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施策略

2021-12-26 06:28黄霄羽靳文君
档案与建设 2021年11期
关键词:档案馆公共服务实施策略

黄霄羽 靳文君

摘 要:遵循系统思维,立足档案服务的目标、主体、客体、形式及手段要素,全面思考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施策略——以目标育民实现社会教化和档案倡导、以机构亲民强化“亲民”理念和形象、以馆藏贴民促成取之于民且用之于民、以形式乐民改进和创新传统档案服务形式、以技术便民赋能档案文化传播和公众体验。

关键词:档案馆;文化惠民;公共服务;实施策略

分类号:G273.5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Archives Cultural Benefiting People Service

Huang Xiaoyu, Jin Wenjun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Abstract:Following systematic thinking, based on the target, subject, object, form and means of archival service elements,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s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archival culture benefiting people service. It includes achieving social education and archives advocacy through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strengthening the populist image, making archival collection from the public and service them well, improving and innovating the traditional archives service form, and empowering archival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public experience by using technology.

Keywords:Archives; Cultural Benefits for People; Public Servic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1 引 言

基于课题需要,笔者对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概念[1]、必要性和可行性[2]已做相关研究,并探讨了国外档案公共文化服务的类型、特点和成效。[3]系统研究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施策略,是档案馆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以及参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

笔者以“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策略”为检索词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进行精确检索,仅命中2篇文献。再以“档案馆+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命中20篇文献,除笔者课题成果外,其他文献均以“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为主题。以“archive+public cultur* service”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ProQuest、 Springer、EBSCO数据库检索,未命中文献,以“archive+cultur* service*”组合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仅命中1篇文献,文献数量状况表明国内外相关研究尚不充足。

细析内容,国内已有学者研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如周林兴等认为档案馆应组织公共文化活动、发挥信息技术力量、借助相关行业力量创新服务形式;[4]徐桂珍认为要加大数字档案文化资源组织协调的设计、整体提高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数量。[5]部分学者提出共通性策略:档案馆应转变服务观念,提供多元化档案服务,优化馆藏资源,开发文化产品,促进档案资源共享,加强人才建设等。国外文献则主要从技术角度提出建议,未上升到公共文化服务策略体系层面。可见,国内外虽有文献关注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但缺乏对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实施策略的专门研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笔者遵循系统思维,通过政策与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网络调研,立足服务的目标、主体、客体、形式及手段要素,系统研究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实施策略。

2 目标育民:实现社会教化和档案倡导

“文化惠民服务”不仅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维护公众的文化权益,还要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乃至综合素质。故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目标应从“惠民”走向“育民”的更高层次。“育”的含义是“培育、教育”。目标育民指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要有“培育、教化民众”的目标,发挥档案文化教育功能,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时进一步培育社会档案意识,帮助档案馆得到社会的更多支持。故“目标育民”可分解为“社会教化”和“档案倡导”。

2.1 社会教化: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素质教育

《辞源》将“文化”解释为“文治”和“教化”,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教化人、培育人; 而档案工作恰巧具有“存史、资政、育人”三大功能。故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应具有“社会教化”的目标。“教化”与“教育”虽一字之差,内涵却不同。“教育”的对象特定、内容专业,目的是传授知识;而“教化”对象具有全民性,内容包罗万象,目的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改善精神面貌。

笔者调研发现,我国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尚未达到“社会教化”的高度。档案馆教育活动多面向在校学生,且内容集中于政治素质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和档案专业知识教育等,说教风格较明显。而发达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已开始转向“社会教化”,即借助檔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潜移默化影响民众,提升其综合素质。如丹麦国家档案馆Spadeslaget教学计划并非按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展示教育资源,而是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信息来源意识和培养批判性思维,成为理性的信息消费者,该计划曾荣获丹麦2019年教学援助奖。[6]我国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应激活档案资源的社会教化功能,使档案馆真正成为全民综合性学习场所和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具体而言,档案馆首先应理念先行,树立以“社会教化”为核心的文化惠民服务理念,助力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及社会文明程度。其次,主动拓展档案文化服务范围和主题,实现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再次,通过跨界合作、技术引领、巧借时机的方式深化档案馆文化功能,开展富有创意的档案文化惠民服务,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档案文化熏陶。

