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摭探

2021-12-23 06:07林竹
成才之路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渗透

摘 要:红色革命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文化,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红色革命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文章对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进行解读,分析红色革命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革命文化时要设置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目标,充分挖掘教材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创设红色文化教学情境,多途径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关键词:红色革命文化;语文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1;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03-0040-03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渗透红色革命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实现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下面,本文主要对红色革命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进行探讨。

一、红色革命文化的内涵解读

“红色革命文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是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创造、总结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化类型。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是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方面主要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这些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爱国主义精神。红色革命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坚固支撑。

二、红色革命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过程。小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萌芽期,也是有效引导他们形成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发展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主要阵地,语文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学生通过阅读《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加深对这些英雄事迹的了解,学习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小学是对学生进行启蒙的關键阶段,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是关于红色精神的传达,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素材。比如,《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都生动地描写了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在国家危难与个人安危面前,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感受这些课文中蕴含的红色革命文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的有效策略

1.设置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目标

学生学好语文,是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状况,要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研读语文教材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弄清其中的知识结构,明确大纲,对有关红色文化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要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引导,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因为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制定好红色文化教育的目标,在教学时才会有方向,才能有目的地整理材料,将红色革命文化穿插进去。虽然教材中的红色革命文化的体现不是很直接,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潜移默化地将他们的精神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比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战士们如何冒着枪林弹雨冲过铁索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的英雄事迹,然后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影片《女子火线桥》,生动形象地为他们展现32位妇女在寒冷的冬天义无反顾地跳进冰冷的河水里,用七块门板和她们柔弱的身体为解放军战士搭起了一座“人桥”,确保了解放军战士的顺利通过。这些事迹,能加深学生对英雄的崇拜与敬意,实现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2.充分挖掘教材红色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有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教材是教师上课的基本依据,其明确了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精心编写的,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确定目标,牢牢把握教材内容。自2012年起,“部编版”教材投入使用,这套教材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得更加紧密,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明确,让文章中的主题更加鲜明。从整体上来看,部编版的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书的开篇,进行了特意的安排,一共分为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爱学语文”“我爱学语文”,能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内涵,对其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将红色教育全面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断完善他们的人格。教师还要对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教育素材进行合理划分,如可以根据教材中课文的主题、表现手法或者文体来进行分类。当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红色教育并取得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找对切入点,不仅要通过革命先辈英雄的事迹来展现,还可以找一些具有红色教育意义的诗歌、散文等来展现,让学生对红色精神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教材中出现的相关物品的模型,如枪支、手榴弹、红旗等,并向他们介绍与这些物品相关的人物与事迹。例如,“野菜、青稞面”能够体现出当时异常艰苦的生活环境,“朱总司令的扁担”可以表现出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

3.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实践。其实,学习语文并不是会背两句古诗、认识几个汉字那么简单,教师要想让学生充分体会红色精神的内涵,就要多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要求,定期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当地的一些革命遗址去参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做一些简单的义务劳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举办故事会或者诗歌朗诵比赛,主题就是“红色文化”。这样,学生通过认真的赛前准备,会对红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的宝贵。在比赛时,学生将自己所了解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同学们,既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也让同学们有一种融入感,更加敬重和爱戴革命先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因为他们可以看到很多在教材上看不到的内容。所以,教师可每周专门留出时间,指定一些文章或者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课外阅读。

4.创设红色文化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地,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设计,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作者写文章时,其情感都蕴含在字里行间,学生不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是无法理解的。有时候,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与我们的生活联系不太紧密,学生无法深层次理解,也无法体会当时的情景。这时候,教师就要为学生创设红色文化教学情境,并且创设的情境必须符合课文的内容,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让学生知道本课主要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这样,能让学生感受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有叙事类的文章,教师可以创设角色扮演的情境,让学生分饰文章中的人物,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的故事。在教學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分别扮演雨来、李大叔及日本鬼子,并到台上进行表演。这样,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雨来的果敢与机智,学习他勇敢与敌人作斗争的优秀品质。

5.多途径营造红色教育氛围

环境对人有一种极强的塑造力与影响力,而且它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的潜在教育作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时,充分将红色教育融入其中。班级是学生上课、活动的主要场所,可以直接地说,班级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在班级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直接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提高对学习的兴趣。校园环境与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环境面貌都有一些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将红色教育与校园的文化建设、班级的文化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多途径营造红色教育氛围,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在学生进行课间锻炼或者放学期间,可以利用广播站对一些英雄事迹进行宣传,或者播放一些革命歌曲,让他们充分感受革命先辈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如每年学校都会开展歌唱比赛,教师可以红歌为主题,让学生学习红歌并参加学校的比赛。在班级内部,教师可以在墙上张贴一些英雄人物的海报、贴画等,让学生每次看到这些都能想起有关他们的英雄事迹。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室的黑板,以黑板报的形式宣传革命先辈的事迹,并让学生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歌颂与赞美之情。在各种红色教育氛围的熏陶下,相信他们能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思想情感。

四、结语

总之,小学是对学生进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革命文化时要设置红色文化教育课程目标,充分挖掘教材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创设红色文化教学情境,多途径营造红色教育氛围,让红色革命文化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臧松刚.用语文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基因[J].教学与管理,2020(02).

[2]孟丽君.红色文化在语文课程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2).

[3]周东.试谈红色文化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相融合[J].文教资料,2019(06).

[4]杨梅.红色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及其挖掘路径探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5]黄国洪.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教育[J].课外语文,2017(10).

[6]梁晓勤.贺州红色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9(21).

[7]张亚丽.以爱国主义和坚持、勇敢为基点,传承红色文化[J].福建教育,2018(26).

[8]陈冲.渗透红色文化教育 提升学校德育实效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7(08).

Exploration of the Infiltration of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room

Lin Zhu

(Fuyang Campus of Fu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uan 355000, China)

Abstract: The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is a unique culture in China, teachers can better inherit the red spirit and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by reasonably infiltrating the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of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oints out that when teachers infiltrate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in Chinese teaching, they should set up red culture educ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fully tap red education resources in teaching materials, carry out red culture education practice activities, and create red culture teaching situations, create a red education atmosphere in multiple ways.

Key words: red revolutionary cultur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patriotism; infiltration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福安市中小学幼儿园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项目“革命文化传统教育与语文要素的融合”(编号:AJKT202008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竹(1977-),女,福建福安人,一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爱国主义渗透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提问机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运用
让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
“合”乐而“不为”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