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路径

2021-12-25 17:11刘秀葵
南方农业 2021年30期
关键词:战略农民农业

刘秀葵

(滨州市滨城区市中街道办事处,山东滨州 256600)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完善我国农业发展体系,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先进的农业工艺和技术为农业生产注入活力,促进农业耕种技术的优化和升级,提升农业产量,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现代化农业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且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农民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的提升,减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阻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1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1.1 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为了推动农村发展,制定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生产力快速提升的重要举措,是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的强大推力[1]。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科学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发展循环,我国农业发展内在动力充足。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成效逐渐显现,机械化设备应用更为普遍,农耕技术得到优化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实现科技兴农、科技促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带来良好的政策基础,创设得天独厚的氛围和环境,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而注入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理念,又进一步加快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1.2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重点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改善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相对简单和粗放,单一化的产业结构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农业经济结构释放活力,也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2]。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生产结构不断变化,进入更深层次发展阶段。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结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衍生更多有助于完善农业经济系统的产业链,推动农业现代化。立足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着重发展时代需要的优势农业,淘汰落后农业,鼓励农户种植农业经济作物,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丰富农产品的种类,提升我国粮食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1.3 农业产业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其他产业的发展效果。一直以来,传统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小规模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集中化和产业化发展,制约着农业社会经济的进步。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集中化进程,促进农业经济向规模化发展,为大面积的机械化作业提供基础,极大地释放了劳动力资源,提升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惠及农民,产业化经营本身广阔的生产规模,不仅能够集中优势资金和力量来推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节能农业等新型农业的发展,还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抵抗天灾和病虫害威胁,提升农业产量,增加农业收入[3]。

1.4 农村经济向绿色、生态、节约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不单在农业生产力上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最关键的在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建设文明农村、绿色农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压力大多来自村民的意识理念落后,如人们更依赖于传统种植模式,不愿接受新模式和新发展理念的培训和教育。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农村,全面践行绿色低碳的重要发展理念,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力推动农村经济向绿色、生态、节约化发展,创新农业技术,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可行的路径

2.1 积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基于此,应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释放农业经济活力,贯彻落实科技兴农理念,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1)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促进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根据当前农业技术发展状况,结合农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研发符合现阶段农业发展需求的先进技术。在传统农业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使其成为先进农业技术应用前的铺垫,逐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完善相应的配套服务,提升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成效。不论在农业机械化中,还是科学技术创新中,都需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和价值,用技术辅助农业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2)引进和培养更多的农业高素质技术人才,不断提高人才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人作为科学技术的实践主体,如果没有坚实的技术素养,就无法将新型技术与农业生产进行有机结合。只有加快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才能切实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成效,因此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创设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大量农业院校毕业生和有志青年回到农村,共同建设农村[4]。

2.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的主要生产者和参与者是农民,提升农业经济最关键的是促进广大农民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的提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效益的提升,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技能教育,使农民能够有渠道、有机会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机械操作技术和管理技术等。因此乡镇等农业部门应加强协作联合,制定多项举措来推动农业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构建良好的农民教育环境,完善和优化基础教育设施,提升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农民的整体素养。2)村委会应发挥带头作用,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提升农民培训的实效。3)积极倡导农林职业院校的学生回到农村、深入农村,发挥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所学知识切实应用到农业帮扶中。同时,应加大优质农业企业的引进和扶持,让企业深入农村,为农民进行常态化的培训和宣传教育,让农民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农业发展成效。

2.3 推动产业融合和发展

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增添动力。现阶段,农村经济产业链逐渐优化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由原来的粗放型转为集约型,提升了产业结构活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但各产业间的协作和联动作用还没有真正建立。为全面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应加强各个产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发挥农业推动其他产业发展、其他产业带动农业发展的联动作用,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良性循环链。同时,应积极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反哺作用,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生命力,如借助“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此外,还应深化产业融合,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离不开城市经济的反哺作用,且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城市企业和生产模式等大量向农村转移,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5]。

2.4 促进生态绿色农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减少了传统农业耕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建设文明农村、生态农村,应进一步促进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减少竭泽而渔的不良耕种心态,避免盲目追求农业收益而牺牲环境的行为。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相关部门要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经济效益应与生态效益相协调,积极应用绿色环保的耕种技术,尤其在病虫害的防治中应大力推广清洁无污染的防治技术,全面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3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很多发展机遇,政府、企业、农民等多个主体应加入到农业建设中,抓住农业经济发展机遇,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民素养,实现科技兴农,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全面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战略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