2.2 档案倡导:宣传倡导中提升社会档案意识

“倡导”与“宣传”不尽相同。“宣传”意指宣扬传播信息,使人们了解并相信;“倡导”目前在我国是一种前沿概念,对应英文为“Advocacy”,尚未被普遍接纳。美国档案工作者拉里·哈克曼(Larry Hackman)认为“倡导”是“有目的地、战略性地教育和吸引个人或组织支持我们的工作时所做的一项投资”。[7]目前,“档案宣传”仍是我国的主流话语体系,意指向人们宣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或思想,进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是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一种舆论引导和监督性质的工作。[8]“档案倡导”的提法出现于1970年代,21世纪开始被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笔者经研究将其界定为“档案部门(人员)通过宣传、推广、游说、沟通、合作等手段对其他部门或公众产生影响,引导外界朝档案部门期望的方向发展或转变,以获取资源支持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的行为或过程”。[9]可见,“档案倡导”的内涵比“档案宣传”更丰富,具有引导公众了解档案、吸纳社会资源支持档案工作的含义。

我国档案馆的文化功能长期未得到民众接受,不少人对档案馆的性质和职责认知存在偏差,认为档案馆是“机关文库”“秘密阁楼”,反映出我国社会档案意识整体薄弱。而发达国家档案馆主动将档案服务作为联系档案事业与社会公众的纽带,借助服务向社会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吸纳社会资源为档案工作提供支持。如法国国家檔案馆2013年起每3年制定公共教育文化服务计划,面向社会广泛倡导。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我国档案馆需确立“档案倡导”的服务目标。其一,开展富有趣味性的档案文化体验活动,增强用户体验感和获得感,改善公众对档案馆的认知。如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在举办“档案见证北京”“古都新生 人民胜利——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展览的同时,也开展档案修裱体验、档案仿真复制件展示、档案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较好起到了档案倡导的作用。[10]其二,逐步将公众的身份从用户转变为合作者,使公众不仅是档案信息的利用者,还成为档案信息的管理者、开发者和服务者。在参与体验和身份转化中提升公众档案意识、吸纳社会资源,最终实现档案文化育民目标。

3 机构亲民:强化“亲民”理念和形象

“亲民”即亲近民众,使民众感到亲切。机构亲民指档案馆应突出文化属性和职能,树立“亲民”形象。公众只有感受到档案馆的亲民性,才会愿意主动走进档案馆享受文化服务,档案馆的文化惠民服务才能真正奏效。

3.1 内部建设:强化“亲民”服务理念

档案馆强化“亲民”理念需从服务意识和行为态度两方面着手:工作人员既要有主动服务的意识,又要有热情且专业的服务态度。

一方面,档案人员要有主动服务意识。通过挖掘档案文化资源,积极推出富有创意的档案文化服务活动。如美国国家档案馆面向亲子每年举办两次过夜活动,已形成品牌,在公众中产生较大影响力,档案馆被公众认为是文化休闲的好去处。[11]

另一方面,档案人员要有热情且专业的服务态度。判断档案馆是否“亲民”,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最直接的依据。此外,档案人员还需有专业服务态度。据文献调研,馆员素质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档案利用者期盼馆员能提升专业能力,利用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帮助用户。[12]档案馆可通过专业的服务培训、业务能力培训,使档案人员拥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以档案馆“亲民”形象达到“惠民”目标。

