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养胃才有滋有味

2021-12-27 11:43尤石垒
今日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脾主外因论治

尤石垒

(宁南县中医医院,四川 宁南,615400)

在中医看来,脾胃为后天之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既密不可分,又功能各异。胃主受纳和腐热水谷,脾主运化而输布营养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之功能。今天我们重点说一说“胃”的保养。

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的《伤寒杂病论》,就特别注重胃气,全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保胃气,存津液”的理念。是因为胃气为人生存之本,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所谓胃气,便指胃的生理功能、生理特性等,而胃气作为影响整个消化与吸收系统的组织,其强弱可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若胃气出了问题,则机体则会出现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生活中对胃的保养就特别重要。那么如何养胃呢?我们从两方面入手。

一、养胃之前先辨“证”,瞄准再开枪

中医讲究整体观与辩证论治,不同患者,或者不同体质的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照搬照抄,搞不好,适得其反,下面我们聊一聊,常见证型的辨别与治疗。

1.气虚证,这类患者常表现为不想吃饭,吃完饭感觉腹胀,常常感觉乏力、气短。这类体质的人主要是脾胃功能下降,表现为中气不足。但与中气下陷有所不同,后者在中气不足基础上又有脏器下垂的表现。

2.阳虚证,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虚寒症,比如腹痛的时候用温热的东西捂上去,或者按着揉一揉就有所缓解,经常腹泻,有怕冷的症状。这个症状其实是在气虚基础上出现了阳虚的情况。

3.阴虚证,这类患者,有饥饿感,但又吃不下,经常口干舌燥,大便干结。主要是胃阴缺乏,胃气失和所致。

4.寒证,这类患者,主要是胃腑受到寒邪侵袭所致,按病因分,属于“外因致病”。表现为上腹部冷痛,遇寒冷加重,遇温热减轻。其证候特征。

5.湿热证,此类患者表现为胸腹部闷胀不适,感觉上腹部不适,烧灼感,口中有粘腻感,可有口苦,食欲不振。舌苔白厚腻或黄厚腻。这类患者属于湿热之邪犯胃,也属于外因致病。

胃喜润恶燥。所以在胃部保养的时候,宜甘凉润降,慎辛香燥热。要注意在辩证的基础上,适当选用药食两用的食物,比如气虚的可用党参,茯苓,大枣等,阴虚的适当选用麦冬,百合,枸杞等,湿热患者则不能选用滋阴润燥的食物,要适当选用辛香燥湿的食物,如草果,茴香等。

二、病从口入,注意生活调养

1.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病从口入,食物经口,通过食管,就到了胃,做进一步处理,以便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胃的保养,要特别注意饮食调养,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生冷油腻的食物,特别是胃不好的人群,比如患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的人,以及老年人、儿童等。

2.随着社会的进步,老百姓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年轻人,日益增大的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让我们一日三餐变得越来越不规律,甚至应付了事。同时,精神压力也在增加,在中医看来,肝主疏泄,可以调节胃肠功能,情志不畅,最容易导致肝失疏泄,进而影响胃肠功能。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人一生气,就茶不思饭不想,气的吃不下饭。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将就平时吃饭要规律,避免饥饱不匀,

3.饮食不洁是导致胃病的重要原因,进食发霉、过期、污染、过冷过热食物均可导致急性胃肠疾病,所以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饮食卫生。

4.因为胃病还有一个外因致病的因素,所以生活中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侵袭。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健的体魄,是防病的基础所在。

脾胃病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家都认识到了养生的重要性,但一定要遵循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通过合理的保养降低胃部疾病发生率。

猜你喜欢
脾主外因论治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肝郁论治失眠
从“脾主困”浅谈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腹痛(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体会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十月太阳历对脾主时令的影响※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
中医论治老年颤证的临床思路