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血糖达标情况分析

2021-12-27 12:37韩兴发秦欣曹海红茅国芳薛鹏刘薇薇张红王丽萍周莹王念蒋榕马志敏
今日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全院内分泌科达标率

韩兴发 秦欣 曹海红 茅国芳 薛鹏 刘薇薇 张红 王丽萍 周莹 王念 蒋榕 马志敏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内分泌科,江苏,苏州,215153)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全球目前约有3.47 亿糖尿病患者,成人患病率约为9.5%[2]。而2013年在中国大陆进行的一项横断面调查研究中发现,诊断及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约占成人人群的10.9%,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则高达35.7%[3]。目前在非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数越来越多,有文献报道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血糖异常的患者比率约为9%[4]。高血糖影响切口愈合,增加切口感染率,显著增加住院率、30 天及远期死亡率[5]。传统模式下,非内分泌科室发现患者血糖升高,内分泌科医师协助调控血糖,但因受患者饮食、运动、睡眠、情绪等因素影响以及医嘱延后性[6],导致控糖方案很难做到个体化,患者血糖仍会较大波动,甚至会有低血糖情况发生,严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昏迷,如没有及时治疗,甚至可致死[7]。我院为了更好地管理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血糖,采用了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现将我院成立信息化血糖管理后非内分泌科室患者血糖达标情况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次研究的病例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非内分泌科住院的患者,其中抽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约500 例,对这些患者采用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纳入标准符合201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2 型糖尿病诊断: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以下3 条中之一可诊断:①空腹血糖≥7.0 mmol/L ,②餐后2h 血糖≥11.1 mmol/L,③HbA1C≥6.5%。其中排除了病情较为严重的如需抢救、神志不清、长期酗酒、使用激素以及认知障碍者等患者。

1.2 研究方法(1)科技城医院血糖信息化管理平台:采用强生NOVA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IGMS)和临床智能血糖仪(GLUPAD)对患者血糖进行监测。智能血糖仪检测的血糖与本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血糖值可以实时上传到HIS 系统。在HIS 系统中,增加一个全院血糖管理患者数据库。内分泌科管理的医生在库内可查阅患者基本病史信息、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结果、手术方式、长期/临时医嘱、饮食状况、住院期间各个时间段的血糖波动图形及血糖大事件备注。在血糖管理系统中设定高血糖和低血糖阈值,一旦上传的血糖低于或高于所设定阈值,系统界面便弹出警报。成立“医师、护师、营养师、药剂师”的院内血糖管理小组。(2)血糖控制良好标准:三餐前血糖: 4.4-7.2 mmol/L,餐后血糖高峰<10mmol/L。(3)检测方法:(1)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强生公司大诺血糖仪)。(2) HbA1C :高效液相色谱法。(3) 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酶法(罗氏公司)。(4) 血肌酐、尿酸、空腹C 肽等生化指标:采用日本日立公司7170S 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4)评价指标:记录加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次数及平均血糖水平,进而计算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各科室血糖控制情况,包括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患者血糖达标率、低血糖事件频率和高血糖事件频率。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录入及分析。描述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血糖值;独立样本t 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患者血糖值及人均测量次数的差异;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不同结局患者血糖均值;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低血糖及高血糖发生率的差异,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线资料纳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共500 例患者,平均年龄63.5 岁,住院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6 天,糖尿病平均病程9.9年,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水平约8.34%,空腹C 肽1.45,使用胰岛素病人为301 个,占比60.3%。各科室加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的患者的人数及临床特征比较如图1 和表1。

图1 加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住院患者人数

表1 加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例数(%)或± s]

表1 加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例数(%)或± s]