3.2 外部建设:建立“亲民”服务形象

档案馆外在形象建设即档案馆的“门面”建设。档案馆的“门面”既包含实体门面——档案馆建筑,又包含虚拟门面——档案馆网站,故档案馆的外在形象建设应从这两方面入手。

(1)档案馆建筑设计兼顾美观与实用

档案馆建筑外表设计需美观。档案馆树立“亲民”形象,首先需吸引公众来此进行文化体验。公众普遍具有审美需求,美观的建筑物能吸引公众注意力。如2020年1月加拿大图书档案馆与渥太华公共图书馆的联合设计获得了国际绿色建筑认证系统的LEED金奖,设计灵感来自渥太华历史和自然美景。[13]我国档案馆建筑在设计外观时,应积极创新,尝试多种风格,通过艺术化手段满足公众审美需求,达到吸引公众的目的。

档案馆内部功能区设置要实用。吸引公众是第一步,与公众进行友好互动为第二步。档案馆建筑与公众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内部功能区设置上。英国国家档案馆已有成功实践,其大厅设有网吧、书店、展厅、咖啡厅等不同功能区,方便用户惬意地享受档案文化休闲时光。[14]该馆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档案馆可在设置档案阅览区基础上,增加文化展览区、互动体验区以及休闲区,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使其获得愉快的文化体验。

(2)档案馆网站设计兼顾审美与便利

档案馆网站作为档案馆在网络上的门面,同样影响公众对档案馆的形象认知。首先,档案馆网站的页面设计要符合当前主流审美——扁平简约。页面应突出简约特点,界面清晰美观,易于快速识别关键要素。据国内调研,现有档案馆网站大多疏于管理,页面色彩过多、布局杂乱,用户感官体验较差。建议档案馆应设立专项资金,聘请专业UI设计师对档案网站进行优化。

其次,档案馆网站设计还应注意使用便利——内容丰富、分类清晰合理。丰富翔实的内容便于公众全面了解档案馆,清晰有条理的分类便于公众快速找到所需信息。据笔者调研,现有档案馆网站的两个问题是:内容少且分类导航差。对此档案馆可有如下策略:一是在馆藏资源数字化基础上筛选合适的档案数字信息上传网站,丰富网站核心资源内容。二是持续筹办创意文化服务活动并形成图文视频报道,作为网站的信息来源。三是对站内资源进行分类整合,设置详细的导航检索栏,方便公众查询利用。

4 馆藏贴民:取之于民且用之于民

馆藏贴民即围绕公众需求建设馆藏并提供利用,“贴”有“紧挨、靠近”之意。“馆藏贴民”是档案馆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的资源基础和保障,档案馆需使馆藏资源从收集到利用服务都充分贴近公众,实现惠民服务。

4.1 取之于民: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丰富馆藏

“馆藏贴民”的核心在于把握公众档案需求,增强公众在馆藏建设中的角色担当。加拿大档案学者特里·库克曾表示“我们的记忆宫殿是为人民,而不是为国王服务的”,公众参与既是当下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档案馆“馆藏贴民”的有力保障。经国内外案例调研,笔者认为提升“馆藏贴民”中的公众参与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馆藏收集需发挥公众参与作用

发挥公众参与在馆藏收集中的作用需关注以下几点:第一,征集具有保存价值的私人档案。一方面,关注名人档案的征集,名人档案是一类特殊的私人档案,价值突出。如2014年北京市档案馆采集20位艺术名人的口述档案,形成了3000余分钟音像档案;[15]另一方面,有选择性地征集具有特定价值的私人档案。如美国纽约市档案馆面向市民征集反映城市记忆的照片档案,效果良好。第二,关注口述档案的征集。口述档案征集是对档案馆藏的补充,是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如2018年杭州市启动非遗传承人口述史记录项目,涉及的技艺包括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钱塘剪纸、天竺筷、半山立夏、武林活拳、龟壳脸谱等,[16]为濒临消亡的传统技艺提供传承依据。第三,形成公众参与档案收集的良性循环。档案馆还要做好宣传和倡导工作,提升公众的档案参与意识,倡导主动捐赠符合条件的档案,做到档案“取之于民”,实现“馆藏贴民”。

