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2021-12-24 07:42赵静莲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赵静莲

摘要:非营利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能对政府管理社会进行有效补充的组织,其与政府、企业一起形成了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当前我国放管服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作用更加明显。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但其管理中存在政府重视注册登记管理轻视运行监督管理、自律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社会监督等问题,影响了非营利组织作用的发挥。本文以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为例,对非营利组织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公益使命;社会善治

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非营利组织,缩写NPO,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的特点。在我国,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9.42万个,比上年增长3.21%;共有社会团体37.16万个,比上年增长0.84%;全国共有各类基金会8432个,比上年增长11.17%,单位数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

我国现有的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广泛,既包括慈善救助、福利事业、公益活动、维权保障,也包括社区功能的优化项目。下面我们以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为例,浅析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二、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的作用与发展背景

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成立于2008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注册并成为国家4A级社会组织。十三年来该组织做了大量的社会倡导和生死教育活动,携手100多位安宁医护社工和600多名安宁志工,为2800多户癌症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援助,并且为6000多户癌末家庭提供陪伴和辅导,同时还支持了8000多位癌症康复者的社区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大量的临终关怀活动,为临终老人、癌末病人送去温暖,陪伴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对志愿者进行心理学及临终关怀知识培训,倡导社会奉献爱心、关爱他人。在后疫情时代,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提出了“云探视”服务,即用IPAD接入网络与医护人员连线,通过医护人员在病房内的带领和协助,以视频的方式和病房内的患者们进行在线沟通,随后又进行服务升级,由2位能够提供有效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的志愿者进入医院,建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新模式。

在我国,老龄化是人口趋势。我国于1979年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在实施该政策的30多年间,中国的总生育率、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走低,成为世界上生育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口的预期寿命则在此期间稳步上升,从1981年67.77岁增加到2015年的76.34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14.12亿,其中0-14岁人口2.53亿,占比17.95%;15-64岁人口8.94亿,占比63.35%;65岁及以上人口2.64亿,占比18.70%。

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政府为应对不断攀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例如在2012年上海政府颁布实事政策中,明确了要在社区医院里建立舒缓病房,收治癌症末期病人。到2017年,上海已有76家医院开设了临终关怀医疗服务,从不到60张床位发展到了1660张,国家卫生部也发文,将临终关怀改称“安宁疗护”,颁布了专门的标准,并且在全国设立了5个安宁疗护发展的国家级试验区。在此背景下,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积极为病人联系舒缓病房,为临终老人送去关怀和陪伴,其作用就越发明显。截至2020年末,全国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8707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067例,累计死亡4634人。政府在稳控疫情的同时没有太多精力进行心理救助,非营利组织在此时便能弥补政府职能的空缺,为稳控人们的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发挥积极作用。

三、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功能定位

由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的发展我们能看到非营利组织具有如下功能定位。

一是弥补政府职能空缺。非营利组织的建立能够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实现对政府职能空缺的补充,减轻因社会问题引发的公众与政府间的矛盾。非营利机构作为第三部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志愿性组织,存在的目标是服务社会和公众,政府可以借助非营利组织摆脱超出自身职能的社会责任,减轻压力,减少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实现社会善治。治理和善治理论强调治理意味着一种新的管理过程,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生活的合作管理,是一种新颖关系。社会的良性发展是能够形成社会自我调节和治理能力,能够通过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舆论形成发展导向,实现善治,在这个过程中,非营利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地震,通过非营利组织举办各种公益活动,民众踊跃奉献爱心,为灾区救援和重建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和经济帮助。

三是倡导社会文明风尚。我国非营利组织开展了很多公益活动,在生态建设、希望工程、抗灾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其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共同关注社会问题,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提高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促进了社会风气改善。例如宜昌“三峡蚁工”在全社会弘扬了保护环境、奉献力量的良好风尚,前后共吸纳60多万名志愿者加入到生态公益行列,他们的善举获得了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周霁点赞,称他们是“可敬可爱的宜昌人”,是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耀。

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策略

为了实现非营利组织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坚守公益使命。基于非营利组织的职能性质,必然被赋予更高的公益使命和特殊的社会职能。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不忘初心、坚守公益使命不能动摇,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使社会、政府、捐赠方、接受服务的对象以及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其认可、信任,让公益精神伴随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是建立监督管理体制。当前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中存在重视注册登记管理,轻视运行监督管理的问题,同时自律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社会监督,因此需要构建政府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自我监管于一体的管理网络。政府放宽对非营利组织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其运行监督管理与扶持;非营利组织建立自我审查、业务主管部门审查长效机制;加强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对非营利组织的有效监督。此外要立足于大数据产业时代,逐步要求非营利组织定期向社会公开经营和财务信息,增强资金来源和资金利用的透明度,置身于陽光下。

三是加强非营利组织队伍建设。非营利组织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组织的运行效率和长远发展。武汉红十字会在收储、发放防疫物资时效率低下,随后九州通医药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入驻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红十字会防控物资仓库,2小时完成捐赠防疫物资入库到出库全流程,引发公众广泛关注和点赞。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红十字会等非营利组织存在自身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加强人员业务培训和专业队伍建设,以上海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为例,则需要加强志愿者的心理学知识、临终关怀陪护技巧等培训。

五、结语

非营利组织扮演着服务提供者、价值维护者的社会角色,在我国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更显重要,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对于构建我国“小政府、大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竹.非营利组织功能定位及发展策略.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12月第22卷第24期.

[2]彭希哲.人口模式变化下的中国老龄化.企业家日报,2018年5月28日第A02版.

猜你喜欢
非营利组织
浅议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
从美国非营利戏剧组织看观众培养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浅析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人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出路
中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