项目 结果N(%) 500女性(%) 193(51.1)年龄(岁) 63.5± 15.0住院天数(天) 13.6± 10.2糖尿病病程(年) 9.9± 7.4高血压病程(年) 12.8± 9.3饮酒史 81(16.7)吸烟史 89(18.5)HbA1c(%) 8.34± 1.93血肌酐(umol/L) 58.0(48.5, 79.5)尿酸(umol/L) 288.4± 114.4甘油三酯(mmol/L) 1.98± 1.34 HDL-C (mmol/L) 1.15± 0.81 LDL-C (mmol/L) 2.69± 1.00空腹C 肽 1.45± 1.06尿微量白蛋白 19.0(7.0, 131.0)药物治疗情况使用胰岛素(%) 301(60.3)胰岛素总剂量(U) 28.3± 14.0口服降糖药物 342(68.4)二甲双胍 172(35.5)磺脲类 121(24.2)格列奈类 64(12.8)a 糖苷酶 182(37.7)TZD 21(4.3)DPP4 抑制剂 174(36.0)降压药 231(46.2)CCB 164(33.3)ARB 143(29.1)ACEI 23(4,7)B 受体阻滞剂 58(11.8)调脂药 199(40.3)他汀类 156(41.8)贝特类 7(1.4)抗血小板治疗 152(30.4)

2.2 不同科室糖尿病患者加入管理的血糖控制情况通过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全院各科室平均血糖范围在8.6±2.8mmol/L~11.1± 4.6mmol/L。非内分泌科科室加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次数及平均血糖水平详细结果如表2 及图2。

表2 加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检测次数及平均血糖水平

图2 加入全院血糖管理后各科室血糖检测总次数

通过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所有参与的科室患者平均血糖达标率约42.1%,低于标准的比率为1.9%,高于标准的比率为56.0%。由此可见,通过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非内分泌科各科室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平稳,达标率更高,详细结果可见表3 及图3。

表3 各科室血糖控制情况

图3 各科室血糖控制达标情况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有研究表明,约有10%的医院住院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且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升高,该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8]。现代综合医院的科室设置细化而齐全,各科室区域分置、依据病种而设立。当患者存在血糖异常,而又因其他疾病住院时,由于非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缺乏糖尿病管理的专业知识,因而可能会产生一些错误的教育和指导方法[9-10]。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医院仍采用传统的会诊模式,传统的血糖管理模式从医院和患者角度来看均有较大的缺陷[11-12],包括不能实时获得血糖数据、不了解血糖动态变化、内分泌科医生的治疗方案不一定能正确实施、患者对单次会诊的医生信任度低而导致依从性下降等因素,导致血糖管理效果不理想。在美国,接受理想的病情管理和监测的成人糖尿病患者<5%,在中国,同样如此[13]。

我院自2016年建院即开始实行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率先采用智能血糖仪检测与本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接,血糖值可以实时上传到HIS 系统。2018年内分泌科外有26 个科室纳入管理,本研究显示,加入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后,监测各科室患者平均血糖水平多在10.0mmol/L 左右,患者整体平均血糖达标率约为42.1%,其中妇产科平均血糖达标率达60%。而在传统的血糖管理模式下,非内分泌科血糖异常住院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达标率仅为27.3%和16.4%[4]。对于我院各科室整体血糖控制达标情况而言,各科室血糖达标比率均高于30%。而各科室高于血糖达标标准比率占比均较高,处于37.8%~66.4%,表明患者以高血糖状态居多。低于达标标准比率的占比最低,处于1.2~4.9%,表明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低血糖情况较少。

我院实行的信息化全院血糖管理模式与传统的血糖管理模式相比,更有利于提高非内分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血糖达标率,而达标率的提高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然而目前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仍然偏低,我们仍要加强对血糖异常住院患者的管理,以加强患者的血糖达标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全院内分泌科达标率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内分泌科护理手册》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全院病床统筹收治模式下的绩效核算方法初探
PDCA循环在全院复用器械基数管理中的应用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分层随访模式对院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的影响
临床药师内分泌科药学服务实践与体会
应用个案追踪法持续改进内分泌科输血安全管理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