(2)館藏内容建设需关注公众视角

据调研,笔者认为馆藏建设应从两点入手关注公众视角:第一,馆藏内容兼顾个人叙事与平民叙事。长久以来,我国档案的保存以国家叙事为主,以国家宏观视角来保存历史记录,缺乏对个人和平民视角的关注。对此,档案馆需注重对私人档案、谱牒档案、社群档案等以个人叙事和平民叙事为视角的档案馆藏建设。如美国国家档案馆建设了个人叙事视角的特色馆藏家谱档案,旨在为全体美国人寻根溯源,留存家族历史。我国档案机构近年来也开始重视以平民叙事构建馆藏资源,如2019年北京市档案馆借新馆成立之机,面向北京市民征集建国以来反映北京百姓生活的老照片,[17]补充了大量宝贵的馆藏资源。第二,保存丰富多样馆藏以留存社会记忆。在注重个人叙事和平民叙事视角的同时,还要保存多种形式的馆藏档案,留存社会记忆。如英国国家档案馆保存大量名人绘画、雕塑,以及传单、明信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直观展示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记忆。

4.2 用之于民: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馆藏利用

档案馆在馆藏建设“取之于民”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用之于民”,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利用,实现“馆藏贴民”。根据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笔者认为档案馆藏利用服务主要满足公众两方面的需求,即基本利益需求和高级需求。

(1)利用民生档案满足公众基本利益需求

目前我国公众前往档案馆以基本利益需求为主,利用内容涉及退休工龄、房产纠纷、婚姻问题等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的档案。面对此类利用诉求,由于馆藏不全面、民生档案分布较分散,现实中不乏档案馆难以提供相应服务,用户需走访多个档案馆的情况。基于此情况,档案部门需建立统一的民生档案数据共享中心,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公众基本利益需求。

(2)利用特色(定)档案满足公众高级精神文化需求

档案部门还应充分发挥特色馆藏档案优势,满足公众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求,从实践情况看,国内外已有相关做法,[18-20]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建立私人档案、家庭档案和谱牒档案数据库,满足其追根溯源、寻求亲情、友情及归属感的社交需求。第二,发挥社群档案的人文关怀价值,满足公众尊重、认同需求。社群档案一方面可帮助群体成员获得身份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可令社会了解并关注社群历史,认可和尊重社群成员,从而满足尊重需求。如美国盲人基金会发起著名残疾人作家海伦·凯勒的档案征集活动,收集了超过16万份关于凯勒及其生活的档案,[21]既引起残疾人群体的共鸣,也引发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满足残疾人群体的尊重需求。第三,实现名人档案内容管理,满足公众自我实现需求。名人档案的利用服务对社会公众具有一定的鼓励作用,可实现社会公众的自我实现需求。如2018年美国宣布建立沃伦·巴菲特档案馆,馆藏内容包括巴菲特的工作、投资、生活以及长达24年的巴菲特公司股东大会录像、访谈视频等[22],这些档案内容对社会公众具有一定激励作用。

5 形式乐民:改进和创新传统档案服务形式

形式乐民指通过创新服务形式、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更好地被公众接受。“乐”既指心灵的愉悦,也包括身体的放松。需强调的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不能脱离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马克思曾说过:“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在哲学上,内容指构成事物所有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在这里,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是内容,形式乐民是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表现方式,二者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借鉴国内外档案馆的成功经验,可从两个方面实现“形式乐民”。

5.1 改进传统服务形式

笔者调研发现,国内外档案馆通过改善传统服务形式,赋予其“乐”的元素,使公众感受到档案服务的乐趣。

(1)乐民展览聚人气

档案馆可以通过乐民展览吸引公众参与。要想展览乐民,一方面要打造文化休闲展区,使公众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如阿联酋国家档案馆在“国家记忆展”上专门为儿童设置寓教于乐的“教育角”专区,[23]将“教育角”打造成融合游戏、阅读、电影和互动等多种形式,具有多元功能的教育园地。另一方面,选择公众喜闻乐见、感兴趣的展览主题。既可结合社会热点、巧借时机选题,也可联系地方特色选题。如法国安德尔省档案馆举办的葡萄园和葡萄酒历史专题展览,[24]设置14个专题展板,展出安德尔省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原始文件、艺术品、电影及种葡萄用的工具和设备等,使参观者于快乐体验中回顾历史。

