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首诗词蕴含着强烈的悲戚与哀愁,这种哀愁能够代表林黛玉的身世,以及林黛玉的性格,这就决定了林黛玉只能以葬花来寄托哀思。其中“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正如三国演义当中开头的诗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水流代表了万物,逝水这二字在诗词当中能够代表破败,诗词的大意就是在辉煌的时候,能够招蜂引蝶,然而在破败的时候,都会如同逝去的水流,一去不回。而“任他随聚随分”这句话,也代表了在未来贾府破败的时候,林黛玉有一种释然的心境。

此外,“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在后续的故事情节当中,林黛玉为了寄托哀思葬花一事,已经成了《红楼梦》一书当中的经典,之所以用花来比喻林黛玉,是因为花的一生是短暂的,仔细思索,花只能任人观赏,哪来的自由,正如林黛玉,红颜薄命。

对王熙凤命运的暗示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一回,仅仅是看回目的名字就已经能够表现出曹雪芹的意图,荣国府从辉煌到衰败,就像是梦一场,而对于人生而言,也恰如此,大起大落不过是一场浮云。在这一回中曹雪芹用了十四首判词来暗示红楼女儿的命运,其中以王熙凤的判词最为有深意: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何为凡鸟,外凡内鸟为鳯,就是凤凰。凤凰生于乌枝之上,高贵万分,也正是用这二字来形容王熙凤的性格、能力,王熙凤担任荣国府管家的时候,已经是荣国府开始没落的时候,爱慕此生才,则代表了她的才干是出类拔萃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代表了贾琏对待王熙凤的态度,一从,刚开始是顺从的,二令,后来开始命令王熙凤,最后直接将王熙凤休了,左人右木为休。

在当今《红楼梦》一书研究当中,王熙凤的重要程度已经超出了林黛玉,与娇柔的林黛玉相比,王熙凤的形象更为复杂。王熙凤在书中被浓墨重彩地形容美貌,但更多的笔墨是用来形容她的性格、举止和为人处世,在每一段故事当中,王熙凤都能将府中的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其办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印证,在贾母与王夫人的认可下,王熙凤掌握着贾府的实权,王熙凤压迫家丁的行为与奸臣无异,更加符合明清时期高位者的形象。

对史湘云命运的暗示

曹雪芹最值得称赞的地方在于,其所描写的金陵十二钗,每一位人物的形象都格外鲜明且独特,尤其是史湘云,这位女子的存在使得红楼梦一书增光添彩,推动情节发展。“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单单是一段判词,就描写出了史湘云的人物背景,作为富贵之家的大家贵姓,其经历却极为坎坷且悲惨,为史湘云这个角色蒙上了悲剧。史湘云显得活泼且娇憨,言谈举止跳脱,使得贾府这个冷清的大家贵族,多了几分乡土的平凡气息。史湘云的存在能够活跃气氛,最重要的一点是史湘云的思想观念,正如《西游记》一书当中,美猴王的眼中不存在神佛一样。在《红楼梦》第三十一回、第三十八回当中,史湘云不仅为贾府的一众女子送上螃蟹,同时还为丫鬟们准备了螃蟹与戒指,对于富贵贫贱的对待是相同的,由此能够看出,这并非是故意矫揉造作,史湘云送给丫鬟们的戒指与送给贾府众女的戒指一模一样,这代表了史湘云待人平等。在故事的后半段,出身富贵之家的她经历了四大家族的衰败,同时感受到了宝钗对她的冷落,在见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后,她彻底与封建势力划开了界限。

对薛宝钗命运的暗示

薛宝钗作为十二金钗之一,在书中,不管是其洁净、朴素的性格,亦或是美貌及家室,都令人惊羡,然而在书中结局的时候薛宝钗虽然与贾宝玉成婚,但两者并未携手共度余生,这对于薛宝钗而言,已是最大的悲剧。

《咏白海棠》其二: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用花来暗示薛宝钗的命运是作者独特的一种手法,其中从表面上来看,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出薛宝钗的美貌以及性格,例如“秋阶”和“露砌”的陪衬下显现出薛宝钗朴素淡雅、清潔自励的性格。然而,在古代白海棠有“玉棠富贵”之称,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该花在皇家园林当中,经常与玉兰、桂花和牡丹的名花共同栽培,因此,此花的寓意象征着富贵。在诗词当中前半段是用来形容薛宝钗的美貌,然而到了后半段,“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其中“白帝凭清洁”形容了薛宝钗一生淡雅清洁,而“日又昏”却代表着太阳已然落下,日落黄昏,再美丽的海棠花也无法展现出自己的美貌。

文章通过解读《红楼梦》当中的主要人物以及诗词对于其命运的暗示,可以看出,不管是男性角色还是女性角色都是立足于封建王朝的人物经典形象,不管是达官贵人的趾高气扬、欺压下人、藐视穷人,亦或是底层人物的顺从,或是主要角色的反叛精神,都代表了作者曹雪芹对于当朝的认知,进而所衍生的文学作品。此外,曹雪芹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非常成功,形象鲜明生动,所使用的侧面描写手段和正面描写手段都能迅速让读者联想到人物的形象,所使用的诗词描绘也能关联到人物的命运,二者环环相扣。在《红楼梦》一书开篇之时,作者还用一句小诗暗喻了自己的命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单位: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薛宝钗贾宝玉贾府
浅析《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与读者误解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冷香丸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
钗在奁中待时飞
谨小慎微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