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篇】中国经济将平稳增长

2021-12-25 07:39张学庆
理财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汪涛基建投资出口

张学庆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平稳,消费有望在2022年底前恢复至潜在水平,出口增速边际放缓但仍维持高增长,整体经济有望实现5.4%左右的增速。

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走?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对2022年经济运行还会有什么样的持续影响?

全球经济回归增长趋势

“展望2022年,在各国疫苗接种率提升和经济内生性动能修复基础上,全球经济有望回归增长趋势。中国经济运行将真正迈入‘后疫情时代’,预计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化、总体平稳,消费有望在2022年底前恢复至潜在水平,出口增速边际放缓但仍维持高增长,整体经济有望实现5.4%左右的增速。”中信证券作出预测。

通胀同比回落但中枢明显高于疫情前水平,各国央行陆续进入加息紧缩周期,外部环境仍然复杂。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整体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恢复还是比较顺利的,2022年全球经济应该是有一个比较亮丽的增长。

这个亮丽体现在,第一,经济增速比疫情之前的增速还要快,会有一定的通胀,但还谈不上滞胀;第二,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常态化,供应链的一些瓶颈有望改善;第三,投资层面的补短板,全球经济下一阶段,特别是以欧美(包括英国)为代表的资本开支会非常强劲。

邢自强表示,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服务业恢复,整个经济和消费结构有所转变,商品的需求会有所回落;对中国出口来说,明年的形势要比今年更令人谨慎一些。

随着疫苗、新冠特效药不断取得新进展,高盛也对2022年全球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高盛指出,2022年全球经济将从疫情复苏逐渐过渡到更正常的扩张。在过渡期间,需求放缓而供应增加,经济将更加稳健增长,并伴随着通胀放缓,货币政策将逐渐回归正常。

高盛预计,2022年全球GDP可能增长4.5%,比其预计的潜在GDP增长率高出1个百分点以上。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我们预计2022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可能放缓至5.4%,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出口放缓、国内消费恢复偏慢、基建回暖等。”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表示“,2023年,我们预计GDP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5%左右,接近潜在趋势增速。”

汪涛解释说,在GDP增长中,出口的贡献可能会远低于2021年,预计出口增速将从今年的27%左右降至10%。基建投资反弹,部分抵消房地产活动走弱带来的拖累,消费可能短期内下行、二季度逐步回归常态。

相对于2019年水平,消费复苏慢于投资和出口,主要是由于疫情持续影响劳动力市场和居民消费行为,且疫情反复时防疫措施也有所收紧。

“未来几个月,预计疫情防控仍不会放松,明年2月冬奥会前后可能会进一步收紧,再考虑到房地产活动继续走弱,教培行业等受到监管收紧影响,就业岗位减少,消费增长可能承压。”汪涛表示。

自2022年二季度起,随着国内加强针接种大幅推进,预计防疫措施将会逐步放松。受益于此,二季度后消费有望明显反弹,尤其服务类消费和国内旅游,目前偏高的预防性储蓄率有望下降。

瑞银预计明年消费实际增速将达到5.7%,其中服务类消费的反弹可能会更为明显,如餐饮、旅游、线下娱乐等。消费复苏的力度将取决于国内防疫政策如何及何时调整,尤其是针对国内出行和线下活动的限制措施。

长期看,促进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支撑消费。汪涛认为,虽然官方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已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但这可能未反映已经离开城镇的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居民收入与薪资的两年平均增速也仍低于2019年。

瑞银中国劳动力市场问卷调查显示,2021年上半年劳动力市场持续改善,但三季度增加招聘和工资的企業占比都有所走弱,尤其是建筑业。

瑞银中国消费者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收入的预期也未达到疫情前增速,同时储蓄率依然偏高、消费信心偏弱。

政策层面,预计政府会继续主要通过扶持中小企业来支撑就业,但不太可能出台大规模刺激消费的措施,如规模较大的消费补贴或大幅下调消费税。

长期而言,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和完善社保体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应有助于支撑消费。

房地产持续走弱

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活动走弱可能拖累整体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活动在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强劲增长,但随着疫情后的积压需求基本得到释放,叠加自去年起相关政策收紧以及恒大事件对市场的冲击,近几个月房地产活动大幅走弱。

汪涛认为,房地产活动走弱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最新的瑞银中国住房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未来2年的购房意愿大幅降低。

瑞银预计2022年一季度后政府可能会小幅放松房地产政策,包括放松相关信贷政策、加快公租房建设等。预计2022年房地产新开工下跌10%~12%、房地产投资下跌4%~5%。老旧小区改造和公租房建设的推进有望部分抵消商品房市场走弱的拖累。

基建投资反弹

房地产活动走弱、出口增长放缓、原材料价格高企可能会令企业需求和利润率承压,拖累制造业投资放缓。

尽管如此,在外部限制持续的情况下,国内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这可能会支撑制造业投资。此外,政府对技术升级、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

重视应会带动相关领域的投资。整体而言,瑞银预计基建投资反弹、制造业投资放缓但

仍相对稳健,有望支撑整体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小幅上行,不过其名义增速可能随着投资品价格趋稳而有所放缓。

PPI向下CPI向上

由于国内上网电价上调,以及供给受限推高大宗商品价格,今年四季度PPI可能同比增长10%以上。2022年,上游产品供给有望进一步回升,房地产建设活动放缓应拖累重工业品需求走弱,预计原材料价格将企稳回落。瑞银预计2022年PPI增速将大幅降至2%~2.5%。

另一方面,居民用电价格基本稳定,而由于下游制造业竞争激烈且消费复苏偏慢,PPI向CPI的传导也仍然有限。同时,猪价可能于9~10月触底、年底小幅回升,2022年基本企稳。因此,瑞银预计CPI增速四季度可能有所回升,2021年平均为0.9%,2022年反弹至2%。

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致保持平稳,但对CFETS货币篮子升值。2022年,主要外币走势可能涨跌不一。瑞银预计2022~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当前水平宽幅波动,2022年末汇率约为6.5。

政策温和放松

考虑到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初GDP增速可能大幅放缓,预计未来几个月财政和货币信贷政策将会有所放松。

瑞银预计2022年可能进一步降准,受益于流动性投放增加和降准,未来几个月市场利率或将保持低位,而信贷增速则有望小幅反弹。

汪涛认为,在2023年底之前央行不会下调政策利率(央行逆回购利率和MLF利率)。偏严的房地产政策和金融监管可能小幅转松,配合其他稳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

“在房地产投资走弱、消费复苏受制于防疫政策、出口增长可能放缓的情况下,预计政府将会放松财政政策,”汪涛说,“包括加快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和资金拨付使用、加快地方项目审批,以及部分放松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严格管控,同时还可能会提前上马部分明年的基建项目。我们预计2022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反弹至4%左右。”

瑞银预计2022年预算赤字率将维持在3.1%左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仍为3.65万亿元。不同于2021年,预计2022年政府将明显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资金拨付下达,尤其是在上半年。

更重要的是,随着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管控也需要小幅放松,从而为基建投资提供更多资金。

不过,宏观政策仅会温和放松,杠杆率将小幅上升,政府会在稳增长和可持续性发展之间寻找平衡。

猜你喜欢
汪涛基建投资出口
成本控制理论下A公司基建投资业务转型升级研究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汪涛:到目前为止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比之前想象的强,下半年将会怎样?
2021年高考数列经典问题聚焦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中国今年基建投资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
Impacts of bridge piers on water level during ice jammed period in bend channel–An experimental study *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我国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试论如何加强投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