(2)双向互动增乐趣

档案馆与公众进行双向互动,才能进一步提升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水平和效果。档案馆首先应转换角色定位,为公众开展更多双向互动体验活动。国内有些档案馆正在努力加强和公众的双向交流互动,如2019年寒假期间,上海奉贤区档案馆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展“跟着档案去旅行”的互动体验课程,[25]全方位介绍了“档案是什么”,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档案的社会价值,在双向互动中培育学生的档案意识。其次,构建双向互动机制。通过开展有关“双向互动”服务实践调研活动,结合档案馆服务实际,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互动服务政策。此外,工作人员在全面掌握档案理论的基础上,还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在了解公众档案利用心理基础上深化与公众的互动交流。如2019年5月,马耳他国家档案馆成为马耳他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旨在使公众更易接触,[26]得到了公众的强烈支持。可见,公众更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档案文化熏陶。

5.2 创新服务方式

传统服务方式已无法适应公众需求,为更好地吸引公众,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设计游戏活动

融合游戏形式,既可扩展和创新传统服务方式,又可吸引用户参与互动,使其在互动体验中加深对档案文化的理解。档案馆要想更好地实现服务游戏化,一方面,可基于用户画像设计适合不同公众特点的游戏活动。如美国国家档案馆举办“密室逃脱体验工坊”活动,参与者利用馆藏档案收集线索来寻找系列谜题和密码,最终破解案件。[27]该项目既能让公众学习档案知识,又使其在游戏体验中获得了快乐。另一方面,游戏活动要便于实施。2019年7月,澳大利亚国家电影和声音档案馆举办电子游戏展,[28]借此为游客提供了数小时的寻宝和游戏时间,表明档案馆不必设计复杂的游戏活动,只要有趣、便于实施,就能得到公众的喜爱。我国档案馆也可以借鉴以上做法,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通过游戏拉近档案与公众的距离,使公众体验多样化的档案服务,真正达到形式乐民的目的。

(2)开展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可以帮助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实现“形式乐民”的目的。一方面,需立足本馆馆藏资源,打造文旅活动精品。上海市档案馆曾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定制了一条走红黄浦的“城市健步道”,使淮海路不仅是一条商业街,也成为一个折射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动的舞台。[29]上海市档案馆利用红色档案资源打造精品旅游项目,实现了文旅融合,使公众在快乐旅游的同时收获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文化营销意识,通过文化营销吸引更多公众参与。例如2014年8月,伊朗旅游运营商协会与伊朗国家图书档案馆达成合作,伊朗国家图书档案馆被正式列入重要文化景点之一。[30] 我国档案馆也可借助文化旅游达到“乐民”的目的,增强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档案馆采取何种方式开展文化旅游活动,都必须尊重历史,真正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6 技术便民:赋能档案文化传播与公众体验

技术便民是档案馆文化惠民的重要手段,档案馆可应用创新技术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便民”字面含义就是为公众提供方便,让公众享受到便利的文化服务。档案馆在提供文化服务时,可以从文化传播、文化体验两个方面来提供便利。

6.1 使用新媒体技术方便档案文化传播

(1)移动APP技术

利用APP技术创新档案服务方式,国外档案馆早有实践。如爱尔兰电影档案馆发布APP,为用户提供超越时空限制的一体化平台,帮助其在任意地点免费利用数字电影档案。我国档案馆也有实践,如石家庄市档案馆在设计展览时,开发了包含图片、文字、影像等多种形式媒体的手机导览应用软件。游客可在手机应用商店免费下载APP,扫描二维码即時获取展品信息。[31]移动APP技术使公众真正拥有了“指尖上的档案馆”,将档案馆与普通公众联系在一起,使其更“接地气”地传播档案文化并增强互动体验。

(2)社交媒体技术

社交媒体也是档案文化传播的新载体。我国常见的社交媒体包括“两微”:微博、微信。国外的社交媒体主要包括Facebook、Twitter、Blogs、Flickr、YouTube等。以美国国家档案馆为例,该馆早在2010年就推出首个社交媒体战略,近年来其数字媒体越发完善,超过200名工作人员在14个不同平台上积极运营着130个社交媒体账户。[32]社交媒体技术促使该馆文化服务受益人数扩展至近1000万,体现出社交媒体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国内档案馆在“两微”也有实践,但实践效果参差不齐。在微博搜索“档案馆”,可发现虽然注册微博的档案馆数量较多,但内容却很少与文化服务相关。甚至不少综合档案馆微博几乎没有原创内容,全部为转发,且并非档案相关。可见,档案馆应用微博进行文化传播虽有尝试,但力度不足。相比微博,档案馆利用微信提供文化服务的尝试更为成熟。如公众号“北京市档案馆”,微信推送虽没有固定时间,但频率在每月4-6条,推送内容既紧跟时事,又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公众可在此获得丰富的档案文化信息。

我国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服务需借鉴国外经验加以改进。档案馆首先需重视社交媒体的应用,制定专项“社交媒体战略”;其次可以尝试拓展社交媒体渠道,在新兴平台如抖音、快手、头条上注册账号,实行“一馆多平台多账号”的多渠道推广模式,吸引更多受众。在此基础上建立专业运营团队,保持更新频率、丰富特色档案文化内容,并借助不同平台为用户提供定制推送服务。

6.2 使用VR技术方便公众体验

VR(Virtual Reality)技术具有沉浸、交互、想象的特征,应用VR技术是为了增强档案服务的在场感和互动体验感。我国部分档案馆已有成功经验,如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利用VR技术设置体感漫游,增强观众体验感。北京市档案馆在国际档案日当天,推出《档案见证北京》网上展馆,可体验VR全景展览。VR互动体验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公众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公众以一种便捷有趣的方式深度“体验”档案中蕴含的文化。利用VR技术提供体验式文化服务,首先需对馆内档案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挑选出合适的主题档案资源进行情境设计;其次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利用技术设备还原主题档案文化场景;最后还需动态关注公众反馈和实时需求,鼓励用户持续参与档案文化情境体验。

* 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文化惠民导向的档案馆公共服务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GLB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黄霄羽.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概念解读[J].浙江档案,2019(08):9-13.

[2]黄霄羽,田宁宁,宋菁,等.档案馆文化惠民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北京档案,2019(11):7-14.

[3][11]黄霄羽,管清潆.国外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类型、特点和成效[J].档案学研究,2020(02):121-129.

[4]周林兴,何卓立,苏龙高娃.档案馆公共文化空间的SWOT分析及优化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4(05):79-82.

[5]徐桂珍,阚丽秋.公共文化服务中数字档案文化资源优化利用策略探讨[J].现代交际,2019(14):99-100.

[6]丹麦国家档案馆.Rigsarkivet vinder Undervisningsmiddelprisen 2019[EB/OL].[2021-07-25].https:// www.sa.dk/da/news/rigsarkivet-vinderundervisningsmiddelprisen-2019/.

[7]Hackman L.Many Happy Returns:Advoca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es[M].Chicago: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2011:186-199.

[8]冯惠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3.

[9]黄霄羽,管清潆.“档案宣导”还是“档案倡导”?——前沿概念的准确表达及内涵解读[J].档案学研究,2021(04):92-96.

[10]包头新闻网.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开馆[EB/OL].[2021-07-28]. http://www.baotounews.com.cn/xinwen/ baotouxinwen/guonei/p/665397.html.

[12]王亚男.国家综合档案馆馆内档案利用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9:43.

[13]Buildingdesign+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Ottawa Public Library and Library and Archives unveiled[EB/OL].[2021-07-23].https://www.bdcnetwork. com/design-ottawa-public-library-andlibrary-and-archives-unveiled.

[14]黄霄羽,柴耀鸿.国内外档案馆建筑的近期特点和发展趋势[J].北京档案,2019(04):41-45.

[15]中国社会科学网.北京市档案馆:为20位工美大师建口述档案[EB/OL].[2021-07-26].http:// orig.cssn.cn/zx/shwx/shhnew/201606/ t20160613_3067801.shtml.

[16]搜狐网.听传承人口述历史|杭州为非遗“建档案”[EB/OL].[2021-03-06].https://m.sohu.com/ a/219241506_619610.

[17]新京報.北京市档案馆新馆开放,向市民征集70年间北京老照片[EB/OL].[2021-07-22].https:// baijiahao.baidu.com/s id=16358454650825 45695&wfr=spider&for=pc.

[18]杨冬权.在“中国·沈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上的讲话[J].档案学研究,2007(05):3-6.

[19]曲春梅.国外档案学研究的“情感转向”[J].档案学研究,2020(04):128-134.

[20]吕瑞花,覃兆刿.基于“活化”理论的科技名人档案开发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5(04):4-7.

[21]Washingtonpost. Helen Keller archive reveals little-known details about the advocate’s extraordinary life [EB/OL].[2 0 2 1-7-2 6].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 retropolis/wp/2018/07/01/massivehelen-keller-archive-reveals-littleknown-details-about-the-advocatesextraordinary-life/ noredirect=on&utm_ term=.18019321785f.

[22]CNBC.Launches the Warren Buffett Archive[EB/OL].[2021-07-26]. https://www.cnbc.com/2018/05/05/ cnbc-launches-the-warren-buffettarchive.html.

[23]Gulftoday.National Archives enriches children’s knowledge of UAE history[EB/OL].[2021-07-28]. http://gulftoday.ae/portal/31fe89cf-14d7-4e1c-8a72-f7dec3e1f5f5.aspx.

[24]De caves en cépages. Histoires de vigne et de vin dans l’Indre[EB/OL].[2021-07-28].https://francearchives.fr/ fr/actualite/173456060.

[25]上海档案信息网.奉贤区档案局(馆)组织开展公众档案互动体验课程[EB/OL].[2021-07-18].https:// www.archives.sh.cn/bbdt/201903/ t20190301_44027.html.

[26]Newsbook.Watch: National Archives building will be part of Malta National Park[EB/OL].[2021-07-18].https://www.newsbook.com.mt/ artikli/2019/05/13/Live-muscat-addresspl-activity-in-birkirkara/ lang=en.

[27]美国国家档案馆.Workshop Participants Enjoy National Archives ‘Escape Room’ Experience [EB/OL].[2021-07-18].https://www.archives. gov/news/articles/workshop-participantsenjoy-escape-room-experience.

[28]Kotaku.The National Film And Sound Archive Is Holding A Video Game Exhibition[EB/OL].[2021-07-18]. https://www.kotaku.com.au/2019/07/thenational-archives-is-holding-a-videogame-exhiexhibi/.

[29]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谋划全年党建工作 挖掘红色档案资源 [EB/OL].[2021-07-23].https:// www.shhuangpu.gov.cn/xw/001003/ 20190227/19353601-ccf0-452c-8aa9-7192a24098a6.html.

[30]國际快讯[J].四川档案,2014(05):5.

[31]石家庄市档案馆.新媒体技术在明清档案展览中的应用[EB/OL].[2021-07-10].http://www.sjzdaj.gov. cn/col/1540974589982/2019/04/09/1554 773244085.html.

[32]黄霄羽,杨青青.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探析及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8(06):118-123.

猜你喜欢
档案馆公共服务实施策略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